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资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5657884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第2讲教案-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性化教案第二讲 记叙文重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新初一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分钟知识点理解语句含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在文章中找出词语的含义并理解,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归纳词语含义和赏析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语文素养。教学重点体会用词的之妙,分析命题人思路。教学难点让熟练掌握理解词语和赏析词语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记叙文阅读重点词语是指在记叙文中意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词语。小学阶段通常理解指代性词语,答案在原文中比较明显。而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词语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也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表达

2、效果,指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用的符合语言环境的言语和方法。记叙文阅读中的词语表达效果主要是指,词语在句子中对文章的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抒发情感所起到的作用。二、知识讲解考点1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初中记叙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

3、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考点2语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基本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初中阅读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

4、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考点3记叙文中词语意义的考察往往与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结合起来,这些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词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从修辞的角度来理解和鉴赏文中词语的含义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1. 比喻:就是用具体的、常见的某一事物或情景来比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景。比喻包括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景)、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或

5、情景)、比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1)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像”、 “仿佛”、 “好像”、 “好比”、 “像似的”、 “如同一般”等。例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2)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常用的比喻词有“是”、 “变成”、 “成了”等。例如:这孩子快成泥猴了。(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像渺小的燕雀,自己好像翱翔万里的鸿鹄。比喻的作用: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鲜明,使

6、复杂的道理具体、易懂。2. 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运用联想,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将它写成有人一样的语言、感情、动作等。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的作用:可以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修辞鉴赏的答题公式:1.手法,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将 比作 (当作人来写)2.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人物 的特点3.情感,表达了作者 情感。考点4解题基本步骤:第一步,要将题干代入原文处;第二步,寻找答案可能在的区域;第三步;在检索区域内提取那些可以充当答案的词语;第四步,要将提取的词语、句子,运用阅读知识加工、概括成答

7、案。三、例题精析【例题1】紫藤萝瀑布(节选)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有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着一串,一朵()着一朵,彼此()着()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题干】1、在文中括号内选词填空,依次为()()()()、挤、接、挨、推【答案】C

8、BDA【解析】原文填空题型,首先要识记准确,其次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题干】2、“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是( ),“挑逗”一词在文中指什么? 【答案】拟人,紫藤萝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摆的风姿【解析】判断拟人手法,重点看句中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 “挑逗”一词只可用于人,不可用于物,所以是拟人。这里挑逗指的是指的是紫藤萝花根部反射的光芒和阳光交相辉映。【题干】3、“春红已谢”的“春红”指的是什么? 【答案】春花【解析】联系上下文来看,红即代表花。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题干】4、从文中找出三个能表现“热闹”的句子。 【答案】

9、彼此推着挤着“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解析】“热闹”指的是谁?从上下文搜寻,前文写道是“花”“花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由“挨”、“接”、“推”、“挤”可是看出是拟人手法表现的是花的热闹,后文说花在笑,在嚷嚷,同样是拟人手法,表现了花儿的“热闹”。【例题2】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0、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

11、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

12、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题干】分析加下划线的两个“卧”字的作用。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答案】两个“卧”用拟人手法,赋予了小村庄以生命和感情。“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形状、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传神形象地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突出了它的安闲和舒适。呼应前文“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解析】此题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赏析“卧”字的作用,作者说小村庄“卧”,显然是拟人。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内容,便说出了“卧”字用得闲适、贴切。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可以按照修辞鉴赏的答题公式来整理作答。【例题3】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