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教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643309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教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二教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二教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二教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二教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教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教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授课方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授课方案_八年级政治授课方案初二授课方案(15)初中政治第三册授课方案_八年级政治授课方案碰到非法伤害要依照法定程序,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马文伶北京55中6月23日播出授课大纲: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初二政治第十五课最后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在课本的第111至115页。题目是“碰到非法伤害要依照法定程序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碰到非法伤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这两部分知识是并列的,希望经过学习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怎样依法保护自己权益。在我国,公民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离不开公、检、法三大执法机关。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

2、院。同学们应认识这三大执法机关的现任最高领导:“打官司”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心里总是听起来让人不太愉快。应该说没有人希望、愿意打官司。可是,我们身为社会中的人,一个人在不同样的场合有不同样的多种身份,人与人、人与事之间总会有各样各样的联系,当发生了不快乐的矛盾或瓜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更加主动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一个公民权益。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平时有三种:一是当事人自决(即俗称的“私了”);二是经过民间机构解决(如花销者协会等一些仲裁机构);三是诉讼。即国家审问机关作为解决瓜葛的第三方,在双方当事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解决瓜葛的活动。详尽讲解诉讼这个词的含义是这样的:诉讼俗称“打官司”是

3、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形式。诉:在此的含义为“指控”;讼:此处的含义是“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依照诉讼的内容,我们能够把诉讼法分为三种:一是刑事诉讼法,俗称“官告民”的法;二是民事诉讼法,俗称“民告民”的法;三是行政诉讼法,俗称“民告官”的法。这三大法属于程序法。程序法是与实体法相对而言的。我们前面学过的刑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继承法、行政法等是实体法。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实体法只有经过程序法才能得以完满地实现。三大程序法相对应的法律程序分别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可能看过一些美国的警匪片,经常对这样的情节比较熟悉:警察在逮

4、捕嫌疑犯时必定说这样几句话:“你有权保持默然。若是你不保持默然,那么你所说的所有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上作为指控你的凭据。若是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指定律师。”这是出名的“米兰达权益”。“米兰达权益”本源于1966年美国出名的米兰达案件(对此感兴趣并想作更多认识的学生能够经过网络或书籍进行查阅)。这个“米兰达权益”涉及的是刑事诉讼的问题。1234下一页授课目的知识目标识记:1法律的涵义。2我国拟定法律的主要方式。3对社会全体成员拥有宽泛的拘束力是法律的特点之一。理解:列举社会生活中的详尽事例,表示由国家逼迫力保证明行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抽象思想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统

5、治阶级、阶级意志等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法律是靠国家逼迫力保证明行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罪律的事情。授课建议一、授课重点解析1、关于“法律的涵义”的解析因为第一课主要经过表达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联系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我国法律的详尽内容前,对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一个初步认识。而弄懂什么是法律,则是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学习法律知识的基础。法律的看法是整个法律知识课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看法。“法律”一词是整个法律知识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看法。正确理解这一看法,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出发点。重点从五个方面掌握:(

6、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详尽来说,奴隶制国家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表现,封建制国家的法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表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是财产阶级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心志的表现。可见,法律不是一切阶级共赞成志的表现,它反响的是统治阶级的梦想和要求。(2)法律是由国家拟定或认可的,这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所谓国家拟定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照必然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即拟定出新的、过去没有的法律规范。所谓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如实质需要,对社会上原来已经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赐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3)法

7、律的推行方式是靠国家逼迫力保证明行,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法律同其他行为规范最显然的差异。保证法律推行的逼迫力主要指军队、法庭、警察、牢狱等。( 4)法律拥有宽泛拘束力,即在国家权益管辖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都拥有宽泛拘束力。这是法律的另一个显然特点。( 5)法律的内容是规定公民的权益和义务关系,而且这些权益与义务是由国家确认和加以保障的。这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总之,法律是一种特其他行为规则。它是统治阶级调整社会关系、保护社会序次、实现阶级统治的必不能少的手段。2、为什么说靠国家逼迫为保证明行是法律最主要的特点?从法律推行的角度看,靠国家逼迫力保证明行是法律最主要的特点,是推行法律的必要措

