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的布线参考个人经验.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608221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dr的布线参考个人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ddr的布线参考个人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ddr的布线参考个人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ddr的布线参考个人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ddr的布线参考个人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dr的布线参考个人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r的布线参考个人经验.doc(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高速电路PCB面临的几个问题: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DDR内存的布线经验 目前的嵌入式系统普遍使用DDR内存,有些可以支持DDR2内存,这些系统中PCB Layout就成为很关键的环节。PCB Layout做的不好可能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无法跑起来。以下是做硬件设计的一点经验。高速PCB信号完整性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从PCB Layout角度出发主要有PCB叠层结构、阻抗结构、互联拓扑结构、延时匹配(等长)、串扰等,这些因素不仅要考虑,而且相互的影响。我们都知道DDR需满足严格的时序要求,因此对信号走线的延时是有要求的,做硬件设计的几乎都知道DDR布线要做等长匹配。而另外几个方面

2、就有不少人忽略掉了。信号完整性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信号的反射,反射会造成信号过冲和振铃,就会影响到电平的判断,如果过冲和振铃的幅度达到了判断门限,就会出现错误的时序信号。要减小信号的反射就要使驱动端和接收端的阻抗匹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通常可以在信号之间串接匹配电阻,并且控制信号走线的阻抗。PCB的叠层结构对阻抗影响很大,因此必须要选择一个好的叠层结构,不能光为了成本减小PCB的层数。除了控制阻抗外,还要考虑信号的回流路径,和阻抗的连续性。一般信号以(GND)或电源层作为参考平面。高速信号优先选择沿着信号走线的垂直方向作为回流路径,所以为了保证尽可能短的回流路径和阻抗的连续性,关键的信号必须有一个

3、完整的参考平面。有些层的信号会以电源层作为参考平面,但电源层通常被切割层几个区域,信号以电源层作参考平面就会出现跨分割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对于关键的信号不要布在以电源层作参考平面的层,如果不得已,可以采用跨接电容的方式来弥补。CPU与DDR之间的连线需要综合的考虑上面的几个问题。如阻抗要求,拓扑结构,间距要求(串扰),等长匹配。阻抗可以通过芯片厂家的提供资料来控制,或者通过仿真来确定最佳的阻抗值。根据阻抗要求控制走线的线宽和间距。常用的DDR走线策略:1走线分组:ARM系统中内存一般为32位或16位,通常使用一片或两片内存芯片组成。可以将数据线分成一组,两组或4组。一组的分法即:DA

4、TA031,DQS0-3,DQM0-3作为一组;两组的分法即:DATA0-15,DQS0-1,DQM0-1为一组DATA16-31,DQS2-3,DQM2-3为一组;四组的分法即:DATA0-7,DQS0,DQM0为一组;DATA8-15,DQS1,DQM1为一组;DATA16-23,DQS2,DQM2为一组;DATA24-31,DQS3,DQM3为一组。具体分几组可以根据芯片的数量和走线的密度来确定。布线的时候,同一组的信号线必须要走同一层。剩下的是时钟信号,地址信号和其它的控制信号,这些信号线为一组,这组信号线也尽量在同一层布线。2等长匹配:a DDR的DATA031,DQS0-3,DQM

5、0-3全部等长匹配,每一组数据线以对应的DQS为等长目标。不管分为一组,两组或四组,误差控制在+-25min。b 时钟信号,地址信号和其它的控制信号全部等长匹配,以时钟信号为等长目标。误差控制在+-50min。另外如果是DDR时钟,要按照差分线要求来走线,两条时钟线的长度要控制在2.5min的误差内,并且尽量减小非耦合的长度。该组线的长度可比数据线长。走线拓扑可以用T型或星型,不要用菊花型拓扑。3间距:间距的控制要考虑阻抗要求和走线的密度。通常采用的间距原则是1W或者3W。如果有足够的空间来走线,可以将数据线按3W的间距来走,可以减小很多串扰。如果空间实在小,至少要保证1W的间距。除此之外,数

6、据线和其它信号线的间距至少3W的间距,如果能更大则更好。时钟与其它的信号线的间距至少也要保持3W的间距,并尽可能的大。绕线的间距也可以采用1W和3W原则,优先采用3W原则。阻抗板的做法:1、确定板子的层数和板厚2、规划好走线层、地层和电源层的层叠结构,明确信号线的参考平面3、预先拟定阻抗线的线宽,如果是单端线确定线宽就行,如果是差分线则先定线宽,间距后面才算4、预订铜厚,也可由PCB厂来定5、确定阻抗线要控制的阻抗值,包括单端和差分6、将上面的要求发个PCB厂,之后PCB厂会计算一个详细的阻抗控制文件,如果上述要求不能满足,可以沟通调整一些参数,最终既能达到阻抗要求也符合可制造性并且成本最低。

7、【地址组】DQ_ADDR;ADDR0- ADDR15;CASN;CKE0;CSN0;RASN;WEN;(BA0;BA1;CSN1/BA2)【时钟组:-/+1.0mm】DQ_CLOCK;SCLK;SCLKN;【数据组:-/+5.0mm】DQ_ADDR7:0;ADDR0 ADDR7;DQM0;DQS0;(DQSN0;)DQ_ADDR15:8;ADDR8 ADDR15;DQM1;DQS1;(DQSN1;)DQ_ADDR23:16;ADDR16 ADDR23;DQM2;DQS2;(DQSN2;)DQ_ADDR31:24;ADDR24 ADDR31;DQM3;DQS3;(DQSN3;)DQSx & DQ

