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65916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届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届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届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届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有机物数目庞大,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向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在远处能闻到食醋的酸味用酒精温度计测量体温解释碳原子不但可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间还可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

2、结构,能吸附色素,食醋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ABCD2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水鉴别食盐和碳酸钙粉末C用稀盐酸鉴别铜和金D用铜片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溶液3能在pH为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ZnSO4、FeCl2、NaClBCaCl2、Na2SO4、NaOHCBaCl2、KNO3、AgNO3DK2SO4、NaNO3、NH4Cl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推广火力发电B大力挖山开矿C提倡使用农家肥D将塑料集中焚烧5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设计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Cu、Ag、FeSO4溶液BFe、Ag、CuSO4溶液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6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葡萄酿酒C西瓜榨汁D蜡烛熔化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成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烧制瓷器B冶炼生铁C纺纱织布D粮食酿酒8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表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稀硫酸除去烧水壶底部的水垢B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和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但两者所属营养成分不同C因为铁可以和酸反应所以常温下不可以

4、用铁罐贮存浓硝酸和浓硫酸D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9在AgNO3、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ZnB滤渣中可能有Ag、CuC滤液中定有Fe(NO3)2、Zn(NO3)2D滤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10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X是_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稀硫酸D硫酸钠溶液11美丽中国,幸福高新。为了改善高新区辖区内的居住环境,以下举措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主要道路铺设沥青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C 垃圾分类回收D

5、 夜景亮化工程12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分析不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B没有预热试管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化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它们可能是K+、Ba2+、Cu2+、OH、NO3、CO32中的三种已知甲车间废水明显显碱性,则乙车间水中肯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即可以使废水中的Ba2+、Cu2+、OH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则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填名称

6、)14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_。t1时,将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t2时,Na2C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NaC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确定”)之一。15用化学符号填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并标出钠元素的化合价_;2个氧原子:_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_;含有10个电子且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_;保持二氧化碳化学

7、性质的最小微粒_;16夏天蚊虫比较多,时下的方法是用电蚊拍和杀虫剂。但是,“电蚊拍+杀虫剂火”!也就是说,电蚊拍一旦遇到杀虫剂,就是火拼的节奏。如图是实验验证的过程图:将杀虫剂喷向通电然电蚊拍,通电的电蚊拍着火了。通电的电蚊拍着火原因是_,杀虫剂中所含的除虫药物是可燃物,而“点火凶手”是_。“空气清新剂也类似于杀虫剂,使用必须小心,因为成分里有多种可燃性溶剂,例如乙醇,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等易燃易爆的物品在家里存放和使用注意事项说法不正确的是_。A 不要存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B 避免放在高温的地方C 使用时,静电产生的火花不可能会引起爆炸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8、每小题7分,共14分)17t1时,将15g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原温度,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是_,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_g。根据图1和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蒸发一定量的水,图1两个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B 将烧杯中溶液倒入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有固体剩余C 升温到t2,两个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D 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提纯。将一木块放于烧杯的溶液中(见图3),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

9、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_,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晶体(填“增多”或“减少”)_。18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_,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收集满。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

10、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_g;A点时,溶液的溶质有_;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_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碳原子不但可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间还可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说法正确;向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木炭把二氧化氮气体吸附,从而使得

11、红棕色消失,说法正确;在远处能闻到食醋的酸味,是因为食醋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食醋属于混合物,不存在食醋分子,说法错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越大,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说法正确。故解释错误的是。故选A。2、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要鉴别的两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正确;B.食盐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用水可以鉴别食盐和碳酸钙粉末,正确;C.铜和金都属于H后金属,都不能与稀酸反应,故用稀盐酸无法鉴别铜和金,错误;D.由于锌铜银,故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

12、反应(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铜与硫酸锌溶液不反应,故用铜片可以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溶液,正确。故选C考点:物质的鉴别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尤其是物质的特殊性质,然后利用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加以鉴别。3、D【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若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此题的隐含离子是pH为5的溶液中存在较多的氢离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详解】A、FeCl2溶液呈浅绿色,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NaOH溶液中的OH-会和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Cl2溶液中的Ba2+会和AgNO3溶液

13、中的Ag+结合生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K2SO4、NaNO3、NH4Cl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4、C【解析】A、推广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要合理的开采矿物,不能大力挖山开矿,故选项说法错误。C、长期使用化肥容易使土壤板结,所以要提倡使用农家肥,故选项说法正确。D、将塑料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

14、选:C。5、A【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详解】A、Cu、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FeAg,但无法确定Cu、Ag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B、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C、Fe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Fe氢;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氢铜;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D、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B【解析】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西瓜榨汁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