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61782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修改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2、,共48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朝存在周王赐诸候以姓的现象,对诸侯原名之姓加以申命,以示政治上承认,如鲁公伯禽出于周族即赐为姬姓;宋微子出于商族,即赐为子姓;齐太公为四岳之后,即赐为姜姓。由此说明A. 异姓诸侯不愿意被改换姓氏B. 周代对氏族时代习俗的继承C. 赐姓有助于推进家国一体化D. 周王从此拉拢到了各诸侯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王赐诸候以姓的现象,对诸侯原名之姓加以申命,以示政治上的承认”可知,这种赐姓有助于加强诸侯国对周王室的认同,有助于推进家国一体化。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体现异姓诸侯不愿意被改换姓氏,排除;B项,从

3、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周王赐姓是对氏族时代习俗的继承,排除;D项,材料只涉及周王赐姓,它的实际效果材料没涉及,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里、亭、乡是西汉在全国建立的基层组织。唐朝将乡、里等基层组织统一为村,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可见基层管理A. 实现了中央对乡里一级直接管理B. 半自治的性质一度弱化了中央集权C. 官员由中央任命体现国家治理延伸D. 有国家政权干预和控制渐强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

4、料“里、亭、乡是西汉在全国建立的基层组织”“唐朝将乡、里等基层组织统一为村,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可知,无论是西汉还是唐朝,对基层组织都有严格的管理,国家力量进行干预,而且唐朝时更是上升到“法律”层面,有国家政权干预和控制渐强的趋势的说法说明了从西汉到唐朝基层管理的特点和趋势。故答案为D项。A项,实现了中央对乡里一级的直接管理的说法只适合西汉,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无论是西汉对里、亭、乡的管理,还是唐朝对村的管理,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不是地方自治,排除;C项,官员的任命方式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公元226年,东吴将领陆逊实行屯田,孙权报曰:“甚喜。今孤父子亲自受田,

5、车中八牛以为四隅”由此说明A. 江南地区出现了牛耕B. 屯田制在全国得到推广C. 铁犁牛耕占主导地位D. 土地私有制得到了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陆逊实行屯田,孙权报曰:甚喜。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隅”可推断出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牛耕。故答案为A项。B项,屯田制在全国得到推广的说法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铁犁牛耕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土地私有制自商鞅变法就已确立,排除。4.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据此可知,科举制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促进了民族团结D. 有助于廉

6、政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深厌吏弊作设进士科以取士”可知,这体现了科举制在革除旧吏弊端、清廉政治方面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ABC项,根据所学可知,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科举制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此三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自古至今,中国始终重视水利建设。下表中的水利建设时间工程作用三国在大湖西南的长兴筑青塘拦截太湖洪水的泛滥,卫护沿堤的良田东晋筑吴兴以东的塘岸,西起吴兴城,东抵平望镇,长90里,称为获塘溉田千余项唐代唐元和二年(807),李素开常熟塘,也称元和塘,自苏

7、州齐门北抵常熟,长90里。元和八年,孟简为常州刺史,开古孟渎。孟渎在党旗城西28里,南通运河,北入长江,长41里灌溉农田4000余顷,还能增引江水济江A. 目的是沟通南北交通运输B. 利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 消除了江南地区水旱灾害D. 使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中的信息分析可知,三国时的青塘、东晋的获塘、唐代的元和塘等方便了农田灌溉,开发、发展了南方经济,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沟通南北交通运输的是隋朝的京杭大运河,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经济重心才实现南移,

8、三国至唐代南方经济不可能超过北方,排除。6.下图为北宋苏轼的水墨纸本手卷木石图,该画作描绘的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用笔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实行笔的轻重缓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笔功底。该画从本质上体现了苏轼A. 作画构图气势宏伟B. 非常深厚的书法功底C. 以枝木怪石为主题D. 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求形似,其实行笔的轻重缓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笔功底”并结合所学可知,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的表现,注重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表现个性,讲

9、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答案为D项。ABC项,作画构图气势宏伟、非常深厚的书法功底、以枝木怪石为主题都是说明苏轼绘画的形式而不是其特点,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7.针对明末法治的乱象,黄宗羲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王夫之则认为“民气之不可使不静,非法而无以静之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据材料可知A. 黄宗羲重视治法忽视治吏B. 王夫之忽视治法重视治吏C. 黄宗羲主张先治吏后治法D. 王夫之重治法也重视治吏【答案】D【解析】【详解】由“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法者非必治

10、治者其人也”得知他们的思想核心是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即由人治转向法治、治人(吏)。故答案为D项。ABC项,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和王夫之的观点是既重视法治也重视治吏,此三项对材料的解读都是片面的,排除。8.土司制度是元代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若朝廷调繁多,则“急而生变,恃功估过,侵扰益深”。后来,明清王朝实行“改土(司)归流(官)”。这反映了A.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B. 土司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C. 土司容易形成割据一方的势力D. 朝廷征调容易导致土司的反抗【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若朝廷调繁多,则急而生变,恃功怙过,侵扰益深。后来,明清王朝实行改土(司)归流(官)”可知,

11、土司制度在元朝是存在一些弊端,在地方治理时存在隐患,所以明朝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A项。BCD项,土司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只是说明了对少数民族的作用;土司容易形成割据一方的势力只是说明了土司制度的消极影响;朝廷征调容易导致土司的反抗只是说明元朝土司制度调度频繁的弊端。题干从总体上说明了从实行土司制度到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影响。此三项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

12、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9.从1840年到1895年半个世纪间,中国境内的外资工厂有100余家,投资近2000万元。而1896年到1913年,外商开设的资本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共129家。外资工矿业资本,在1913年已增至1.69亿美元。这表明了近代外商企业A. 在中国获利了巨大的利润B. 在中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C. 产生于中国国内巨变时期D. 对中国工业产生示范效应【答

13、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从1840年到1895年半个世纪间,中国境内的外资”工厂家数和投资资金仅有100余家、2000万元,而“1896年到1913年,外商开设的资本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共129家”“1913年已增至1.69亿美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外商企业在中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题干没有体现“利润”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当时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谈不上巨变,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外商企业没有对中国工业产生示范效应,该项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10.康有为认为,“智也者,外积于人世,内浚与人聪,不知其所以然,所谓受于天而不能自己也。学也者

14、,穷物理之所以然,裁成辅相,人理之当然而已”。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A. 兴办教育培养人才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重政治改革轻科学D. 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是针对孔子的观点提出的,孔子认为智分等差,并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与孔子视人的聪明智慧为先天所生不同,康有为强调后天的学而知之,广大普通民众通过学习也可以成为聪睿之士,有利于开启民智救亡图存。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培养人才的信息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开民智,不是“体”“用”的争论,而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排除;C项

15、,“轻科学”的说法与题意相反,排除。11.18721913年中国资本独立开设的新式企业共145家,已知的202个创办人和投资者如表统计。其中买办阶层创办的企业身份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人数11350372比重55.9%24.8%18.3%1%A. 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帮凶B. 牟取私利并阻碍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C. 是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D. 在鸦片战争以前已孕育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材料图表中是数据显示,买办阶层所创办的企业比重达24.8%,说明它是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一说是有时间限定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前是自由竞争阶段,不能称作帝国主义。而买办阶级伴随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而产生,鸦片战争前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B项,买办是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他们从中牟取私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自然经济解体,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买办阶级产生的时间,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