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病诊疗系列讲座之二:漫谈腰椎.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64756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病诊疗系列讲座之二:漫谈腰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脊柱病诊疗系列讲座之二:漫谈腰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脊柱病诊疗系列讲座之二:漫谈腰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脊柱病诊疗系列讲座之二:漫谈腰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脊柱病诊疗系列讲座之二:漫谈腰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病诊疗系列讲座之二:漫谈腰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病诊疗系列讲座之二:漫谈腰椎.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 谈 腰 椎张钊,骆书信,杜洛民漫谈腰椎这一命题似乎不伦不类,但是缘于所涵盖的内容涉及面较广而又不够连贯和系统,故不得已而命之。腰椎为脊椎的一部分腰段。通常由5个腰椎骨及其相应的连结结构连结而成。腰椎是脊椎各段中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的典型,其形态与结构又具有椎骨的代表性。脊柱腰段也是多种骨关节病(退行性变乃至增生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和多发病(外伤、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好发部位及多种发育异常。X光、CT、MRI是诊断这类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能够读阅X光片是完全必要的。基于此构思而漫谈腰椎。一、腰椎及其连结1、腰椎的形态与结构腰椎由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构成,体与弓共同围成椎孔,一系列椎

2、骨的椎孔即形成骨性椎管。椎体呈矮圆柱状,椎弓呈不规则形,其上有7个突起,即1对横突、1对上关节突、1对下关节突和1个棘突。弓与体的连接部称椎弓根,上、下关节突间的峡细部称椎弓峡部,关节突与棘突间的板状部分称椎板。见图1、22、椎骨的连结椎骨与椎骨之间借助椎间小关节、椎间盘和一系列韧带连结起来。 椎间小关节 由相邻的关节突构成,即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之间构成。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前外,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内。该小关节具有动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囊、腔、面),也是椎间连结的唯一动关节。 椎间盘 为连结椎体之间的盘状结构。其周围是厚厚的由纤维软骨构成的环,称纤维软

3、骨环,中间是硬胶冻状的髓核。 韧带 由一组连贯于整个脊柱的韧带和一组节段性的韧带构成。其中连贯性的有位于椎体前方的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后方的后纵韧带和位于棘突尖部的棘上韧带(棘上韧带至颈部阔展则称项韧带)。而节段性的有连于相邻椎骨椎板间的黄韧带、连于相邻横突之间的横突间韧带和连于相邻棘突之间的棘突间韧带。见图3、4椎骨间的连结,主要靠椎间盘、椎小关节及一系列韧带来完成。其中椎小关节是完整的联动动关节,是椎间连结中活动要素的主体。而椎间盘则属微动骨连结,只是靠自身弹性的微动以辅助椎小关节,二者联合而构成椎骨间的活动要素。一系列韧带则是其稳定要素,其中的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在起稳定作用的同时,对椎间盘

4、的回缩以恢复弹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系统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肌肉,不但作为运动的原动力,也是稳定的重要因素。以上器官和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是完整协调统一的。若遇损伤、免疫异常及代谢异常等因素,对其完整协调统一性造成破坏或打乱,就会导致这些器官或结构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病理性改变。这些病理性改变就会直接(压近或刺激脊神经根或前、后分支)或在某种诱因下(炎症、免疫等),表现出相应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二、腰椎的运动力学前屈时,前纵韧带松弛,椎间盘前部受挤压,椎间盘内压力增大,小关节被抽出,前屈到运动极限时,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及棘上韧带以及椎间盘的后分纤维全处于极度绷紧状态;椎弓板之间的

5、间隙增大;同时,下关节突也滑至上关节突上方,小关节处于脱出、半脱出状态。除韧带外,背部伸肌的张力也是制止进一步前屈的重要因素。后伸时,小关节被挤压,承受压力增大,椎间盘压力减轻,到运动极限时,前纵韧带处于极度绷紧状态;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及棘上韧带全处于松弛状态;椎弓板之间的间隙减小,椎体间隙加大。一般认为,腰部屈肌与前纵韧带的张力是制止进一步后伸的重要因素。侧曲时,椎间盘侧方受压,这时对侧拮抗肌的张力以及周围韧带都是限制侧屈运动幅度的因素。侧曲常伴随有旋转动作。旋转运动时有椎骨以及椎间盘的扭转。腰部在前屈状态下可完成一定角度的旋转。腰椎间盘的形态改变和1对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变化是腰部活动的基

6、础。腰椎间的任何运动都是椎间盘与小关节3点的联合动作。三、椎骨的发育和常见发育异常1、椎骨的发育在胚胎早期,由于早期胚胎的中轴脊索的诱导,在其两侧的间充质细胞聚集、发育成生骨节。生骨节腹侧部分向脊索围拢形成椎体,并将脊索分割成节状,成为髓核。生骨节背侧部分绕神经管向其背侧靠拢,并最后形成椎弓。生骨节外侧部分发育为肋骨原基。椎骨属软骨内成骨方式成骨,每个椎骨有4个初级骨化中心和9个次级骨化中心。见图5 初级骨化中心与椎骨初步形成大约在胚龄8周时,开始出现4个初级骨化中心,其腹侧2个发育很快并相互融合形成椎体,其背侧发育成椎弓及其各突起,但发育迟缓,出生1年后两侧才在后中线融合并形成棘突,此过程始

