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中医毕业考试大外中外西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64633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中医毕业考试大外中外西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中医毕业考试大外中外西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中医毕业考试大外中外西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中医毕业考试大外中外西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中医毕业考试大外中外西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中医毕业考试大外中外西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中医毕业考试大外中外西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中外1、 外科理论根底是黄帝内经。涉与外科疾病近30种2、 最早的手术器械砭石,石针3、 现存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4、 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外科医师是华佗 堪称外科鼻祖第一个用什么做为全身麻醉剂?麻沸散 进展死骨剔除术,剖腹术。5、 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世界最早使用含碘药物治疗甲状腺疾病。6、 最早提出截肢治疗脱疽书籍素问生气通天论或黄帝内经7、 最早的外科专著X涓子鬼遗方8、 明清三大学派: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调理脾胃后世评价“列证最详,论治最精全生派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心得派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实从内出论9、 疾病命名的方法要求熟悉,给一

2、病说出命名方法P6 部位命名:乳痈,子痈,对口疽 穴位命名: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 脏腑命名:肠痈,肝痈,肺痈 病因命名:破伤风,冻疮,漆疮 形态命名:蛇头疔,鹅掌风 颜色命名:白驳风,丹毒 疾病特征命名:烂疔,流注,湿疮 X围大小:小者为疔,大者为痈 传染性:疫疔10、11、12名解、填、选10、毒:但凡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11、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12、痰: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两类:一类是疮痨性病变如流痰、子痰等:一类是囊肿性病变如痰包、

3、痰核。13、外科疾病的病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 痰饮淤血. 14、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邪正盛衰 气血凝滞 经络阻塞 脏腑失和15、所谓部位辩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展辩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辩证。外科疾病的发生部位不外乎上部头面、颈项、上肢、中部胸腹、腰背、下部臀腿、胫足。16、内治法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开展阶段,确立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原如此。归纳起来大致有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17、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

4、如此。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与各种皮肤疾病。18、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如此。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治疗分为补托正虚毒盛托里消毒散和透托正气未衰透脓散。18、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患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药物疗法有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手术疗法有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等。19、有头疽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20、丹毒最后一大题诊断 辩证 治法 方药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于

5、小腿、颜面部。发病前多有皮肤或粘膜破损史。辨证论治:1、 内治(1) 风热蕴毒证: 症候:发于头面部,皮肤焮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如此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芒硝;咽痛者,加生地、玄参。(2) 肝脾湿火证 症候: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 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3) 湿热蕴毒证 症候: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

6、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肿胀甚者,或形成大脚风者,加防己、赤小豆、丝瓜络、鸡血藤等。(4) 胎火蕴毒证 症候:发生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或伴壮热烦躁,甚如此神昏谵语、恶心呕吐。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摄绛苔光者,加玄参、麦冬、石斛等。2、 外治(1) 外敷法:用玉露散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鲜丝瓜叶捣汁或金银花露调敷。(2) 砭镰法:患处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扣刺患部皮肤,放血泻毒。此法只适用于下肢复发性丹毒,禁用于赤游丹

7、毒、抱头火丹患者。(3) 假如流火结毒成脓者,可在坏死部位作小切口引流,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其他疗法:清开灵40ml,稀释后筋脉滴注,每日一次。21、乳痈问答/论述辨证论治:内治法:气滞热壅证:证候: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苔薄,脉数。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痈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乳汁壅滞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肿块明显者,加当归、赤芍、桃仁等。热毒炽盛证证候:乳房肿痛加剧,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溃后脓出不畅,红肿热痛不消,身热不退,有“传囊现象;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药:透脓散加味正虚毒恋证

8、证候: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无力。治法:益气和营托毒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外治法:初起:乳汁郁滞,乳房肿痛,乳房结块,可用热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络。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成脓: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与压痛最明显处与时切开排脓。溃后,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拔毒,并用药线插入切口内引流,切口周围外敷金黄膏。22、气瘿的特点?选择 甲状腺肿患部肿块柔软无痛,可随喜怒而消长。肝气郁滞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23、 肉瘤中西医区别中医:是指发生于皮里膜外,有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

