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秋冬种粮油作物增产措施及冬农开发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640448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宗县秋冬种粮油作物增产措施及冬农开发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师宗县秋冬种粮油作物增产措施及冬农开发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师宗县秋冬种粮油作物增产措施及冬农开发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师宗县秋冬种粮油作物增产措施及冬农开发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师宗县秋冬种粮油作物增产措施及冬农开发情况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宗县秋冬种粮油作物增产措施及冬农开发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宗县秋冬种粮油作物增产措施及冬农开发情况汇报.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年师宗县秋冬种粮油作物增产措施及冬农开发项目总结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到村到户“1231工程”和农业龙头企业“127工程”目标任务的冲刺之年,同时,也是历史少有的干旱缺水之年,小春及冬农开发受灾严重。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和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的部署和要求,我县把抗旱保春耕作为当前最根本的任务,牢固树立抗旱夺丰收的思想,着眼全年,立足当前,紧紧围绕小春损失大春补,调整结构增效益,拓宽渠道促增收。增强信心,主动履职,扎实工作,力争通过扩面积、推科技、促转移,努力实现今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一、高产

2、创建实施情况及大春落实情况近年来,我县冬春季节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特别是小春生产受到较大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压力增大。为此,我县及早谋划,按照宣传早发动、工作早安排、技术早培训、物资早准备、措施早落实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强化服务,认真组织抓好2009/2010年秋冬种粮油生产,共完成小春粮油作物播种面积46万亩。自去年入冬以来,由于持续干旱、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造成全县小春粮油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的影响了小春粮油作物产量。(一)小春生产情况小春粮食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预计产量1844万公斤,其中:小麦6万亩、预计产量180万公斤;大麦7万亩、预计产量224万公斤;蚕

3、豆2万亩、预计产量100万公斤;杂粮1万亩、预计产量40万公斤;冬早马铃薯5万亩、预计产量1300万公斤。完成双低油菜25万亩,预计产量700万公斤。完成小春农作物高产示范样板3万亩,其中:油菜1万亩、小麦1万亩、冬早马铃薯1万亩。(二)大春及晚秋落实情况2010年大春粮食作物计划播种面积34.5万亩,预计产量16290万公斤,其中:水稻2万亩、预计产量1000万公斤;玉米24.5万亩、预计产量10540万公斤;薯类8万亩、预计产量4750万公斤。大春粮食高产创建粮食6.5万亩,其中:玉米4.5万亩、水稻2万亩。晚秋粮食计划播种5万亩,预计产量达700万公斤。二、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情况及大春落

4、实情况(一)秋冬种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情况2009/2010年秋冬种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面积3万亩,实现粮食产量150万公斤。其中:麦、豆间套种1万亩、产量50万公斤;小麦品种多样性混种2万亩,产量100万公斤。(二)大春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情况2010年大春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计划完成29.26万亩,预计产量13006.8万公斤。其中:玉米套种马铃薯5000亩、预计产量400万公斤;玉米间种豆类24.5万亩、预计产量11025万公斤;水稻品种多样性4600亩、预计产量253万公斤;烤烟套种秋马铃薯2万亩、预计产量800万公斤;烤烟套种秋豆类1.2万亩、预计产量328.8万公斤;果

5、(桑)园套粮6000亩、预计产量200万公斤。三、主要做法及经验(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农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圆满实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作物生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从粮食生产任务目标、组织领导、督查考核、严格奖惩等方面作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全面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副县长杨金能任组长,农业局长赵永平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专家技术指导组。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组织

6、实施。县、乡、村三级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定目标、定人员、定标准,具体任务分配到人。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进一步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和督查考核。形成“领导亲自抓、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做”的局面,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协调合作,齐抓共管,确保粮食作物增产工作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培训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技术到位,管理到位。(二)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以来,采取集中学习文件书籍、播看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了学习,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

7、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服务水平。结合工作实际,以学习促工作,做到学习与生产两不误,充分调动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强化基础支撑,增加投入,切实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加大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抗拒能力,着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确实保护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的实惠不转移、不减少。共发放各种补贴2953.5万元,其中:综合直补2311.9万元、良种补贴377.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64万元。组织调运各种良种、地膜、化肥等农用物资,

8、对粮食作物高产示范样板投入资金约100余万元,从而保证全县粮食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四)突出重点,依托科技支撑,确保社会化服务到位。把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作为重要举措来抓,在粮食生产安全上重点以农作物高产示范样板为突破口,做到高产样板早落实、实施方案早拟定、目标任务早明确、农用物资早就位、宣传培训早开展、科技入户早启动。切实加大投入,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方便,群众基础较好的村,以科技为支撑,强化培训,搞好服务,抢抓栽种节令,集成配套综合增产技术,主攻单产,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充分运用农业乡村信息网,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

9、产的科学性、前瞻性。一是主动与省、市农业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成果、引进人才、借智发展,提高全县农业的科技含量。二是农业技术部门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深入田间帮助农民解决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技术、品种等问题。三是依托农村农业信息网点,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市场需求、信息和流通服务;四是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科技人员阵地作用,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为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全局累计出动科技人员500余人次做好支农帮扶,深入生产第一线,同农民零距离接触,扎实有效地抓好科普宣传,试验、示范及农业科技推广等工作。四、存在的问题一是农资价格上涨,农业

10、生产投入加大,农民增收依然困难。二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是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难度较大。五、下步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继续推行小型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资市场安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五是认真组织抓好农作物高产创建工作,按照“一亩树标、十亩攻关、百亩示范、千亩展示和万亩高产创建”的要求,突出抓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高产创建活动。六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科技培训活动,使新技术家喻户晓。七是积极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工作,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进程,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八是超前谋划晚秋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工作。-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