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62583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想本节课是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设疑“寒冷的冬天,很多的家庭为了取暖,使用电热毯,同学们电热毯的原理是什么?电热毯工作时,电热毯热了,而连接电热毯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为什么?”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图15-10,议一议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了有关电热器的概念及材料的特点和原理电流的热效应。然后再通过设疑“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猜测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迅速地切入正题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了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的

2、指导思想,也体现了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 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直接进入角色,继而联系生活,把学生带入探究的氛围中,解决系列探究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教学目标1 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2 通过探究,知道电热的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物理研究方法:讨论法、观察法、转换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3 通过对实验的猜想、设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能力。4 通过焦耳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 2、通过实验探究电热与电流

3、、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理解焦耳定律。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猜想、设计、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理解焦耳定律。教学流程: 通过取暖器引入课题学生举电热器的例子播放视频电热引发的火灾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得出焦耳定律的结论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练法。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PPT课件、电热器、焦耳定律演示器学生准备:1、 观察家里的用电器,了解其中主要用来产生热量的用电器的功能。2、 阅读家庭中电热器的说明书。教学设计:引入新课:出示一台电暖器,并通电。(待电热管发红时,请学生近前感受电热管与通电导线的温度,为后续的猜想出电热与电阻有关提供一些感性认识。)【师】:观察到

4、了什么现象?【生】:现象是:电热管热的发红,而铜导线却几乎不发热。【提问】:能否从物理学的角度说一说电暖器是如何为我们提供方便的?【生】:把电能转化成内能,从而为我们提供热量。【师】:我们把这种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主要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内能的装置称为电热器。 引出课题,并板书。进行新课:一、电热器:【师】:通过你们对家里的用电器的调查了解,有哪些属于电热器?【生】:电饭煲、电水壶、电热毯、电炉、饮水机 。 (其他同学可以自由补充)(通过让学生举例,丰富学生对电热器的认识。学生有可能举出一些不是电热器的例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紧紧扣住“主要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5、,把电能直接转化为内能”来进行辨别。)点评: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电热器,感受电能转化为内能为我们服务。【师】:这些电热器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下面请看一段视频: 用课件播放电热引发的火灾。【生】:观看视频【师】:观看视频,你们有何感想?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并迫切的想要知道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点评:通过播放视频,激起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探索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的热情。二、活动15.3 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师】: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有哪些?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猜想】生1:可

6、能跟电流大小有关。 因为如果没有电流,就不会有热量产生。 生2:可能跟电阻大小有关。 因为刚才的电暖器通电时,电热管热的发红,而铜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说明书上说电热管是阻值比较大的电阻。(师可引导让学生明确电流相等) 生3:跟通电时间有关。 因为电暖器是通电一会儿后,才开始慢慢变红的,并且通电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就越多,转化成的内能也就越多。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学案上的提示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1. 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R1R2请一学生把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并说明设计思路:【生】:把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比较产生的电热的多少。请其他学生点评,并说明滑动变

7、阻器的作用。【提问】:怎样比较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说明:这是一个难点,引导学生类比“比较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多少”的方法:可以让某种液体吸收电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热的多少,再根据Q=cmt,学生很容易想到要取等质量的同种液体。 通过类比前面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突破了本实验中的一个设计难点。)【提问】:升温液体为什么用煤油而不用水?(课件展示图片)【生1】:因为水导电。【生2】: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升温慢。【师】:出示焦耳定律演示器请学生观察,找出与教科书上的实验装置的异同点,并

8、指出其优缺点。【生】:书上的装置是利用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显示实验现象,而演示器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更明显。 (此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时,可作适当的引导,并让学生明确要观察的对象。) 点评:由于实验室没有足够的学生实验器材,所以本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并且该演示器展示的现象要比书上的装置明显的多。【师】利用演示器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学生认真观察,并分析获得结论。然后请学生根据现象表述结论1。特别提醒:对于结论的表述要注意其严谨性(在。相同时,。)2. 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R1R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电路,师请学生把有代表性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并适当说明,然后集体点评。【生1】:如图,移动滑动

9、变阻器改变电流,比较R1先后产生的热量的大小。 R1 R2 【生2】:如图,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比较产生热量的多少 (生1的设计方案可行,对于生2的电路图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点评,并加以修正。)R1=4.7 R2=4.7 【生3】:他没有控制电阻相同。(修正如右图)【师】:演示生3的实验设计方案.【生】:观察并获得结论。【师】 请学生表述电热与电流的关系的结论,并注意表述的严谨性。点评:实验设计放手让学生自行完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电路设计能力。3. 探究电热与时间的关系:师演示,生得出结论。(说明:对于电热与时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可简单一

10、带而过,以节约时间。)三焦耳定律:师生讨论归纳:综合上述结论1、2、3得出焦耳定律:【师】: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此处对焦耳的生平、故事向学生作一个简介,增进学生对科学家的了解和敬佩。)引导学生:把焦耳定律与前面的电功及公式进行类比,得出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 公式: Q = I2 R t单位:I安 R欧 t秒 Q焦(至此,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都学习完毕。)四学以致用:【师】:我们学习了焦耳定律,怎样回答刚才的问题?(电阻

11、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阻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生】: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导线电阻远小于电阻丝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少。【请你当回设计师:】【师】:显然,我们希望热量更多的集中在电炉的发热体上,而不是与电炉相连的导线上。根据今天所学的焦耳定律Q=I2Rt ,你对发热体和导线的材料有何建议?【生】:发热体:电阻大,熔点高导线:电阻小,熔点高点评:在得出焦耳定律的结论后,再回答课堂之初的问题,起到首位呼应的作用。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可以为我们解疑答惑。而后让学生思考设计以拓宽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互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步步深入,让学生概括归纳,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12、)五课堂练习:1. 导体的电阻为5 ,通过它的电流为2A,在1秒内,导体将产生多少J的热量?2一只烘干箱,当通过的电流是5安时,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6.6104焦,求该烘干箱发热体的电阻? 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并请两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点评。注:点评的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解题格式和公式的变形及正确应用。说明:在得出焦耳定律的公式后,及时用练习巩固,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及对公式的灵活运用。六课堂小结:让学生结合学案回忆整堂课的流程,并小结本堂课的收获。七作业布置:学案后面附的课后作业1-8题。板书设计: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 一、电热器二、电热的影响因素三、焦耳定律:1、内容 : 2、公式:Q=I2Rt3、单位:J3推导公式:Q热 = W = UIt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