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韵母系统).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610921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韵母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音韵(韵母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音韵(韵母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音韵(韵母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音韵(韵母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韵(韵母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韵母系统).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韵母系统一、关于韵母的概念 1韵、韵母、韵部、韵目、小韵、韵摄韵,把声调相同、韵母相同或相近(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集在一起所编成部类。音韵学上的韵是从韵腹起算的,如“掀喧翻”同属元韵。传统音韵学上声调不同算不同的韵,如二O六韵中的“东董送”、“微尾未”。张庄将:阳韵掌爽仰:养韵唱创匠:漾韵“韵部”比“韵”含义要广,它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不计声调,“韵部”一般是指上古音而言的,如,王力古代汉语诗经用韵就分古韵为三十部。 中古以后的等韵学把206韵归并为16摄,只要求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归一摄,比效摄,包括平声豪肴宵萧、上声皓巧小筱、去声号效笑啸12个韵。韵摄指等韵学中将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的

2、韵部归并而成的大的部类。 小韵:韵书在各韵中将同声母和同韵母的字集中地编在一起,在领首字下标出这一组字共用的反切,这样的一组同音字,习惯上称之为“小韵”。等韵图中所列的字,大都是各小韵的领头字。 韵目:就是韵书里的韵的标目,也就是韵的代表字。2开合 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开口、合口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凡韵头是u或是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合口,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不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开口。据古代等韵家的研究。古韵母只有i,u两种韵头,而没有y韵头。但在古音里i和u可以同时作韵头iu。比如an这个韵,开口是an,前边加介音i成为ian,还算开口,合口是uan,前边加介音iu

3、an还算合口。也就是说,只要有u的都是合口,没u的都是开口。古代开合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园唇和不园唇的区别。后来由于语音的演变。以iu-起头的合口韵,就演变为撮口y-,于是韵头i-,u-,y-三类,再加上不同i,u,y作韵头或韵腹的,就分别成了现代的开齐合撮四呼。 3阴声韵,阳声韵,八声韵。 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阴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阳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入声韵”,广州“甲”kap、“八”pat、厦门“竹”tiok。 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中,汉语的阴、阳、八三种韵尾可以互相转化。普通话里没有入声韵,原来的入声韵字现代都念阴声韵,

4、这就是说入声韵已转化成阴声韵。比如“山”本收-n是阳声韵,可上海读s则转化为阴声韵。“斤阳”阳声韵,同声必同韵,从斤得声的“祈沂”是阴声韵,“寺特等”分属“之职蒸”三韵。这种阴阳入在韵腹相同相近的情况下,互相转化的现象叫对转,又叫阴阳对转,因为古代音韵学家不是把入声韵看作阴声韵(上古音),就是把把入声韵看作阳声韵,这种阴阳对转,对于研究汉语语音的变化,说明汉语语音演变的规律,是很有意义的,特别的对研究上古音韵,作用更大。这一现象本是客观存在的,但认识转晚,直到清(江永、戴震)才察觉到古音中这种对转的变化,孔广森则叫它“阴阳对转”。二、广韵韵目的四声配合 广韵是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而编排的一部韵

5、书。有很强的系统性,206韵四声相配,如东董送屋。但四声的韵数并不一致,所以广韵四声相配的情况不容易看出来。早期的等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已分析切韵四声相配的情况。清人戴震做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才使之更加清楚。二十八“欣”,韵母表作“殷”。原称殷,避宋宣祖讳改。二十七“删”应配“鎋”,“山”应配“黠”。(见上古音韵表稿董同和)广韵四声的区别。一看就非常明显,东董送屋就是平上去入四声。206韵中,入声韵跟阳声韵相配:东董送屋、阳养漾药、钟肿用烛、寒旱翰曷。而阴声韵只有平上去相配:支纸寘、脂旨至、之止志、鱼语御,后面无入声韵相配,这是广韵音系的一个特点。阳声韵不仅与入声韵相配合,而且配合得非常整齐,

