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运动创伤专区.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65200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节运动创伤专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节运动创伤专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节运动创伤专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节运动创伤专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节运动创伤专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节运动创伤专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节运动创伤专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创伤概论运动损伤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它与精神状态、准备活动、运动负荷、动作技术以及身心状况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和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措施,有利于发挥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如果你在体育活动中忽视了某些不合理因素,将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影响你的生活与学习。了解发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关节运动创伤专区: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盘状半月板、滑膜皱襞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临床表现 原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但从病理角度看,20-30岁的人已有关节软骨的病变存在,

2、X片上出现病理者改变者在40岁左右,但多无临床症状。60岁的人群,X片上有骨质增生改变比较普遍 ,但有临床症状者不多。换句说,光有骨质增生者不能一概诊为该病,而只有那些既有症状又有增生性改变的患者,才属骨关节炎者。继发性骨关节炎者,由于病因使然,年龄相对较轻,X片上出现骨关节炎改变也比较早。本症发病缓慢,可多个关节同时受累,也可主要发生于单一负重关节。最早的主诉是关节持续性疼痛,偶有活动时突然疼痛加剧,并常伴有站立不稳、关节打软无力、欲倒的没落感。关节疼痛活动加重,尤其是长距离行走后更为明显,休息后好转并与天气有关,天气潮湿,气压降低加重。受累关节常有胶着现象,即该关节在某一位置长时间静止不动

3、以后,开始活动比较困难并伴有疼痛僵硬感,短暂活动后,胶着现象消失,也有人称休息痛。起初关节的疼痛比较轻,多发生于轻微损伤、关门和过度劳累后,经休息或对症处理多很快缓解,两次发作之间间歇较长,随病情发展,发作频度增加,增生的骨刺如刺激压迫神经,尚可发生放射痛。滑膜炎症加剧,破坏了滑液产生和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出现关节积液,关节的肿胀明显,疼痛加剧,多需急诊处理。 体检可见:位置表浅的关节肿胀,严重者表现关节畸形,并有轻度到中重度的关节活动受限,多因骨刺阻挡、关节囊挛缩和游离体所致。关节活动时常可触及捻挫感或听到捻发音及碎裂样磨擦音。出现积液后,体检症状尤为明显。即使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较严重的病人

4、,也少有全身症状者。实验室检查:血象正常,少数病人血沉可稍快,一般不超过30mm/h,关节滑液微黄粘度较高,白细胞计数常在1.0*1.09/L以内,镜检可看到红细胞、软骨细纤维碎片。X线所见:病变初期,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以后由于关节面软骨破坏,逐渐出现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骨刺形成、关节内结构变尖。软骨内下有骨内囊肿形成,囊肿常为多个,直径较小,超过1cm者少见。有些病人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晚期关节变形严重出现半脱位。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人年龄、临床症状和典型X片改变,诊断多无困难,对疑诊病人可行滑液检查。X片常常难以说明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有必要明确原因,将两者区分开来,

5、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对虽有X片改变但无明显临床症状者,不应草率作出骨关节的诊断,以防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病好发于腕、肘和手的掌指和近侧指间关节,受累关节表现为软组织的肿胀。化验检查血沉增快,RF多为阳性并伴有全身症状和皮下结节。2、 痛风 好发于踇趾的跖趾关节,关节症状为发作性,可表现红肿。病人血尿酸增高,关节液中可查到尿酸盐的针状结晶。3、 大骨节病 为地方性疾病,幼年发病,严重者身材矮小,以手指和踝关节受累最明显。4、 牛皮癣性关节炎 皮肤上有典型的牛皮癣皮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 关于类风湿的病因学至今不明,可能与感染,尤其

