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群体特征.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645805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商群体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商群体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商群体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商群体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商群体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商群体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群体特征.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商的群体特征:草根性、游牧性和自主性杨轶清(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商的群体特征非常鲜明。其关键词包括:草根性(底层创业自下而上)、游牧性(走得远分布广)、自主性(不是官逼民富而是群众自己闯出来);以及民间民营民有民富的“四民主义”民本性,等等都是浙商的特点。浙商在省外经济(不包括海外)活动实现的年销售规模是同期浙江省GDP的八成左右,浙江省是中国GNP超过GDP比值最高的省份,这是浙商对全中国的贡献。出身:鲜明的草根性如果要给浙商群体设计一个LOGO,草根大概是最形象的标志。大多数知名浙商的创业起点都很低以首届风云浙商评选的10位资深贡献奖为例:冯根生、沈爱琴、宗庆后、邱继宝、施继兴、南存辉

2、、徐文荣、徐冠巨、鲁冠球、楼忠福等10位当选人,属于浙商群体中创业最早资历最深影响最大的一批。这10位资深浙商中只有一位国企出身的施继兴具有大学学历,而农民出身的有7位,初中及以下学历的7位,白手起家的9位。鲁冠球,初中毕业打铁出身;宗庆后,43岁还在踩三轮车进货送货,卖的都是些2分钱的橡皮、6分钱的作业薄这些简单的学生用品;南存辉,15岁就开始走街串巷做补鞋匠;比南存辉大一岁的邱继宝两年后也做了南的同行,只不过邱继宝走得更远,他到东三省补鞋;冯根生,高小毕业后14岁进胡庆余堂做学徒;庞青年,养牛贩牛20多年;陈爱莲,早年在农村开拖拉机;周成建,摆过地摊;郑胜涛,拉过板车;王振滔,做过木匠。

3、而后来,鲁冠球创立的万向集团已经是中国领先的民营跨国公司,年销售收入600多亿元(2010年),公司实现日创利润1000万元;宗庆后,2010年胡润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双料首富,公司年创净利87亿元;南存辉,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市值仅百亿元,一直是温州经济的代表人物之一;冯根生,一直到2010年8月76岁才正式退休,在国企服役超过60年,其中担任一把手时间接近40年,这个都是全国罕有的记录;庞青年,其创办的青年汽车是民营企业中唯一的拥有大客车、小客车、载重货车等全系列车型资格,而且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齐全的民营车企,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只差半步功败垂成;陈爱莲,亚洲最大的汽车轮毂厂商,是浙商群体中唯一

4、的中共十七大代表,出手豪放曾经一次购买60辆奔驰宝马奖励员工;周成建,仅凭一件不起眼的平价休闲服,一度登上浙商首富(以2008年上市之初市值计算);郑胜涛,在卧虎藏龙的温州,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出任温州市工商联主席,温州市政协副主席。 如果不怕篇幅,这份名单可以拉得很长。可以说,第一代创业浙商,草根出身的占到七八成。体制外、自下而上、民间民营,这是浙商成长发育的主要路径。如果我们把观察的对象扩展到明清时期辉煌的晋商徽商群体,以及浙商前身之一的宁波帮,可以发现其第一代的创业者,也是典型的草根出身。从社会成员结构来说,早期浙商主要的自然人来源来自于农民,农民是浙商群体人力资本的最重要供应者。1995

5、年浙江省工商联主持的调查显示:出生地为“乡镇”及“村”的占了84.8,出生地为“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相当于地级市和省城的仅有不足5,也就是说农民出生的占了绝对多数。浙商为什么起源于农村,来源于农民?一般有三种解释:一是人地矛盾导致的生存压力;二是计划经济边缘的控制力薄弱;三是工商文化传统的习俗、技能和人力资源储备。具体的说,因为农民的生存压力最大,而且农民率先获得独立的劳动力产权,而计划经济网络控制在农村相对薄弱,自主商业活动的空间比较大。同时,传统工商业文化及其“地方性知识”在乡村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延续。成长:自主性而不是启蒙型浙商的自主创业意识很强,传统源远流长。因为浙江的文化传统和经

6、济制度对人性以及思想观念的限制与束缚较小。先秦时期,越人一直以自己的野性和活力不同于中原文化而自豪。即使到了现代,浙江人尤其是浙南和浙中地区人的自然本能仍然较强。其次,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生存条件优劣参差,既适合耕作和居住,又有诸多困难,这就激发了自然本能,表现出强烈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改革开放以来,浙商之所以率先兴起,迅速形成规模,主要就是因为浙江人普遍表现出其与生俱来的创业意识而不是“等靠要”。为了温饱和生计,自发地走出农村,外出经商和从事实业。可以说,是浙商的自发性成就了改革开放早期的商业辉煌。这与西方现代化开始前的启蒙运动不同。浙江人尤其是浙南人主要是自发,而不是启蒙。属于自

7、下而上的轨迹。分布:四海为家全球生存游牧性是浙商的突出特征,走得远、出去多、分布广是浙商区别于其他地域性商人群体的显著标志,也是浙商之所以成为影响深远商帮群体的重要因素。据全国29个省级浙江商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浙江在全国各地(除浙江外,不包括港澳台)经商办企业的人员约为600万,创办各类企业26万多家,各类专业市场2000多个。其中,在省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浙江人达400余万,超过了省内个体工商户390万的从业人数。统计表明,在省外浙商创办的26万多家企业中,有矿产资源企业3851家、农业企业4315家、电子电器企业18856家、轻工机械企业17606家、建筑企业14707家、商

8、贸企业20230家。且浙商投资的项目规模也引人注目,目前省外浙商在外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项目达到2561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达到454个。总量上看,省外浙商在全国的投资总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之巨 浙江是全国各省区中GNP与GDP比值最高的省份,这是浙江的比较优势,也是“浙江人经济”的主要载体。,这一规模与2004年同比增长了10倍之多。通过举办各类企业,浙商累计为当地解决了1100余万人的就业。可以说,省外浙商既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创业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省外浙商秉持浙商精神,逐渐融入创业地。据不完全统计,省外浙江人在当地担任人大代表的达424 人,

9、其中担任省人大代表45人;担任政协委员756人,其中担任省政协委员73人。以当地名额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也有多人。不少省外浙商在当地发展中贡献突出,被授予各种荣誉,其中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的有106人,荣获当地优秀企业家的达772人。海外浙商也阵容庞大。全省有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150余万 在海外的浙江籍华侨华人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主经商的比例非常大。可以说,150多万浙江华侨华人中大部分是浙商。,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归眷有近150万。“海外浙商”是浙江华侨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主要的经济力量。目前,海外浙商已经进入提升发展和回归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09年,在浙江投资创业的侨资企业达到了28000多家,总投资1500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省外资企业总数的65%和外资总额的60%。海外浙商的发展与祖国经济社会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