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1.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63179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上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上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李帅各位评委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上手前抛实心球。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改的精神,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二、教材分析:前抛实心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一种发展力量、协调性的基本方法。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并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前抛实心球

2、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双手前抛掷实心球的正确动作,体会各种腰腹力量练习方式。技能目标: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使80%以上的同学能掌握如何运用腰腹力量投掷实心球,40%以上的同学能协调腰腹与上肢的动作进行投掷。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发扬集体主义荣誉感。四、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八年级学生,本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奋好学、善于模仿、组织纪律好等特点,便于组织调动和传授知识,且通过一节投掷适应练习的课,已对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是在腰腹发力和动作的协调方面有所不足。本课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五、重难点重点:顶腰 收腹 直臂前甩 难点:腰腹力量与上肢协调用力六、教法

3、与学法课的准备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课的基本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团体练习法、模仿练习法、评价法 课的结束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七、教学流程(一)课的开始部分 21.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安排见习生并提出要求。4.简要阐述本次课所学内容。5.宣布本次课的任务及注意事项。(二)课的准备部分:1搬运实心球和排球游戏 3组 102 . 徒手操练习 6 (1)头部(2)扩胸加振臂(3) 肩绕环(4) 腰部运动(5)膝关节运动(6)正压腿(

4、7)侧压腿(8)踝腕关节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从相对较低水平逐渐调动起来,为人体进入工作状态作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三)课的基本部分将学生分成2个小组进行投掷练习。男生使用实球,女生使用排球,提高学习有效性,在地上划出不同的目标线,不同的练习要求达到不同的距离,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目标性。A、直腿坐投掷练习 3方法:采用直腿坐,体会手臂的发力,但投的并不远;有的同学为了使投掷的距离更远,会尝试性的加大上体的摆动幅度,但毕竟从仰位需要花费较大的腹部力量。教师在这个练习中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手臂动作、以及出手的角度。B、跪姿投掷练习 3方法:

5、双膝跪地,体会腰背部力量对投掷的作用,学生发现这个姿势使腰部的活动范围变大,可以用得上力了,这时在强调手臂动作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腰背部的力量,提醒学生不能坐在腿上进行投掷,因为坐腿上腰部的力量会发不出来,只用到腹部的力量。C、单膝跪地投掷练习 5方法:单膝跪地是双膝跪地的延伸和巩固,脚有前后站立,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上体后仰、重心后移,投掷时要有顶腰的动作体现,臀部不能坐在后腿上,体会腰腹的发力。D、双脚开立投掷练习 5方法:这个练习要求学生直立、双脚开立,体会上肢的协调用力,有了前面几个动作的练习铺垫,学生已基本能正确使用腰腹部力量进行实心球的投掷练习。E、完整动作投掷练习 8方法:通过前面的层层深入的练习,体会完整动作中腰腹发力的重要性,使上手投掷实心球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易犯错误:实心球出手角度小措施: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屈,投球时不能低头,眼看前上方(四)结束部分 3集合、放松、小结、师生道别 目的: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八、场地器材篮球场、小垫子20块、实心球20个、排球20个九、效果预计平均心率:125次/分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密度:40%45%十、本课特色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体会上手前抛实心球的腰腹发力。女生采用排球,解决了力量不足、动作易变形的难题。在不断的挑战中忘却单调的投掷练习带来的苦恼,使学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效,并留下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