6、例如,阳声韵有-,-n,-m种鼻音韵尾,和它相配的入声韵就有-k,-t,-p三种塞音韵尾,它们都是按照相同的发音部位相配成对的。东冬钟江阳唐 耕清青蒸登,收舌根鼻音-,它们相配的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十二个入声韵都是收舌根塞音-k;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等十四个阴声词是收舌尖鼻音-n的,和它们相配的质术栉物迄月没喝末鎋黠屑薛十三个入声韵,都是收舌尖塞音-t;侵覃淡盐添咸衔严凡等九个阳声韵是收双唇鼻音-m,和它们相配合的缉合盍葉 帖洽狎业乏等九个入声韵都是收双唇塞音-p。这些语音的痕迹,现代的方言和外国译音中,还可以寻找得到。 广韵是四声相承的。但四声韵类的数目参差不齐:平声57,上声5

7、5,去声60,入声34韵。为什么?入声韵的韵母少于平上去,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只跟阳声韵相配。阳声韵三十五个,但“痕”韵入声不独立,所以入声韵只有三十四个。问题是平上去三声相配为什么韵母数目不等,上下平声加起来57,上去相承,上去也应该是57,但上声只有55,去声有60。去声韵多出“祭泰夬废”,这四个韵无和它相对应的平声和上声(独立去声韵),臻韵则没有立去声韵目,是为60。冬臻韵缺上声,是为55。 (举平以赅上去:在传统音韵学上提到某一平声韵时,往往包括了它的上声韵和去声韵,有时还包括它的入声韵,这就是所谓的。) 二O六韵里除了用四声和阴声韵、阳声韵的分别以外,还有不少韵是由于开合、等次的不同

8、,也区别为不同的韵目,例如:殷-ien和文iuen、痕-en和魂uen、寒an和桓uan就是开合的区别。豪-au、肴au、宵-iu、萧ieu四韵都是开口,它们的分立是由于等的不同。三、广韵的韵类广韵的韵母从韵目上是看不出来的,因为韵和韵母不同,二O六韵不等于是二O六个韵母。真正要知道广韵的韵母系统,也是要从研究更切入手的,其方法与求广韵声类的方法一样,把反切下字用同用、互用、递用的原则加以系联。陈澧的切韵考根据反切的原理,用系联法考求广韵的韵类。他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分为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三项。1基本条例陈澧认为:“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叠韵,则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

9、”“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两个字都用“红”作反切下字,所以它们属同一韵类,这是“同用”例。“公,古红切”,“红,户公切”。“公”、“红”互为反切下字,所以它们属于同一韵类,这是“互用”例。“东,德红切”,“红,户公切”。“东”用“红”为反切下字,“红”又用“公”作反切下字,则“东、红、公”属于同一韵类,这是“递用”例。例如“东”韵有34个小韵,共用了10个反切下字。通过系联,这10个反切下字分为两类:红公东为一类弓戎中融宫终隆为一类2分析条例他说:“(反切)上字同类者,(反切)下字必不同类。”广韵东韵中有两个小韵的反切是:“蒙,莫红切”;“瞢,莫中切”。这两个反切都用“莫”作反切上字,

10、表明它们的声母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它们的反切下字“中”和“红”必定不同类。3补充条例他说:“切语下字既系联为同类,然亦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下字而两两互用故也。”例如“朱俱无夫四字,韵本同类。朱,章俱切;俱,举朱切;无,武夫切;夫,甫无切。朱与俱,无与夫,两两互用,遂不能四字系联矣。今考平上去入四韵相承者,其每韵分类亦多相承。切语下字既不系联,而相承之韵又分类,乃据以定其分类。否则,虽不系联,实同类耳” “朱俱无夫”属平声虞韵。通过系联,我们知道,上声虞韵和去声遇韵都只有一个韵类,根据四声相承的原则,可以推断平声虞韵也很可能只有一个韵类,所以“朱俱”和“无夫”虽然不能系联,但实际

