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三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565052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三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_煤矿_月份事故反思报告尊敬的公司领导、兄弟单位的同仁、全矿员工:我作为_煤矿的安全第一责任人,今天怀着无比惭愧和内疚的心情,向在座的上级领导和同仁及全矿员工,对我矿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做一自我反省。至_日以来,我公司共发生_起工伤事故,分别为:_事故;_事故。以上_起事故,其中机械伤害事故_起,顶板事故_起,物体打击事故_起。痛定思痛,反省_起事故的原因一是现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上_起事故,其中有_起存在违章行为,如_队皮带伤人事故,皮带机司机在没有发出开车信号而违章启动皮带,机尾看护工作业前在没有与皮带机司机取得联系的情况下随意作业

2、,最终导致了一起皮带伤人事故。二是安全隐患不清除,给伤人事故留下祸根,如_队矸石伤人事故,作业人员在进行回柱作业时,当班跟班副队长发现回柱作业地点的顶板上有一块煤矸石出现脱层现象,并责令其整改,但现场作业人员对其臵若罔闻,视安全隐患于不顾,仍盲目作业,最终导致自身受伤事故发生。三是危险源辨识不清,是工伤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如_1队矸石伤人事故,工人在打煤帮点柱时,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未清理煤帮浮石,最终导致从煤帮掉下一块煤矸石,砸在了操作人员的手上,造成了一起顶板伤人事故。四是员工互保、联保意识极差,致使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如_队型钢梁伤人事故,大工和二工虽多次提醒,但受伤人员未认真

3、听取,最终导致了工伤事故的发生。五是工作安排不仔细,现场管理粗放,为工伤事故埋下潜在的隐患。如_队皮带伤人事故,当班跟班干部虽然在现场跟班,但没有进行详细的工作安排,最终酿成了皮带伤人事故的发生。六是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特别是现场培训不到位,员工素质偏低,缺乏常规的安全意识,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以上_起事故,均存在现场安全培训不到位的情况,尤其是对新工人在作业现场危险源辨识与排除技能的培训缺少,未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吸取教训、振作信心、亡羊补牢,把安全工作从头抓起事故已经发生,错误已经铸成,我们已无颜面对上级领导和全矿员工,但我们能从挫折中觉醒,能从失败中振作。痛定思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

4、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1.加强对员工的岗前培训、现场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操作水平,让每一位员工上安全岗,干标准活。2.加强对员工的危险源辨识培训工作,对各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加强并细化班前会安全教育,增强班前会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员工本岗位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专项培训,增强员工的危险源辨识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员工对作业现场危险源的预见和排除能力。3.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增强现场责任落实,严格执行并贯彻公司相关规定,坚持干部跟、带班制度,全面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工作。4.加强员工在作业现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继续贯彻和落实领导现场安全教育和培

5、训工作,让每一位员工了解和掌握本岗位危险源,上标准岗,做安全人。5.加强“三大规程”的培训学习工作,让每一位员工都了解和掌握正规作业流程,了解和掌握本岗位危险源和排除方法。切实加强员工的岗位操作技能。6.加强班前会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每日一题选题和安全教育的时效性及针对性,切实增强员工的岗位技能和操作水平。7.进行事故案例学习,由安全生产部负责,将我公司一季度事故案例进行汇编,下发至基层单位,让每一位员工通过事故案例学习,吸取事故教训,减少并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38.狠反“三违”严厉查处生产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三违”现象,以“三铁”(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全力遏制并减少“三违”行为的发生

6、。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二)一、事故汇报总体要求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重大事故隐患或_,矿调度室应立即弄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性质、影响范围和人员情况,在_抢救处理的同时,由当日矿值班领导按照事故回报的规定和程序,如实向矿领导汇报。事故一时难以弄清准确情况的,也必须先汇报事故概况,然后再做多次补充汇报,不得迟报、瞒报事故。人身事故、冒顶事故或其它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要传报事故现场示意图。事故汇报规定1、发生整个矿井停工超过_分钟或整个采区停工超过_小时的事故,_分钟内如实上报。2、发生下列重大非伤亡事故或事故隐患,立即上报,超过_分钟视为迟报。a全矿井停电;b主扇出

