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61892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圆是初中几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通过第一课时建立圆的基本概念,认识圆的轴对 称性与中心对称性。讲解时将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积 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第三课 时加深学生对弦、弧、圆心角之间关系的认识;第四课时的重点是圆周角,通过圆周角定理 及其推理的推理论证,从而把圆周角、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全 面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结论,再通过推理的方式说明 结论的正确性。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终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电

2、子白板教学帮助学生 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目标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总目标: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理解弧、弦、 圆心角、圆周角之间的关系;2、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意义及应用,掌握圆心角与弧、弦关系定理意义及应用,掌 握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意义和应用;3、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理解并会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圆 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圆的形成过程,理解圆的概念,2、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3、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

3、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2、通过折叠、旋转的动手实验,多观察、探索、发现圆中圆心、弧、弦之间的关系, 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圆及其有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及思考能力以及问题的提出能 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2)揭示与圆有关的本质属性。难点: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定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圆的一些知识,对于圆已经有初步的了解,并会利用圆规画园,经 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圆的性质的过程。初步了解圆所具有的一些性质,并会用自己的语言

4、加以简单描述,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为本章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 105 班的学生基础普遍偏差,接受能力较弱,而本课时概念较多,容易混淆,因此 在教学中也不能盲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务必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理清概念,这样才可 能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媒体电子白板,课件,圆规,直尺,半透明纸。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观察与思考课件展示:第一章幻灯片生活中的圆;第二章幻灯片自行车和皮带转动轮。 教师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圆形(问题简单,一起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景,展现生活中圆的存在、应用及价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5、 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形、四边形 等?”学生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课件展示:小人骑不同轮子小车。教师追问 1:那我们这样吧,把轮子作成椭圆的,可不可以,同时在黑板上画一椭圆。 学生回答: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教师追问2: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下高,一下低呢?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回答:因为车轮上的任何一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车轮的观察及认识,感知圆的定义及特性。活动二、概念探索教师启发:同学们知道怎样画出一个圆么?你都有哪些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课件演示动画画圆的

6、过程,之后学生自己动手画圆。A设计意图:学生知道怎么画圆,让学生亲身体会圆的形成过程,为定义的顺利产生做好铺垫。 圆的概念: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 的图形叫做圆。以O为圆心的圆,记做0O,读作:圆O,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和半径。有关圆的几个概念:1、弦和直径:利用上述图形,让学生任意连结圆上两点,就得到一条线段。指出:连结圆上任意两点 的线段叫做弦。如线段CD, AB,EF, DF都叫做0O的弦(如图2)。进一步指出:图中弦AB经过圆心O,我们把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最后让学生观察, 得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并且强调直接是最长的弦。2、弧:继续

7、引导学生观察图2,发现,连结圆上任意两个点可以得到一条弦。同时,这两个点 还将圆分成两部分,我们把每一部分叫做圆弧,即: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 弧。用符号“一”表示,如以C、D为端点的弧,记做UD。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会进一步发现,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 弧我们把它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如图中的弧0恥、EOF等,小于半圆的 弧叫做劣弧,如图中的UD,運刃等。3、等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此处用课件演示圆重合 的过程,图3)4、等弧:课件演示两段弧重合的过程,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概念辨析:

8、(1)、直径是弦,弦是直径。这句话正确吗?(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强调:直径是弦,但在一般情况下弦不是直径,只有在弦经过圆心时,这弦才叫做 直径,是最长的弦。(2)、半圆是弧吗?弧是不是半圆?(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强调:半圆是弧,但在一般情况下弧不是半圆,只有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的两条 弧才是半圆。(3)、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吗?为什么?(学生口答)教师强调: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等弧必须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此处师用两 根长度相等的铁丝,变成弧度不同的两条弧加以比较,此难点很容易被突破。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画效果以及实物教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知识,同时对本 节繁多的系