11、上还是属于一类。根据陈澧所立的原则,韵母的系联大致可分为两步:首先是将本韵每个小云的反切下字全部录出,进行系联;其次将系联后相配的平上去入几个韵部的韵类进行比较,看系联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还要进一步结合反切下字跟声类配合等关系来考察。这样系联的结果,将每韵的反切下字系联成一类或数类。例如: 寒韵一类(14个小韵,3个反切下字)干古寒胡安乌寒安寒 东韵二类(34个小韵)10个反切下字)1红户公古东德公红红2弓居戎如融以中陟宫居终职隆力戎融戎弓戎戎中 麻韵三类(32个小韵,13个反切下字)1加古牙五巴伯霞胡牙加加加2瓜古华户花呼华花瓜3遮正奢式车尺邪以嗟子赊式奢车遮遮邪车系联法虽然有效,但

12、是,反切下字数量多,也相当复杂。例如广韵唇音的反切下字往往开合混用,即有时用开口切合口,有时用合口切开口。卦韵“卦,古卖切”;黠韵“滑,呼八切”。这两个反切都是用开口的“卖”、“八”切合口的“卦”与“滑”字。而废韵开口只有一个“刈”字,没有同类的字作反切下字,就借用了合口的“肺”字。如果单纯用系联法,就可能导致开合不分,影响反切下字的分类。也正因为如此,历来各家对此的处理也有所不同。还有一个重纽的问题。在切韵系统韵书的某些韵中存在喉、牙、唇音声母对立的反切,具体来说,指“支、脂、祭、宵、真、仙、侵、盐”等三等韵里的唇牙喉音声母出现读音相同的反切,如广韵支韵:牺,许羁切;詑,香支切。许、香同为晓

13、母,羁、支同在支韵。卑,府移切;陂,彼为切。两者均为帮母,“支,章移切;为,远支切”,根据“递用”的原则,“支为移”韵类相同,那么“卑陂”应该同音,但为什么会在韵书中同时存在?这就是所谓重纽,也称重出喉、牙、唇音。韵图也把它们分别排在三、四等上,即三、四等同韵。对此,历来各家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办法。清江永已注意到重纽问题,陈澧切韵考关于反切原理的论述则为进一步认识重纽提供了重要依据。切韵考卷1:“广韵同音之字不为两切语,则必陆氏之旧也。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上字同类者,下字必不同类。”陈氏根据这一原则,把对立的反切分成两类,从理论上承认了重纽的存在,并认为相对立的重纽之间读音不同。

14、等韵图上,对这类重纽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安排这一类字的位置时,总是将其中的一类安排在第三等,将其中的另一类安排在第四类。近代章炳麟开始对重纽进行解释,国故论衡音理论:“妫切居为,规切居隋,两纽也;亏切去为,窥切去随,两纽也;奇切渠羁,岐切巨支,两纽也;皮切符羁,陴切符支,两纽也。是四类者,妫亏奇皮古在歌,规窥岐陴古在支。”章氏以为重纽反映了古音的不同,言外之意是说,在切韵时代,重纽已经没有读音的区别了。当代学者对重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大家的认识都不一样。这样,在韵类的分合问题上,正视重纽问题,坚持“上字同类者,下字必不同类”的原则,重纽字应分为两类,分类就多;无视重纽问题,严格按照反切进行系联,分类就少。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各家对广韵反切下字的分类也就产生了较大的分岐。陈澧切韵考把广韵的反切下字分为311类,周祖谟陈澧切韵考辨误分为324类,黄侃分为335类。同是据王昫刊谬补缺切韵,李荣切韵音系分334类,邵荣芬切韵研究分326类。另外,白涤洲用统计法分广韵反切下字290类,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也是290类,王力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稿采用了他们的分法。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则加了三韵,为293韵(平声83类,上声76类,去声83类,入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