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66139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机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机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机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机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机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机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机智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正如乌申斯基所指出的那样;“所谓教育机智,缺乏它,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教育机智的含义 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关于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 有研究认为这种能力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育突发情境作出积极反应的能力。二是对教育突发情境作也果断决策的能力。三是对教育活动的突发情境作出灵活处置的能力。这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育突发情境创造性地运用对策,一方面阻止事态的发展蔓延,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正常的教学程度上。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

2、一)高尚的师德修养 1高度的责任感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自己随心所欲、不负责任地对待学生,决不会夹杂个人情绪,任性妄为。即使当学生严重冒犯自己尊严时,也决不采取有伤学生心灵、有损教育效果的态度和行为。 案例1:一天下午,一个班主任老师在离上课还有五分钟时准备到班上去看看,正在这时,班长从教室出来悄悄告诉他:“王强、李飞他们搞恶作剧,准备把扫帚平放在半开的教室门上,再用半盆水放在扫帚上,上面再放上撮箕,等英语老师来上课,一推门就全打泼在老师身上,你快去看看吧!”班主任老师急忙走进教室,见他们正在行动,心里十分气愤:怎么如此不尊敬教师?他真想把他们揪出教室,狠狠地训斥一顿。但又一想,这

3、样做不能解问题,于是他装着不知道的样子,一句话也没批评他们,而且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的教室太脏了,本来应该在下午由值日生打扫,现在王强他们做好事,打来了水,找来了扫帚、撮箕,那我们就破例耽误几分钟,希望大家协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打扫完地再上课。于是一次有特殊意义的清扫工作开始了,王强浇水,李飞扫地,大家帮忙,一会儿便把教育扫干净了。当大家回到座位上坐好以后,他还有意表扬了他们。看得出来,当班主任表扬的时候,他俩低垂着头,有点神色不安。这场恶作剧就这样被制止了,而且收到了积极的教育效果。课后,这两位同学主动向班主任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今后不再搞恶作剧了,一定要尊敬老师,努力学习。这位班主任老师在

4、处理这一恶作剧时,一不批评、二不训斥,而是以装糊涂的办法,随机应变地将恶作剧行为巧妙地转化为一次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公益活动,使学生不露痕迹地、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比起那些生硬的批评、训斥的制止办法,其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 2爱护尊重学生 第一、学生的自尊心强,特别敏感,也是十分嫩弱的,要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 案例2:有一所小学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个刚入学的学生,有一次放学回家,路上看到水果摊上鲜红的苹果,就顺手拿了一个吃起来。营业员抓住他,向他的班主任老师告状,说孩子“偷店里东西”。是不是“偷”呢?班主任老师并不轻易下结论。把孩子找来谈话后,才了解到他在家里吃东西,从来都是自己拿的,这一回看

5、到店里放着苹果,想吃也就拿了,根本不懂得“拿”和“偷”的区别。于是,班主任老师从日常生活例子讲起,由浅入深地帮助孩子分清拿别人的东西和拿自己家里的东西是不同的,循循善诱地指出:“不经允许是不能随便使用别人东西的。要是拿了,别人要说你这是难为情的事了。”教师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巧妙地避开了一个“偷”字。这位老师之所以能像医生治病一样,精细地察看病人的病情,然后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地做好思想工作,就在于他思想上真正确立了尊重学生的观念。 第二、切忌对学生进行凌辱和滥用惩罚。如果学生自尊心受到损害,他们会采取种种形式来抵制。“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著名教育家陶

6、行知告诫一些对学生滥施惩罚的教师说过后的一句名言。 案例3:一个工读学校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是三好学生,进入初中还是班干部。一次课上偶而不注意违反了课堂纪律,教师责令他出教室。由于思想一时不通,情感上抵触,他愤而离开教室。据他说:“当时我还在门外偷看老师会不会唤我回去,但失望了,我从此痛恨这位老师,进而痛恨学校的一切。我就从那天起,一步步走着下坡路而致犯罪。”可见,自尊心遭到伤害,后果多么骇人。 第三,不要借助领导和家长的权力压服学生。 案例4:一位老师曾谈到她年轻时的一段教学经历,有过这样的教训。有一年,她班上有一个叫小刚的顽皮学生,常在课堂上有意起哄闹事,他横蛮无理,不肯听从教育。当时,这