6、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障碍、遗传因素、过敏、内分泌失调、外伤、精神因素、肝病等方面有关,但在不少患者中其发病诱因与遭受寒冷、潮湿有关。临床表现 西方估计成年人口中发病率为3%,70%为女性 ,这个数字包括可能是、或许是两级诊断。我国学者调查我国人口中,典型的、或肯定的发病率为0.175%,这个数字与国外0.2%的发病率相似。1. 发病类型(1) 隐渐发病:约70%的病人开始仅感少数关节疼痛,但无明显肿胀 ,症状时轻时重,时好时坏,此时病人多无发热,过一阶段后,如数周或数月方可出现症状,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并逐渐累及其他关节。 (2) 急性发病:约占10%以下,病人突然发热一般在380C以上,

7、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3) 中间型:该型发病情况介入上述两者之间。2. 受侵关节的症状及体征 分为全身及局部:(1) 全身症状:病起时有发热、倦怠、无力,全身肌肉酸痛 ,食欲不振,贫血等。(2) 局部症状:受侵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有晨僵及胶着感。有时可一个关节疼痛,但不久另一关节亦疼痛,称交替性疼痛;有时可多关节疼痛,亦可对称性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在手指及膝关节较易发现。肿胀程度可分为:轻度肿胀:表示软组织虽比健侧肿,但还低于骨性隆起;中度肿胀:表示软组织的肿胀已与骨性隆起平;重度肿胀:表示肿胀已高于骨性隆起。所谓晨僵系指病人经过一夜睡眠后手指僵硬,不能握拳,其他受累关节亦可有类似表现,但

8、经过一段活动后,其僵硬情况逐渐消失。所谓胶着系指病人采取某一体位过久,开始时活动困难,伴有一定的痛觉,如病人久坐之后站立时,膝、腰不能伸直,活动一会儿,此现象才消失。以上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内、外软组织因循环不畅而发生水肿,失去柔性,以致关节僵硬,经过活动循环改善,水肿消失,软组织又恢复活性,故活动好转。(3) 关节体征:不典型病例可能无明显体征,典型病例受累关节可有红、肿、热、痛。手及足的小关节、膝、踝、肘、腕等关节由于软组织覆盖少,其变化易被发现,肩、髋关节由于肌肉多,则难以发现。其次是功能障碍,发生原因主要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肌肉萎缩,表现为走路、握拳无力、活动度减少。其他有局部淋巴结肿

9、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病变的晚期可有关节畸形、僵硬、脱位,导致关节功能消失。3. 关节外的合并症:由于类风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关节症状外,关节外合并症的症状及体征亦不能不重视。(1) 皮下结节:在部分典型病人,关节炎活动期可多风皮下结节,结节的直径一般为23mm,呈圆形或长圆形,长圆形可与肢体的长轴一致,结节多不活动,质硬,有压痛,多见于尺骨鹰嘴、手背、其他部位如耳廓、头皮、鼻梁、骶部、坐骨结节等都可发生,有的皮下结节可互相融合、破溃,并排出其坏死物质,称为风湿性窦道,如继发感染 ,常难以愈合。(2) 眼部病变:有干性结膜角膜炎、巩膜炎、角膜周边性溃疡,另外长期服用某些抗风湿性药物可引起医

10、源性眼病,如长期服用激素或局部应用可引起青光眼,长期服用氯喹或羟氯喹,亦可引起角膜表皮沉积、视网膜和黄斑病变,影响眼的功能,长期服用消炎痛亦可影响视力。 (3) Filty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腿部色素沉着或溃疡。该类病人类风湿因子滴度很高,狼疮细胞和抗核抗体的阳性率都比较高,有的学者认为该综合征实际就是重型类风湿性关节炎。(4) 血管炎:有滑膜下小血管炎、手指小动脉炎、肠壁小动脉炎等。(5) 肺部疾患:有胸膜炎、间质纤维化、结节性病变、肺炎、肺动脉炎。X线所见 本病早期X线片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进一步可表现为骨质疏松及关节间隙变窄,再发展软骨边缘有破坏,软骨下囊性变

