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614821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一、认识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一 )生物的共同特征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注意事项: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键是有无生命现象。生物的特征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等,只是不如动物的明显。观察法: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仪器。(二)认识生物的方法: 调查法: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收集和分析资料法:资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时应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

2、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活 (三)生物归类法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薄层和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 2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海平面上、下20千米的范围。而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部分,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一)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

3、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使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的生物 (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制订并实施计划】 制订计划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然后按步骤实施计划。(1)将铁盘内放一薄层湿土,以中轴为界,一边遮光,一边见光;(2)在铁盘两侧中央分别放5只鼠妇(也可以将1 0只鼠妇放入铁盘中轴中央):(3)每分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1次,统计l0次。【实验结果】 鼠妇大部分移到无光的一边。【实验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关注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点:关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

4、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变量,通常变量只有一个。控制变量唯一。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因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应完全相同,如除了光不同外,土壤的潮湿度、温度都应该相同。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

5、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东北、内蒙和新疆3个地区虽处于同一纬度带,但从东到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雨量也越来越少,因而植物类群是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6、。(三)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探究时选择的地点分别是草地、裸地和灌丛,测量时必须同时测这个地点的空气相对湿度,或者是测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对测得的数据可以采用直方图、列表、坐标等形式表示。请根据新课堂第19页第9题的数据,将草地、裸地和灌丛三处,早、午、晚的空气湿度变化曲线绘制在同一个坐标图中:五、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消费者各种动物。 组成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营

7、养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会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总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利用。注意事项:(1)判断一个系统是不是生态系统的标准是其是否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图所示)。(2)判断食物链是否符合生物学原理。首先,食物链表明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因此在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其次,基本写法要正确,生产者写在最前面,从生产者开始,用箭头向右指向更高的捕食者,直到最凶猛的动物结束,这就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3

8、)在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呈金字塔形递减,即生严者的数量最多,消费者的数量逐渐减少,这是由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比如,在一个池塘里,要有500千克浮游植物才能维持50千克浮游动物的生活,这50千克浮游动物才够5千克鱼食用,而这5千克鱼只能使l 8岁的青年人增加O5千克体重。又如,虎以羊和鹿为食物,羊、鹿以草为食物,能量则沿着食物链“草羊鹿虎”很快减少,可供虎食用的食物能量不多,虎的数量也就不多。因此,我国一向有“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表明在条件有限的生存环境中不可能供养许多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虎。(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

9、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维持生态平衡。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食性昆虫多了,林木会受到危害,但这是暂时的,由于昆虫的增多,鸟类因食物丰富而增多,这样一来,昆虫的数量就会受到鸟的抑制,林木的生长就会恢复正常。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于其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单调,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生态平衡越易被破坏;而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样,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牛态平衡越易维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来的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三)有毒物质的积累生物富集化。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造成对人的毒害。散布在自

10、然环境中的难以分解的物质如汞、镉、铅等重金属,苯、有机磷、氯等有机物,锶等放射性物质,均能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积累,在生物体内浓度上万倍提高。例如:下图河水中的DDT含量00003毫克毫升,浮游生物内为004毫克毫升(富集l3万倍),剑水蚤内为05毫克毫升(富集l4万倍),小鱼内为20毫克毫升(富集37万倍),大鱼内为25毫克毫升(富集858万倍)。通过吃鱼,DDT会转移到人体内,引起毒害。注意事项: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不易被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有毒物质还会通过食物链扩散到无毒地区的生物体内。 (四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特 点森林生态系统湿润地区,生物种类较多。草原生态系统干旱地区,生物种类较少。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由淡水和淡水生物组成。湿地生态系统由沼泽等组成,有净化水源等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生物种类较少。 总之,任何生活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中考展望 【例l】 下列各项是生物的一组是( )。敲击能发出声音的钢琴玉米 细菌石头 珊瑚虫 机器人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A B

12、 C D【例2】 下列生命现象中,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是( )。A绿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C小鸡从鸡蛋中孵出D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背地生长【例3】 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例4】 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 )。A一个变量因素C多个变量因素B两个变量因素D综合因素 【例5】 下列各项不是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的是( )。A水 B空气 C营养物质D土壤【例6】 生物圈的含义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例7】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D海拔【例8】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A水、空气、温度等非生物 B与生物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生物C生物生存的地理地形 D生物周围的与其存在有关系的因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