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707].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616621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山界》教学设计[7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7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7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7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70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山界》教学设计[7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山界》教学设计[707].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山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学习本课前,先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对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本课理解难度不大,先让学生课前阅读,通过查字典、词典等方法,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领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通过反复阅读,弄清各种叙述方法的特点,体会本文运用顺叙方法和插叙方法的好处。3.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本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内容。2.通过研讨,掌握本文主要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描写优

2、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首先朗读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同志这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著名诗歌中,写到: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可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这是何等的气势!这五岭就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其中的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看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第一座难走的山的。二、阅读课文,理清脉络学生阅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是落实课后“

3、积累”一题中所列的字词读音和意义。然后研讨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同桌讨论、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方式,解决下面问题。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万里长征?长征有什么意义?明确: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

4、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词语可以表明这些顺序?明确: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属于时间顺序。表明时间顺序的词语:“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下午两点多钟”等。3.按照这样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层次可以怎样分析?明确: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二部分:(2-33段)记述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层(2-11段)翻山前在山脚下访瑶民。第二层(12-32段)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第三部分(33段)写作者翻山后的感受

5、。4.这篇课文属于哪种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明确:顺叙,还有补叙。好处:层次清晰,叙事描写合情合理,前后照应,扣人心弦,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整体感知,理解主旨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提问、讨论等方法,探讨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1.读了这篇课文,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从课文中哪里表现出来的?明确:难。表现在:走路难(悬崖峭壁,山路险峻);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2.红军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是凭着怎样的态度和精神翻越过老山界的?明确:面对走路难,“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没有丝毫的胆怯;面对睡觉

6、难,“横着心躺下去”,毫无怨言;面对吃饭难,“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山; 面对处境难,“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3.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为了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表现红军呢?明确:陆定一(1906年199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大秀才。陆定一长期在宣传思想战线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精力,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亲历长征的红军战士,作者对自己的队伍充满着无限热爱的感情,对红军的精神极为敬佩和赞扬,作者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就是对红军精神的热情讴歌。作业:在课文中画出所有景物描写的句段,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下节课我们将具体探究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