7、位教师血气方刚,盛怒之下,一放学就直奔小刚家,结果家长一听老师的“告状”,肝火上升,没等老师把话说完,就对孩子一顿拳打脚踢,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对老师一直怀恨在心。他的捣乱、恶作剧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师生关系十分紧张。有一次,这位教师找他谈心,他却在纸上画了一只猫,戴着一副眼镜,在猫的眼睛下边点了几点眼泪,猫的旁边画着一只带了血迹的受了伤的老鼠。他恶狠狠地对老师说:“猫哭老鼠,不安好心!”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开了,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工作,比如当小刚生病,老师天天上门探望、照顾,小刚一有进步,就向他的家长报告等等。小刚逐渐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一片好意,才改变了对老师的态度。可见,借领导或家长的

8、权力“整”学生,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作法。 3对学生的深刻了解 教育机智并不是随心所欲“灵机一动”,对学生的深刻了解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前提。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表现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他才能预见到学生在受到表扬或批评之后将会发生何种变化,其他学生将受到何种影响,才能选择适当的方式和口吻,从而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使教育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 案例5:一位班主任对两个学生哭泣架事件的巧妙解决就是一例。课间,两个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劝他俩进教室。一个学生很快进去了,另一个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班

9、主任没有硬拖他进去,而是根据这位学生平时乐于助人的优点,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学生看了看老师,就接过小黑板走进教室。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吵了架,但是有的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还帮助老师把小黑板拿进来,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后来那位同学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比较安心地听老师上课。这件事看来十分平常,但如果班主任平时对学生心理特点没有观察入微,深入了解,没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就很难有十分的把握灵活地处理好这起吵架事件。 (二)丰富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是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就不会

10、有较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还要有文博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和文学修养,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至于被学生的难题“问倒”。 案例6:特级教师于漪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教木兰辞,听到有个学生嘀咕说:“写得倒蛮好,不过是假的,吹牛。”别的学生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同行十二年,这么长时间不知道木兰是女郎,根本不可能。”“一洗脚,小脚就藏不住了”。在一片喧嚷声中,于教师说:“南北朝时妇女还不裹小脚。”谁知这个回答还不能解除学生的疑问。一位学生又问:“那么,中国的妇女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的?”其他同学也跟着问:“是啊,哪个朝代呢

11、?”这一来,可把老师给问住了。谁会想到从木兰从军竟会牵出妇女缠足的问题呢?课后,老师立即查阅了好些书,方从陔余从考中查到了“弓足”的说法,知道中国妇女早在五代便有裹足之事。后来她把这一知识告诉学生,学生也为她的求知精神所感动。类似这种事情,小学里同样会遇到。 (三)良好的心理品质 1敏锐的观察力 教育机智是建立在周密地观察、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也就谈不上教师巧妙的教育机智。 案例7:上海市有一位小学教师,她曾教过的一个三年级班上,有一位女生班干部,长得白白胖胖,文文静静,除了体育外,门门功课优秀。有一次,几个女生在进行爬竿锻炼,她却没有爬几下就直往下滑,老是爬不

12、上,急得满脸通红。后来干脆呜呜地痛哭起来。老师知道这件事后,便留心地观察她。后来又有一次,这个学生在家里跟她的表弟下棋,一连输了两局,竟关起门来大哭一场,哭完又拉住表弟再下,直到赢了才罢手。这一天恰好老师去家访,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老师经过再三观察,分析她每次哭 的原因,发现她的爱哭正是她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于是把她好胜好强的性格特点,引导发挥到体育锻炼上去,同时给予她具体的帮助指导。这样,经过半年时间这个学生就通过了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还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比赛。 2灵活的思维能力 具有思维敏捷性的教师善于从突发情境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迅速作出判断,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迅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方法;具有思维灵活性的教师结教育突发情境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与方法,善于根据情境的变化及时改变原来的计划、方案与方法。 3积极稳定的情感 热爱学生的情感,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机智赖以生长的土壤。FROM:摘自教师的心理教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