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64987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 当阅读了一本儒林外史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篇1 一辈子下来终落得一个骂名,被全部人唾弃、鞭挞。 没有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也肯定会知道严监生是吝啬鬼、不知足,他那两根灯芯的故事想必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看看百科词条里对他的描述:“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两茎灯草还被纳入学校5班级下册的语文书,依据这篇文章,一般将其解读为中国经典的吝啬鬼形象。在人们心中,他就是这样一个被讽刺的人。 可是谁解其中味。严监生从出场到断气,只有短短一回之长。严监

2、生的出场是被狡猾奸诈的弟弟严贡生拖出场的。严贡生在民间靠着巧言舌辩占了不少廉价被人告上衙门,便离开都城躲避官司。而整理这个烂摊子的,就是他的弟弟严监生。严监生家家财万贯,是当时的富豪,大手一挥,十九两银子给了府上的人,这案子就摆平了。十九两银子,这要是对一个吝啬鬼来说,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啊!但是书中对严监生应有的“迟疑,踌躇”只字未提,他是不假思考地就掏了腰包。 严监生老婆临终时,交代他不要花太多钱办丧事。话不多说,看原文:“议礼已定,报丧出去。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这是一个吝啬鬼应有的作为吗?肯定不是。假如我是在断章取义,那谁又会在自己老婆身上花

3、费如此之大的功夫,毫不迟疑地花出四五千两银子、耗尽半年时间来办葬礼?一个吝啬鬼只会任凭找一个土坑埋了插朵花,这就是事实。事后还为了讨好二位王氏大哥将来能照料家庭,又是大手一挥,一人一百两:“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有人可能觉得,严监生是不是在虚伪呢?不是。虚伪表现在面子上,而严监生对待这些事的态度,周周到到,不怀私心,没有人会虚伪到这种程度。 严监生阔不阔?阔。可是他对于自己,又不阔。 他自己纵腰缠万贯,却连块猪肉也舍不得买;即使有千金万银,也还是不忍心看那燃烧的两根灯芯。严监生的缺点就在,他舍不得对自己好一点。他无私地对别人好,但就

4、是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的那一点金钱。平常舍不得吃猪肉,生病了还舍不得吃人参。 惋惜,为善的不见得福寿安康,为恶的也没有必遭天谴,严监生死后,唯一的儿子也因天花不幸夭折,续弦的赵氏原本想要过继长房的侄子,却反被长房的严贡生仗着长房长子的身份夺去了家产,严监生一辈子受制于长房,即便是临死之际挑取了一根灯芯,也没能让自家的孤儿寡母摆脱这一命运。吴敬梓先生让严监生在临死之际挑去那一根灯芯,所描绘的或许并不是一个吝啬至死的守财奴,而是一个被宗族礼法压制了一生的可怜人最终的反击。惋惜,一切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 其实在严监生心中,最重要的是家庭。他受着大房(哥哥)的气,出手却不吝啬;他亦可以为了老婆孩子赴汤蹈

5、火,惋惜这个.上太多太多事情逼迫着他只能用金钱解决。赵氏(后妻)劝他道:“你心里不拘束,家务事就丢开了罢。”他说道:“我儿子又小,你叫我托哪个?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我真心佩服严监生在家庭面前的处世力量,他上能应付的了官府,中能讨喜好大哥大舅,下又.了作为家里顶梁柱的本分做家务。这是他对家庭一种不行推卸的责任感,他命令着自己需要对身边人负责,不只是把.上的人哄得稳稳当当。 我看到严监生就这么咽气的时候,心里怅然若失,这是我读儒林外史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大的感受。虽是虚构人物,几百年来也背着沉重的舆论枷锁,难以翻身。细细品尝这个角色,感受到的是无力与圆满。 现在,我想为严监生“翻案”。 儒林外

6、史阅读笔记600字篇2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此为鲁迅先生对文木老人所著的儒林外史的评价,可见此书成就之高。我读罢全书,果真觉得回味无穷,其中王冕是最不得不说的人物,他是和陶渊明一样的真隐士自风流,让世人为之景仰。 “隐而不仕”四个大字可谓是高度概括了王冕一生的追求。但是既已成大器,又为何不从政呢?以他的才华,荣华富贵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个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使我困惑不已,很是不解。但通读全书,答案便可显而易见了,贪官当权,小人得志,.颠倒黑白,人民苦不堪言,为保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故隐而不仕。而这一行为便与之后粉墨登场的假儒士显得格格不入了,但优劣之分便呼之欲出了。假儒士们个个势利、贪欲、薄情

7、,而王冕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是一个真儒士、真读书人也。 再回望王冕的童年,便更为其能够成才而啧啧赞美了。幼年丧父,母亲以针线活为生,而王冕读书的费用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不久后,王冕不得不辍学,为人放牛,王冕平凡的一生好像已成定局。但王冕并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以节衣缩食省下钱财托人购得图书自已钻研。其好学的劲头令多少人自愧不如啊! 可是,真正让王冕名声赫赫的却并非读书,而是作画。 话说当天,乌云密布,须臾大雨倾盆,正值夏日,荷花正艳,格外妩媚。雨过天晴,露珠在荷叶上肆意滚动,红绿相袂,阳光照射,漂亮动人。王冕见了,好生宠爱,于是便心生留住之意,可又能奈何。思来想去,倏然间灵光乍现,何不以画