11、,在这阶段难以和结核相鉴别,必须结合临床方可做出诊断。至病变晚期,关节已发生僵硬、脱位,诊断并不困难。根据X线片一般将类风湿分为四期:第一期:早期,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第二期:中期,关节边缘破坏,软骨下囊性变,关节间隙变狭窄;第三期:晚期,关节严重破坏,骨质吸收、脱位、畸形;第四期:末期,关节纤维化或骨性强直。实验室检查 可发现有贫血、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液中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于血液,但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病人,在关节液中可查到阳性结果。诊断 本病早期诊断常有困难,致关节已发生畸形时诊断较易。对于多关节交替性疼痛,应当首先想到本病。血沉快,类风湿因子阳性一般可确定本病,但对于单关

12、节疼痛者有时很难和结核相鉴别。由于本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X线、病理、化验特征亦少,帮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在各家诊断标准上不能统一,给医学研究、治疗方法的对比带来困难,为此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ARA)制定如下的诊断标准,其中前5项为受侵关节症状、体征,后6项为其他体征。1. 晨僵。2. 至少一个关节活动时疼痛或有压痛。3. 到少一个关节肿胀(软组织肥厚或积液而非骨质增生,为医生所见)。4. 至少另一个关节肿胀(为医生所看到),两个关节所间隔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5. 两侧同名关节对称性肿胀(为医生所看到),同时侵犯机体两侧的同一关节、双

13、侧侵犯近侧指间关节(PIP)和掌指关节(MP)时不需完全对称。远侧指间关节(DIP)的侵犯不能满足此项标准。6. 骨隆起部或关节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7. 标准的X线片所见(除骨质增生外,必须有受累关节附近的骨质疏松存在)。8. 凝集试验阳性(任何检查RF的方法,在两个实验室中,其正常对照者的阳性率均不得超过5%)。9. 关节滑液的粘液沉淀不良。10. 具有下述滑膜组织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的特点:即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殖及呈栅栏状,明显的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11. 皮下结节的组织学改变,应中心区细胞坏死

14、,中层呈栅栏关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慢性炎性浸润。美国风湿病协会还将本病分为典型、肯定、可能、可疑四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具备上述各条中的7条,在第15条中,关节症状少必须持续6周。肯定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具备上述各条中的5条,在第15条中,关节症状少持续6周。可能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有上述条目中的3条。在第15条中至少有一条,其关节症状应持续6周。可疑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具备下列各标准中的两条,而且关节症状持续时间不得少于3周:晨僵;压痛及活动时疼痛(为医生所见到),间歇或持续至少3周;有关节肿胀史或可见关节肿胀;皮下结节(为医生所见到);血沉超前发展或C反应蛋白阳性;

15、虹膜炎(除儿童外,其价值可疑)。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多认为是半月板的一种发育畸形,在发育过程中由于中央部分吸收不完善,失去了正常的半月板形态,形成厚而大、近似圆形的畸形软骨。多见于外侧,青壮年发病。发生率 盘状半月板首先由Young于1889年报道 。1975年Noble和Hamblen发现5%的人有盘状半月板。Simillie经过10000例半月板切除发现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率为4.7%。外侧多见,在474例盘状半月板中,内侧仅见7例。分型 Smillie(1978)将盘状半月板分为型。1、 原始型 半月板近似圆形,厚而大,中央部和边缘部厚度几乎相等。约占2/3弱。2、 中间型 半月板近似肾形,比正常半月板宽而厚,内缘稍有凹陷,且比外缘略薄,前后角一般较宽。约占1/6强。3、 婴儿型 近似正常婴儿期半月,中央部较宽厚,内缘尤短,前、后角并不增宽。约占 1/6弱 。临床表现 宽而厚的盘状半月板嵌于膝关节外侧间隙,极易受损伤而破裂。盘状半月板的典型症状为膝关节伸屈运动时出现高调弹响,但这种症状不常发生。膝部疼痛一般较轻,为间歇性、隐匿性发生。最常见的症状是膝部不稳,患者常于正常步行时膝部软弱或有突然滑脱感,无交锁现象。检查时可见有股四头肌萎缩普遍存在。膝关节屈曲时,外侧可见局限性肿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