7、于腰段,并向首尾发展。椎体与椎弓的融合约在36岁才能完成,此过程自颈段开始,逐渐向尾端发展。 次级骨化中心次级骨化中心(继发骨化中心)与长骨的发育相似,即以“骺”的形式存在。共有4组9个次级骨化中心“骺”。 椎体上、下盘状骨骺:也称环状骨骺,由于中心大部很薄,只有周边肥厚,故而称为环状骨骺。该骺约在912岁才出现,以前呈软骨形式存在,至成人才与主体融合。因而小儿的椎骨标本或X光片上均可见椎体上、下缘存在容骺切迹。见图6 横突骺:每个椎骨2个,分别位于横突尖部。 上、下关节突骺:上2、下2共计4个。 棘突骺:1个,位于棘突尖部。见图72、椎骨发育的常见异常 数目的异常 一般无特殊意义,而形式多样

8、。通常腰段5个椎骨,数目变化在46之间,7个极少见。数目的变化与胸、骶椎的数目变化相关。如胸13个椎、多1对肋骨,腰椎则为4个,如果同时有骶椎腰化,这时可仍为5个腰椎。如果胸椎为11个,12肋缺如,腰椎则为6个,如果12肋缺如与骶椎腰化同时存在,腰椎则可成为7个,这类异常少见。 椎体融合异常 较为少见,有下列两种情况: 椎体与椎体融合伴椎弓与椎弓融合,也可以为双体单弓。 两个椎体初级骨化中心融合不全“蝴蝶椎”。 半椎体 与前者不同,它与异常骨化点相关,一般不影响稳定性,多无临床意义。 脊柱裂 这里指的是狭义的脊柱裂,由于两侧椎弓的初级骨化中心在后中线未融合所致,可以出现在脊柱的任何节段,而腰段

9、为好发部位。 椎弓裂 可视为脊柱裂的亚型,通常为单侧,有以下类型: 椎弓根裂 发生于椎弓根部即椎弓与椎体未融合所致。 椎弓峡部裂 发生于椎弓峡部。 椎板裂 发生于椎板部分。 永留骨骺 该类异常是次级骨化中心与主体未融合的表现。 其它类 横突过长(多见于第3腰椎)、横突过短(多见于第2、第4腰椎)、横突肥大(多见于第5腰椎)。四、如何读阅腰椎X光片正确读阅腰椎X光片是诊治腰椎疾患的重要手段,有一份投照位置和条件都比较满意的X光片固然十分重要,而读阅者如何依据X光片所提示的内容去理解、分析和综合更为关键。1、腰椎常用投照方位及要求 正位片 投照条件(略)。位置应有以下要求:腰椎居中央,棘突线居椎体

10、纵轴中线,两侧横突和骶骼关节应显示在片内,上含第11肋下含骶骼关节下角。 侧位片 椎间孔居片子中线(椎体和棘突都应涵盖),下部包括骶骨岬,上界无须限定。 斜位片 一般为左、右斜位。由于腰椎有生理弯曲存在,不可能将某一结构显示在一条线上,以清晰显示椎弓峡部为唯一要求。2、各种投照位应重点观察的内容重点不同,但有几点是相同的。骨质:疏松或致密(普遍或局部)、皮质及小梁是否连贯,有无中断。形态:椎骨(包括椎间及副件)形态是否正常,有无变形或异常。位置:主要是相对位置,如椎体的前、后缘、腰骶角、腰生理弯曲等。性别与年龄:性别与年龄的确定或推断与骨质、形态、位置、正常或异常的鉴别是很有意义的(腰骶角、骺

11、等)。总之,不能一眼就盯在“病变”或“异常”部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先全面后局部、由点及面,才能全面分析,不漏诊、少误诊。 正位片观察重点 5条线:棘突1条、关节突2条、椎体缘线2条。这5条线可以反映出椎骨的位置有无变化,包括侧屈、局部侧屈(椎体一侧压缩或椎间盘一侧压缩、也常见于长期慢性腰痛或急性腰扭伤等)、侧滑脱移位、局部屈曲转位等。 腰椎片上、中、下的观察重点:12肋长短或缺如(若12肋缺如,腰椎6节即为胸椎腰化)、第3腰椎横突是否过长(正常情况下腰3横突也较细长)、腰5横突情况(是否肥大、过长、是否与骼后嵴或骶骨形成假关节)、是否有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 椎间隙(间盘):各节段左右是

12、否对称、有无狭窄或融合、椎体上下缘有无唇样变或架桥或融合(是各别节段或连续几个节段)。 椎小关节:关节间隙是否清晰、有无增生或融合。 侧位片:重点观察椎体和椎间孔,尤其是腰段椎体整体观。 生理弯曲是否存在,有无变直或出现异常弯曲,腰骶角大小(正常女大于男)。 椎体形态及相关位置有无改变(压缩、滑脱等),有无退行性变、融合或畸形。 骨质有无改变、疏松或致密及皮质或小梁中断等。 小关节及棘突有无异常。 斜位片:该位置多限于观察椎弓根、椎弓峡部或关节突的病患,因此观察的重点自然就是以上几点。 上下关节突:有无骨折或变形,上关节突(俗称狗耳朵)、下关节突(俗称狗前腿)。 椎弓峡部:即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细部分(俗称狗脖子),有无骨折或变形。 椎弓根:下关节突的后方,有无骨折或变形。 横突:该投照位只能辅助观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