7、现故障;c地面火灾、井下火灾或井下出现高温点火;d瓦斯、煤尘燃烧,爆炸;e煤与瓦斯突出或动力现象;f井筒或地面灌水、井下突水;g排水房泵发现有隐患或进水、掩泵h主提升设备断绳、坠罐、卡罐、过卷、大型物件坠入并筒;i运输机车碰头、追尾、车辆_造成翻车和斜井跑车;j主运输皮带、采区运输皮带拉断;k采面冒顶堵塞风流、掘进工作面冒顶堵人;l瓦斯超限;m瓦斯抽放设备应出现故障停运;n发电设备出现故障或停电;o变配电设备误停送电;p输电主干线路停电;q自营铁路运输中断;r压力容器爆炸;s矿井出现单回路供电;t其他认为严重的事故。其中。一级重大事故,如透水、火灾、瓦斯煤尘爆炸、大面积冒顶,全矿井停风、停电等

8、严重危害生产安全的事故,棋煤炭局要立即报棋局调度室。3、发生人身伤亡事故,_分钟内如实上报棋煤炭局;重、特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上报。4、应工农关系纠纷、劳资纠纷或其他原因发生的影响矿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_,_分钟如实上报棋煤炭局。5、各种事故汇报记录必须书写清楚,装订清楚,不得涂改,并妥善保管。6、对因迟报、瞒报事故的单位除罚款和责成补补报外,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人员相应的行政处分。7、对因迟报、瞒报事故而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事故扩大,给予责任人撤职处分,情节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煤矿事故报告工作制度范文(三)事故反思报告近期_部发生_被掩埋事故,给我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压力。作为

9、煤矿工作人员,面对这起事故我心情非常沉痛,事故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充分证明我们在安全工作上还没有做到位。我们要深刻分析事故经过,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到安全警钟长鸣。这起事故中涉及到的人员,一个共性是自身的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忽视了安全第一的理念。事故的发生也许是是因为一时疏忽、只是一不留神,然而,就是这么一次小小的疏忽,给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压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1、统一思想认识

10、,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在安全与生产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2、充分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工种,进行分工种培训,对新来员工、不同岗位转岗员工,要按制度培训,实行以师带徒,做好传帮带的作用,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3、日常培训要抓紧。首先员工培训中心要转变角色,进一步明确员工培训中心、区队、班组三者在员工日常培训工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科学合理地制订日常培训计划和内容,使日常培训工作与员工岗位需要相一致,避免培训工作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其次,要提高员工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让员工带着问题去找书本知识学习。防

11、止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培训工作与生产脱节;让员工通过学习获取知识,通过培训提高技能,把实现自我发展和促进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第三要加强日常培训的评估。全面评估员工日常培训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来检验培训工作的质量,促使培训工作质量不断提高。4、实操培训要抓实。继续以机分厂为实训基地,要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必须狠抓实操培训。主要是根据生产工作的需要和安全工作的重点,开展实操技能培训。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确保员工学有所用。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以讨论、演说、辩论、游戏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工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案例分析要紧贴实际。要针对生产中的典型案例、_,_员工进行现场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提高员工识别、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防止出现在非正常情况下心中没底、手足无措、不会处理的现象。5、岗位培训要抓细。要充分依靠班组的力量,抓好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的培训。抓好心理素质培训,设置“心理课堂,加强员工心理素质培训和指导,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业务培训的全过程,真正让员工做到处乱不慌、沉着应对,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总之,要真抓实干,真正把这次事故教训触及每个员工的思想深处,把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员工从行为动态上做到规范达标,不违章操作,才能使员工的安全生产得到保证。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