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祁南五矿30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6361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祁南五矿30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祁南五矿30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祁南五矿30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祁南五矿30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祁南五矿30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祁南五矿30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祁南五矿300万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人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目 录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第一节 矿区概述1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3第三节 煤层特征.5第二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16第一节 井田境界16第二节 矿井工业储量17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21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第四章 井田开拓24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4第二节 矿井基本巷道36第五章 准备方式-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55第一节 煤层地质特征55第二节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55第三节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56第六章 采煤方法.63第一节 采煤工艺方式.63第二节 回采巷道布置.73 第七章 井下运输

2、75第一节 概述75第二节 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77第三节 大巷输设备的选择79第八章 矿井提升81第一节 概述81第二节 主井提升81第三节 副井提升83第九章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85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85第二节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92第十章 技术经济分析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5第一节 技术经济分析95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6参考文献:98致 谢99全套图纸,加153893706-2-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区概述1.1.1交通位置祁南五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祁县境内。北距宿州市约23km,南距蚌埠市约70km。矿井北部以第10勘探线与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矿毗邻,东

3、部以F22断层与皖北矿务局祁东煤矿分界,浅部止于二叠系山西组10煤层露头;深部以煤层800m水平地面投影为界,走向长约8.5km,宽约38.5km,矿井面积43.2。地理坐标:东经1165803” -1170352 北纬332845-332252本矿井交通极为方便,京沪铁路从本区东北通过,北距宿州站约23km,东距芦岭站12.5km;青芦支线从矿井北部通过,矿井铁路运输专用线在宋庄站与青芦铁路接轨;206国道宿(州)蚌(埠)段从矿井中部穿过,公路可直通徐州、阜阳、淮北、河南省永城等地。矿井内有淮河通过,乘船可进入淮河和洪泽湖(见图1.1)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1.1.2地形地势 祁南五矿处于

4、淮北平原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地表自然标高+17.20+23.80m一般在+22m左右。基岩无出露,均为巨厚新生界松散层覆盖1.1.3河流、湖泊、沼泽的分布及范围本矿区属淮河流域,在区内有淮河支流浍河和澥浍新河从矿区流过,通航民船,流量不稳定,随季节影响变化大,常年有水。浍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和洪泽湖。历年最高洪水位+24.5m,对矿坑及矿区建设影响不大,矿井内农用灌沟纵横,村庄星罗棋布。地表下潜水较丰富,一般居民生活用水及部分工业用水皆取于此。1.1.4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气候温和,属北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和。据宿州市气象局1

5、9801998年观测资料,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12.5。年平均降雨量756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最大冻土深度0.17m,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20m/s,主导风向为东东北风。无霜期210240天。冻结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宿县矿区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东有郯庐大断裂,西有阜阳-麻城断裂,北有秦岭纬向构造带,南有五河-利辛断裂。据历史资料记载,安徽北部一带,自公元925年以来发生有感地震40余次,其中1960年以来本区发生较大的地震有7次(见表1.1)。根据安徽省地震局1996年编制出版的安徽地震烈度区划图查得,本区属于4-6级地震区,地震烈

6、度为7度。1.1.5煤田开发历史、现有生产、在建矿井和小煤窑分布扩开采情况。表1.1 近年来淮北地区有感地震统计表时间1965.3.151971.7.131973.9.221979.3.21981.12.201983.11.71999.1.12震中位置固镇灵壁临涣固镇固镇菏泽利辛地震级别4.03.34.55.03.05.94.2淮北矿区地处华东,自1958年动工建设以来,现已成为我国的主要产煤基地之一,自1984年以来,淮北矿物局年产已超过1400万吨,现有职工十万余人。另外还有属地方管辖的皖北矿物局。伴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交通、机械、化工、水泥、电力、纺织等工业都相继发展,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

7、主的综合经济发展区。1.1.6矿区经济概况:工业、农业、劳动力、建筑材料情况淮北矿区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农作物生长良好,单产较高,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乡镇企业有农具厂、砖窑厂、造纸厂、化肥厂等。1.1.7文物古迹及其他地面建筑等情况本井田区域内无文物古迹,无高大及重要建筑物,所以这方面对井田开拓没什么影响。1.1.8. 水源和电源矿井供水水源为新生界松散层一、二含水层,该层埋藏深度较浅,分布广,水量比较丰富,水质符合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设计采用井下排水处理后,作选煤厂及工业场地的生产及部分生活用水。根据已批准的宿县矿区总体设计,电力部门已在矿

8、区内的南坪集建成220/110/35Kv变电站,该变电所以220Kv输电线路与淮北电厂相联,淮北电厂与淮南电厂联网。祁南矿取自南坪集变电所是落实的。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1.2.1.地质构造一、煤田和井田地质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祁南五矿位于淮北煤田的东南缘,在地层区划分上属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徐宿小区。本区地层出露甚少,多为第四系冲、洪积平原覆盖。区内所发育地层由老到新层序为青白口系(Zq)、震旦系(Zz)、寒武系()、奥陶系(O1+2)、石炭系(C2+3)、二叠系(P)、侏罗系(J)、白垩系(K)、上第三系(N)和第四系(Q)。据安徽省地矿局编写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有关资料,见表1.2二、地质