8、定格此美景。 寒来暑往,持之以恒,画枝终成。所画之物,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抚掌叫绝。 慢慢,王冕名声大噪成为十里八乡出名的画师。地主官僚都欲购其所画,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从心而作,不畏权贵,也不在意官爵,颇有陶公之风范。元灭明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慕名访问,拟授王冕官职,但王冕并未接受。而那些假儒士与王冕是截然不同的,他们虚伪无立场,以隐博名,将钱财视为挚爱,抛弃尊严,真是可悲啊! 除此,王冕之孝也是感煞众人,亲奉汤药床前服侍母亲六年,又坟前守孝三年,且严遵母亲遗嘱:世不为官。他也成为世人举孝廉的楷模,被竞相效仿。 王冕的一生并非大富大贵,但他无惧权贵,忠守孝道,淡泊名利,拘束潇洒,将自

9、已的情感全部寄予于书画作品中,是一个真儒士。这也坐实了他在小说第一回的缘由。而每当忆及此书,我都不得不想起王冕,他的一言一行,至今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标杆啊。真的隐士无须荣华傍身也自成一代风流人物。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篇3 由于之前学过范进中举,小说里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令我印象深刻。今年暑假,完整地看了一遍儒林外史,那时的封建.,在读书人眼里,“举业”高于一切,于是大家便全身心投入到八股文里去,为的是博取一个功名。 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宏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在一开头就讲了王冕的故事,王冕一生受尽磨难,通过勤奋苦读造就他的博学多才,但是他却终生不情愿入仕途。通过小说后面的各位书生的经受,诸

10、如周进、范进之类,与王冕的一生相比,就会显示出剧烈的反差。比如小说中的周进,就令我印象很深刻,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是个老童生。路过贡院,触景生情,老泪纵横,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读到这里,我不禁心感酸楚。当一群商人要为他花钱捐一个监生的时候,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可见他已深陷科举毒害中,不得自拔。还有后来周进提携范进,也是二人遭受相像,产生共鸣的结果,可见当时.风气便是如此。我不禁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感到悲伤,也为这些读书人感到惋惜! 比起他们,当今.的我们假如想要有所作为,实现幻想,胜利的途径是特别多的,而并不肯定只有读书做官一

11、条路可走,比如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鲁迅弃医从文,近现代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 儒林外史中最让我感到惋惜的人物是匡超人,他原本是一个孝老爱亲、勤奋好学的人,却掉进了世俗追赶功名的漩涡,又结识了潘三这样的坏人,后来还帮着潘三干坏事,潘三被抓之后,他又立即和潘三断绝了联系,生怕连累了自己,这也是不正义之举。他不但不学好,还爱吹牛,常常不懂装懂,最终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卑视的一笑。匡超人原来很好,可深受八股文的毒害,又交了坏伴侣,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感到惋惜!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书中刻画了许很多多的文人士子,有的庸俗可笑,有的卑鄙丑恶,有的可怜可叹.几百年后的今日,当我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仍旧感叹

12、不已。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600字篇4 翻开儒林外史读完之后感觉在当今.中,依旧有着古代.的剪影。只是人、事、物、时代变了,但人有的丑恶本质依旧没有变,不禁让我感叹古人的才智和思想。 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晚年自号“文木老人”,而他也是小说中的人物杜少卿的原型,是反对当代八股取士的先锋,也是世界级讽刺大师,每个人物在他笔下栩栩如生,简直就是现代.的翻版。 小说痛批了见钱眼开的士人群体,如今.也的确如笔下的文字生动形象,让我读后深有感受。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甚至连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带着与众不同的意味,几乎在每一回合,都有着.

13、生活的重影。的确,当王氏病重以后,严监生想“扶正”小妾,王氏家的两位“舅姥爷”王蓉和王德,起初“把脸木丧者不哼一声”,结果等严监生拿出来二百两银子,一人一百两收了之后,立即喜形于色,义正言辞地拍着桌子道:“我们念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功夫,就是做文章。代孔子说话,也不过是这个理”,说完就走,一点也不记得他们的妹妹,这一段情节,活生生地写出了这两位见钱眼开,虚伪嘴脸的丑恶灵魂。由于吴敬梓笔下的人物,让我又重新去了解和领悟.中的“士人群体”。 我认为.中的“士人群体”腐败无能,嫌贫爱富的形象太多,太多。如范进中举,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骂他,说他考试中了是由于别人可怜他,而不是自己凭借真本领得到的这千古一

14、骂,紧接着戏剧般的,故事一转折,范进中举了,胡屠夫立刻转变态度,对范进说好话,全然不顾丈人的脸面。接了范进的钱,嘴上还说不要不要,结果又抓得紧紧的,范进执意要给,胡屠夫如蒙大赦,抓紧把银子放到自己的腰包里,边塞边说范进的好话,说完之后笑眯眯的走了。由此便可以看出,胡屠夫爱财如命。吴敬梓在书中也写了些如胡屠夫一般的人物,如严监生与两根灯芯等等。 读完整本书后,我再次深刻的感受到.上的一些“士人群体”,他们不同的外貌下隐蔽了一个个如此相像的灵魂,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熟悉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不当心就可能被蒙蔽。 生活中也有着这些人的翻版,他们或近或远,但在于你选择怎么做,应当追寻你最真实的自己,不该

15、去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初识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剧范进中举之后。看完之后不觉惊异于的独具匠心,却没有领会导的真正专心,直到翻开儒林外史扫瞄了整个故事之后。 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最终考上举人,高兴至疯,最终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糊涂的故事。特别简洁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洁。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最终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清楚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还有那些乡绅,都在第一时间忙不迭的为范进送金送银,正是他们为政府传播科举毒推波助澜。 作书中充斥着讽刺味,辛辣尖刻,这与生活背景很有联系。者吴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败家子。他后半生非常潦倒,但是旁人几次三番找他参与科举,他都不应。他的书桌下有八股细绳,每根下都有一个臭虫,一个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由于贫困无法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