8、施和重要保证。只有弄懂这一问题,才能认识到法律的尊严和声威,才能令人们从根本上做到自觉守纪和护法。第一,统治阶级只有依靠国家逼迫力作后盾,才能迫使被统治阶级依照、遵照法律;其次,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各样关系,制裁违纪犯罪分子,需要国家逼迫力来保证法律的推行;再次,只有以国家逼迫力作后盾,才能令人们享有的法定权益得以充分实现,才能令人们应尽的义务得以的确履行。因此可知,国家逼迫力作后盾也是保证法律其他特点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若是没有国家逼迫力保证明行,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二、授课难点解析:怎样掌握看法“统治阶级”、“阶级意志”、“国家逼迫力”、“法律”等,对这些看法,教师讲课时不涉及,学生难以理

9、解,要讲讲到什么程度,怎样掌握,是授课上的一个难题。学生抱着极大的兴趣学习一门新课程,但一开头就碰到这样的抽象的法律看法,对他们的学习会造成必然困难,因此,怎样才能既讲清一些抽象的内容,又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是授课上的难点。“统治阶级”,教师要作讲解,可用教材的提法:“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立法机关”在我国主若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他还有国务院、地方权益机关和行政机关。“立法程序”依照我国宪法、法律的相关规定和立法实践,一般经过:法律议案(草案)的提出、草案的审议、草案的经过、法律的宣告四个环节。一些重要的法律必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经过,如宪法、刑

10、法、婚姻法、民法公则等,其他一般性法律由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如仲裁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三、教法建议:1、关于“法律”看法的讲解关于“法律”看法的讲解,要抓住以下8点:( 1)定义:是由国家拟定或认可,以规定权益和义务为内容,拥有国家逼迫力和宽泛拘束力的行为规则。( 2)阶级实质:反响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 3)创制形式:国家拟定法律或国家认可法律。( 4)最主要特点:靠国家逼迫力保证明行。( 5)显然特点:对全体成员拥有宽泛拘束力。( 6)重要特点:规定权益和义务。( 7)法律的形式:法律、法律、法规、条例等。( 8)法律形式的分类:成文法与不能文法;实体法与程序法;一

11、般法与特别法、根本法与一般法。2、关于法律的形式和主要内容。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法律的形式有多种分类,从法律的表述方法不同样,可分为成文法和不能文法。教师讲课按教材讲法即可,不用出现成文法与不能文法的看法。从内容来说,法律都明确规定了人们相互间的权益与义务,这是法律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讲课时,教师能够某部法律为例,列一个表或用投影打出,便于学生理解。3、关于小栏目的使用教材第10页:列宁的语录。列宁重申的是国家逼迫力的重要性,他所说的法权,能够理解为法律权益或法律。教材11页“议一议”,也是要修业生理解国家逼迫力的重要性。教材列举了一个事例,教师可再选择一些典型事例加以说明。教材12页

12、“议一议”的小栏目,教师可依照下面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虑讨论:(1)法律依靠国家逼迫力迫使被统治阶级依照与遵照;(2)需要用法律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制裁统治阶级中的违纪犯罪分子。4、关于基本看法的教法建议:表解重点教师可经过比较列表的方法对基本看法进行讲解。( 1)法律的基本特点(三个基本属性)阶级性逼迫性宽泛性法律是依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由国家拟定或认可的。法律是依靠国家逼迫力保证明行的。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点。法律在国家权益管辖的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宽泛的拘束力。( 2)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拟定法律认可法律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必然的立法程序,创制拥有不同样法律效力的

13、规范性文件。国家的立法机关依如实质需要,对某些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赐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3)权益和权益权利权力法律看法政治看法一般是指法律赐予人民的权益和利益。一般是指政治上的逼迫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总是和遵照联系在一起的。权益分为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宗教权益等。授课方案示例授课目的一、认知目标识记:我国拟定法律的主要方式。对社会全体成员拥有宽泛的拘束力是法律的特点之一。法律的含义。理解:列举社会生活中的详尽事例,表示由国家逼迫力保证明行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点。列举实例表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拥有共同的目标。运用: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纪、护法,说说个人的领悟和认识。二、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抽象思想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等一些较为抽象的看法;培养初步的辩证思想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思想觉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法律是靠国家逼迫力保证明行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