9、年代、地层层序、沉积厚度及岩石特征。(插图: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矿井范围无岩层出露,均为巨厚松散层覆盖,经钻孔揭露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厚度大于1400m,由老至新概述如下:(一)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矿未完全揭露,据邻区祁东矿26-276钻孔资料,厚度192.81m。岩性由浅海相石灰及过渡相的灰色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和薄煤层组成。其中以石灰岩为主、占本组地层厚度的40%左右。石灰岩有814层,一般1112层。石灰岩编号自上而下为一灰十二灰。其中三灰、四灰、十二灰三层灰岩厚度较大,全区较为稳定。顶部一灰厚度一般23m,顶部含泥质,富含动物化石及其碎屑,细晶粗晶结

10、构,是下部煤组对比的重要标志层。本组含煤68层,局部可采达23层,总厚平均3.58m,属不稳定煤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二) 二叠系(P)1、下统山西组()厚度120165m,平均135m,以125150m为多。本组岩性由砂岩、灰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10、11两个煤组,10煤层上偶含薄煤线。10煤层为本矿井主要可采煤层之一,11煤层一般不可采且不稳定。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地层厚度变化较大,两极值为215260m,平均232m,全区以220230m为主。含4、6、7、8、9五个煤层(组),含煤1013层,煤层总厚15.53m。本组为本矿井主要含煤段,岩性主要由

11、砂岩、粉砂岩、泥岩、铝质泥岩和煤层组成。砂岩多在639煤层(组)间和4煤(组)上、4煤层(组)附近可见保存较完整的植物叶部化石,且多含鲕粒。底部铝质泥岩是本区稳定的岩煤层对比的标志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地层厚度大于680m,含煤1、2、3三个煤层(组)。岩性主要由浅灰、灰、灰绿、灰紫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成煤条件自3煤层(组)向上经2煤层(组)至1煤层(组)逐渐变差,煤层的可采性从主采到可采到不可采。岩石粒度由细变粗。层理类型由下部缓波状层理渐变为交错层理。岩石中的黑云母含量,自下而上也逐渐增多。中、下部可见较多植物化石碎片。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12、三) 第三系(R)锯钻孔岩性相组合特征,化石孢粉资料与有关地层剖面对比,划分区内第三系如下:1、渐新统(E3)与下伏二叠系呈不整合接触,厚度054.56m平均40m。岩性较复杂,主要为砾石、砂砾、砾岩、粘土夹砾石、粘土质粘、钙质粘土及泥灰岩等。本统为残积、坡积、堆积物,其岩性受基岩古地形控制。低洼地带形成水湾湖相物质,以钙质粘土、泥灰岩、粘土为主,含少量粘土质砂层,泥灰岩、钙质粘土水平性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布稳定,可作为对比依据。本统上段(顶部)棕黄色粘土、砂质粘土中可明显见有沉积间断所形成的剥蚀淋滤淀积层,构成沉积间断古剥蚀面,可作为本统组合特征,也为与其上地层分界标志。2、中新统(N1)厚6

13、8.2185.55m,以灰绿色粘土和砂质粘土为主,塑性强,分布稳定,具45静压滑面,在下部砂质粘土中富含钙质团块和少量铁锰结构。本统为广阔的湖心相和湖边缘相沉积物,岩相组合特征与江苏泗洪下草湾下段一致,其层位相当3、上新统(N2)总厚26.20132.40m.(1)下部厚23.6097.60m,以细砂,中细砂、中砂为主,次为粉砂及粘土质砂,夹37层粘土和砂质粘土。含有13层钙质胶结的细砂岩,其下含泥量增高,混杂粘土碎屑及粘土球,为河湖交替相沉积物中的标志。(2)上部厚2.8034.80m,以棕红色粘土和砂质粘土为主,可塑性好,分布不稳定,顶部含有较多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淋滤网纹发育,构成一较

14、大的沉积间断古剥蚀面,可作为第三、第四系的界线。(四)第四系(Q)1、更新统(Qp) 厚80m左右,与第三系呈假整合接触。(1)下部厚17.3351.40m砂层与粘土、砂质粘土呈互层状,以河间阶地沉积物为主,砂层不发育,且多呈薄层状,只在河温滩地段砂层发育,构成34个沉积旋迴(2)上部厚729.93m,以暗黄色、棕黄色粘土和砂质粘土为主,夹有23层砂层,富含钙质结核和铁锰质结核,为一沉积间断的古剥蚀面,为目前淮北地区区分更新统与全新统的界线。 2、全新统(Qn) 厚28m,与更新统呈假整合接触。下部以细砂粉砂层为主,夹薄层粘土,中、上部以粘土夹薄层砂为主,垂深1822m地段的灰色砂层或黑灰色粘土质砂层中富含腐植质及螺蚌碎片。本统在矿内属于平原超河漫滩相及牛轭湖相沉积物。近地表为褐黑色耕植土壤,垂深35m为砂质粘土,含钙质砂礓结核。沿浍河两岸低洼地带,沉积有棕红色近代黄泛淤积的粘土层。本统共有24个较明显的沉积旋迴组合。第三节 煤层特征。根据钻探资料分析,32煤层位于上石盒子组下部,距离K3砂岩约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