9、列概念认识更清晰,掌握更牢。活动三、实践操作,探究结论教师提出问题:1、让学生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以O为圆心画一个圆,将这张纸片沿过点O的直线对 折,你发现了什么?2、将一个圆绕圆心旋转180后,是否与原图形重合?这能说明什么事实?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对称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能不能发现结论的能力。学生归纳结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 的对称轴。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活动四、课堂练习1、课件练习;2、教材P81练习1,2,3设计说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的 认识,形成

10、初步的技能。活动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概念?知道了圆的什么性质?(主要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 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本节课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在这些概念中,要特别注意“直径和弦”、“弧和半圆”,以 及“同圆、等圆和同心圆”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另外还要注意,等圆和等弧的概念,是建立在“能够完全重合”这一前提条件下的,它 将作为今后判断两圆或两弧相等的依据。六、板书设计圆的基本概念一、圆的有关概念二、圆的对称性三、练习圆弦半径直径活动二、概念探索教师启发:同学们知道怎样画出一个圆么?你都有哪些方法?师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课件演示动画画圆的过程,之后学生自己动手画圆

11、。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怎么画圆,让学生亲身体会圆的形成过程,为定义的顺利产生做好铺垫。 圆的概念:在一个平面内,线段0A绕它固定的一端点0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 的图形叫做圆。以0为圆心的圆,记做。0,读作:圆0,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和半径。有关圆的几个概念:1、弦和直径:利用上述图形,让学生任意连结圆上两点,就得到一条线段。指出: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 段叫做弦。如线段CD, AB,EF, DF都叫做。0的弦(如图2)。进一步指出:图中弦AB经过圆心0,我们把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最后让学生观察,得 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并且强调直接是最长的弦。2、弧: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图2,发现,连

12、结圆上任意两个点可以得到一条弦。同时,这两个点还将 圆分成两部分,我们把每一部分叫做圆弧,即: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用符号“斗”表示,如以C、D为端点的弧,记做。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会进一步发现,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我 们把它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如图中的弧、等,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 图中的,等。3、等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此处用课件演示圆重合的过 程,图3)4、等弧:课件演示两段弧重合的过程,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概念辨析:(1)、直径是弦,弦是直径。这句话正确吗?(学生

13、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强调:直径是弦,但在一般情况下弦不是直径,只有在弦经过圆心时,这弦才叫做直径, 是最长的弦。(2)、半圆是弧吗?弧是不是半圆?(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强调:半圆是弧,但在一般情况下弧不是半圆,只有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的两条弧才 是半圆。(3)、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吗?为什么?(学生口答)教师强调: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等弧必须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此处师用两根长 度相等的铁丝,变成弧度不同的两条弧加以比较,此难点很容易被突破。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画效果以及实物教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知识,同时对本 节繁多的系列概念认识更清晰,掌握更牢。活动三、实践操作,探

14、究结论教师提出问题:1、让学生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以0为圆心画一个圆,将这张纸片沿过点0的直线对折, 你发现了什么?2、将一个圆绕圆心旋转180。后,是否与原图形重合?这能说明什么事实?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对称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能不能发现结论的能力。学生归纳结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 轴。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活动四、课堂练习1、课件练习;2、教材P81练习1,2,3设计说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的 认识,形成初步的技能。活动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

15、些主要概念?知道了圆的什么性质?(主要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本节课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在这些概念中,要特别注意直径和弦”、“弧和半圆”,以及“同 圆、等圆和同心圆”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另外还要注意,等圆和等弧的概念,是建立在能够完全重合”这一前提条件下的,它将作为 今后判断两圆或两弧相等的依据。六、板书设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一)一、圆的有关概念二、圆的对称性三、练习圆弦半径 直径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弧(同弧)等圆(同圆)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及圆的有关概念,我们做如下练习。指出图中所有的弦和弧:C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圆中的弦与弧,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二、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做如下操作:在两张半透明的纸上,分别画出半径相等的OO1,OO2及相等的两条弦AB, CD, 把两张纸叠放在一起,使OO1与OO2重合,固定圆心,将一张纸绕圆心旋转适当角度,使 弦AB和弦CD重合。回答:AB 与 SB是什么关系?思考:(1)在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弦相等吗?(2)在同圆中,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