9、肿瘤。其特点是软似棉,肿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如肉之隆起。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西医:所称的肉瘤是指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脂肪肉瘤、纤维瘤等。24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C型RNA病毒【中医X畴】疫疠、虚劳、癥瘕等。 【传染途径】性交、血液、围产期母婴感染【特点】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临床表现】潜伏期:6个月-5年或更久。分3阶段: 1.艾滋病病毒感染90%新近感染患者可完全无症状;2.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约10%有一定程度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的临床症状和慢性淋巴结综合征,较长期发热,体重减轻10%以上,疲乏,夜间盗汗,持续腹泻等,同时常有非致

10、命性真菌/病毒/细菌性感染3.艾滋病(1%可开展为艾滋病,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而致的条件性病原体感染和少见的恶性肿瘤)25淋病(中医:花柳毒淋) 【传染】主要性交,极少数污染的衣物。【并发症】男性:淋病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膀胱炎等。 女性:盆腔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卵巢脓肿、盆腔脓肿、腹膜炎等。26梅毒中医:霉疮、疳疮、花柳病等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的特点】不发生硬下疳,常有严重内脏损害,对患儿健康影响很大,病死率高。早期胎传梅毒发病小于2岁者 :消瘦,皮肤松弛多褶皱,哭声嘶哑,发育缓慢,常因鼻炎而致呼吸、哺乳困难。皮肤损害表现为斑疹、斑丘疹、水疱、大疱、脓疱等,多分布在头面、肢端、口

11、周皮肤,口周可见皲裂,愈后留有辐射状疤痕。此外,也可发生甲周炎、甲床炎、无发、骨髓炎、骨软骨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大局部患儿可有脾肿大、肝肿大,少数出现活动性神经梅毒。晚期胎传梅毒大于两岁者: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可有前额圆凸,镰刀胫,胡氏齿,桑葚齿,马鞍鼻,锁骨胸骨关节骨质肥厚,视网膜炎,角膜炎,神经性耳聋,脑脊液异常,肝脾肿大,鼻或腭树胶肿导致口腔与鼻中隔穿孔和鼻畸形。皮肤黏膜损害与成人相似。 胎传潜伏梅毒未经治疗,无临表而血清反响呈阳性。27锋利湿疣中医:臊疣、瘙瘊 【病原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病毒,高度宿主性和组织特异性,只侵犯人体皮肤黏膜,不侵犯动物。通过局部细微损伤的皮肤

12、黏膜接种在患部,经过一定潜伏期而出现赘生物。28带状疱疹中医:蛇串疮【临床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xing)核肿大。多属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可屡次复发。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多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分期】疹前期: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治法:清疏肝经风热火毒、和络止痛出疹期:湿热火毒为主皮损为带状红色斑丘疹,继而粟米至黄豆大簇集水疱,疱群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透明,数日后疱液浑浊化脓,或局部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好发于腰肋部、

13、胸部、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1-3天后出现皮疹。治法:清肝火、利湿热、化瘀止痛疹后期: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局部中老年,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治法:益气/通络/行气止痛。28内痔 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X和充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又称母痔区,其余部位发生的内痔,均为子痔。【特点】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分期/分度】I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信停止,无痔脱出。 II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III度:偶

14、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IV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特色治疗】熏洗法 外敷法 塞药法 插药疗法枯痔钉疗法注射法 结扎疗法29外痔 发生于齿状线一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X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其外表被皮肤覆盖,不易出血。【特点】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由于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与其过程不同,可分为静脉曲X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等等。【治疗】一般不需治疗,外痔染毒时,熏洗法,方用苦参汤加减。或外敷消痔膏、黄连膏。反复发炎的,手术切除。30肛周脓肿 中医:肛痈【切开方法】浅部脓肿脓肿一次切开法放射状切口 高位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法弧形切口31肛瘘中医:肛漏“挂线疗法中医特色 【适应症】适用于距离肛门4cm以内,有内外口的低位肛瘘;亦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疗法或切除疗法的辅助方法。 【禁忌症】肛门周围有皮肤病者;瘘管仍有酿脓现象存在者;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梅毒等或极度虚弱者;有癌病者。32子痈 (西医: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睾丸与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中医称睾丸和附睾为肾子,故以名之。临证中分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以湿热下注或气滞痰凝为病因病机,以睾丸或附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