8、Mx & DATAx:y = -/+5.0mmDQSx & DQSNx = -/+1.0mmSCLK & SCLKn = -/+1.0mmSCLK(n) & DQSX:0 = -/+10mmSCLK(n) & ADDRX:0 = -/+10m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是目前主推的PC 100和PC 133规范所广泛使用的内存类型,它的带宽为64位,3.3V电压,目前产品的最高速度可达5ns。它与CPU使用相同的时钟频率进行数据交换,它的工作频率是与CPU的外频同步的,不存在延迟或等待时间。 Q* - 9 F. r, c6 o双倍速率SDRAM(Dua

9、l Date Rate SDRAM,DDR SDRAM):又简称DDR,由于它在时钟触发沿的上、下沿都能进行数据传输,所以即使在133MHz的总线频率下的带宽也能达到2.128GB/s。 DDR不支持3.3V电压的LVTTL,而是支持2.5V的SSTL2标准 K4 i3 ?# O6 R+ O g1 N(一). 关于 SDRAM8 n6 ) J* XPp芯片: F. P* I1 d/ p o1 _& ?- u! Q2 0 H, Q8 , MSdram芯片& E$ M$ g0 N$ E0 Q/ a U r& V* r0 c4 i% . H. g! WData、Dqs 6 A V% c- % K3

10、G9 WClk0+/- q( l! d; S( Addr、Ctrl * F h4 1 h7 8 l( 9 J; LSdram芯片* v) W. C% D3 8 d# G. % _4 Q# R, T0 P/ # PClk1+/- Fb、St % k4 N% p2 j: N8 h g7 OData、Dqs 6 y& O2 J. x4 B B8 j$ L1 信号分组: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六组5 M2 _7 Z$ 9 o. H/ h(1) Sdram_adrctrl(包含所有的地址和控制信号). m( , q0 8 I/ ?% Z(2) Sdram_clk(包含所有的时钟信号:clk0/1/+/-,Fee

11、dback_clk,Startburst)1 ; L5 x, i; w& M2 H2 f(3) Sdram_dqs_l(包含DQS0.3)7 0 ; O 1 G8 4 W6 r(4) Sdram_dqs_h(包含DQS4.7)! , R& t# W (5) Sdram_data_l(包含DQ(0.31),DQM(0.3))* z& h7 r# U* G2 z( S. M( a; W(6) Sdram_data_h(包含DQ(32.63),DQM(4.7))) C4 ! % U) t N e0 2 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V& T+ / P6 J. i/ J; F6 2 R(1) 使用0402

12、封装的上拉电阻+ R* u& N/ 9 J) 2) 上拉电阻靠近SDRAM端摆放2 z2 p1 C: p2 4 |, v(3) 每四个电阻旁摆放一对退耦电容,且第一个为Vtt to Ground类,第二个为Vtt to Vddq类5 E+ s, P& y5 W1 F5 c% F u(4) 退耦电容尽量靠近SDRAM的对应管脚摆放+ z4 6 e% q5 j4 B5) 参考电压的小电容应靠近SDRAM的管脚放置2 G5 T I4 ?. 3 布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 a6 |1 s, m(1) 间距方面的要求:* |. _ R# Q1 H9 H% Qa) CLK、DQS信号与其它信号至少保持2

13、0mil以上的space- E) h. 4 c, q8 l R! w(b) DATA信号与其它信号至少保持15mil以上的space(DATA信号组与组之间也要有15mil以上的space),为了绕线方便,我们把DATA信号分为八组,分别为) U F) p/ o& P& kGroup0Q(0.7)、DQM0、DQS0+ % s5 N8 a) J: P P3 eGroup1Q(8.15)、 DQM1、DQS1, c# I6 U$ p4 t- WGroup2Q(16.23)、DQM2、DQS29 o2 O! |1 q, Y, _4 # P D: j+ c$ B, pGroup3:DQ(24.31)

14、、DQM3、DQS3/ X9 x, u% M, Group4:DQ(32.39)、DQM4、DQS4. b. I* C _9 ?) N* aGroup5:DQ(40.47)、DQM5、DQS5. * g) t9 & v l6 N2 ; ) L% uGroup6:DQ(48.55)、DQM6、DQS6; v4 R8 % ?0 ; n+ U o+ NGroup7:DQ(56.63)、DQM7、DQS73 U6 K- H. w3 J F% o* T% F7 o7 ?(c) ADDR、CTRL信号与其他信号至少保持15mil以上的space9 i4 j9 |* + |5 I( P3 i: ?(2) 长

15、度方面的要求:s) v- F3 (a) 差分时钟对做误差+/-10mils( M* R( y3 * i2 k6 Y: f( u(b)DQS(0.7)做误差+/-250mils! 9 p0 n) w$ _ e(c) DATA信号组间控制在+/-250mils,本身做+/-100mils+ S+ d6 r: g0 P2 Y(d)ADDR信号与时钟信号控制在+/-850mils,同一信号的两分叉的长度控制在+/-50mil9 h6 J, C2 R! L5 q3 i& U3 Y! w0 V(e) Feedback_clk、Startburst这两信号要等于DQS(0.7)平均长度加上CLK0/1平均长度,即 Length(Feedback_clk、 Startburst)=Average_Length(DQS(0.7)+Average_Length(clk0/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