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66611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上节课内容2、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二、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1.把握重点字词:(1)是鱼之乐也:是:这。(2)全矣:全,完全、肯定。(3)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你;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4)请循其本:循:追溯。(5)云者:助词用于句末。(6)既已:已经。2.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

2、全。)3.一词多义: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4.文言句式:是鱼之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三、复述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一妙在换角度思考问题。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愿意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

3、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庄子转换了问题的角度。庄子回转话题,把“安知”(怎么知道)理解为“在哪里知道”,然后回答说“在濠水上知道的”。)3.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探究: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

4、,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探究: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4.本文中,惠子认为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别人的心理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四、写作特色(1)精彩的论辩艺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辩论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

5、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五、拓展延伸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内容已衍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在汉语中的有:鹏程万里扶摇直上望洋兴叹朝三暮四东施效颦涸辙之鲋邯郸学步六、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七、小结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完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八、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九板书设计庄子:“鱼之乐”发出感叹惠子:“安知鱼之乐”首先发难庄子与惠子庄子:“安知我不知”反唇相讥机智巧妙游于濠梁之上惠子:“子不知鱼,全矣”逻辑判断庄子:“循其本”回转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