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色彩去呐喊生命.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60268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色彩去呐喊生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色彩去呐喊生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色彩去呐喊生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色彩去呐喊生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色彩去呐喊生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色彩去呐喊生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色彩去呐喊生命.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商学院课程论文心灵深处的呐喊 浅析蒙克作品摘要:爱德华蒙克是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挪威的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享有很高的世界声誉。他的绘画总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绘画内容重在于刻画内心世界而非外在现实,借夸张与扭曲的色彩、线条,丰富画面的表现力,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蒙克一生的绘画作品的主题总是离不开死亡、恐怖、不安、生命,是一个用心灵绘画的天才。关键词: 死亡、恐怖、呐喊、生命、爱情(一)病孩子对死亡的恐怖和无奈18851886年,蒙克一直在创作病孩子。为了抓住第一印象,把痛苦的、个人

2、化的经验以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蒙克在这幅画的构思上经历了巨大的思想震荡。用蒙克自己的话说:“这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一幅画,这是我艺术创作的一项突破,我在其后的作品,都应该归功于这幅画的诞生。”在这幅画中,蒙克使用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创作毁坏再创作再毁坏的作画方式。这幅画在一年之中蒙克重复画了好几次,把它刮掉,又重新再涂上颜色,不断寻找第一个印象,那透明而苍白的皮肤,那嚅动的嘴,那颤抖的双手。这幅画是蒙克通过对姐姐索菲亚病重时期的痛苦回忆为基础的,刻画了一个垂危女孩的影像。在这个充满伤感的场景里面,也潜藏着对母亲病死的记忆,也包含着他自己因为害怕而联想到死亡的恐惧体验。是对死亡的恐惧感和无奈的体现。

3、从整个画面中,有股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感。画中孩子坐在床上,侧着脸看着坐在床边低着头痛哭的母亲。画中母的亲精神随着孩子病情的加重而被摧垮,双手掩在绝望的脸上。整个画面用了深绿色、红色、黑色等,整体颜色是冷色调,让人有种压抑感。女孩子侧着的脸,伸出的那颤抖的双手,那嚅动的嘴,及她母亲低着的头,暗示着这女孩的病重,似乎在虚化,就要蒸发了,也许生命在下一刻就离去。房间外的光线,顽强地停留在桌子上的一杯水中,也在渐渐地退出,屋里的活气在暗淡的光线中变成冰冷。女孩特定的姿势,及她母亲那一特定的姿势,暗示出对死亡的无可奈何和对生命的不舍。这幅画就像一个舞台剧,女孩和母亲的这一动作就是舞台剧的高潮处,表现出女

4、孩和她母亲特别是女孩的内心和心理状态。就在这一瞬间,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那全被凝固了。 从蒙克对这幅画的文字阐述中可知:这女孩得的是肺癌,在当时是不治之症。蒙克的姐姐也是因为这个病而去世的。这正好应证了那句“以自身体验创作”。 “几乎没有一个画家象我在病孩中那样体验它的主题直到最后一声痛苦的喊叫,因为这不是坐在那里的孤单的我一个人,而是我的全部的爱”姐姐索菲亚的痛苦死亡深深地震动了十四岁的蒙克,这种痛苦经历也成为这幅画具有强烈精神渗透力的原因。艺术的创作总是来源于生活的,蒙克很善于用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表达内心的对死亡的恐怖和无助。病孩子就是蒙克对死亡的恐怖、无奈的内心表现,是

5、对死亡的呐喊。(二)生命之舞人生就像一场舞1889年蒙克在巴黎观看跳舞的时候,他已感到跳舞的景象酷似促使他去表现生活的本身。于是就创作了作品生命之舞。这幅画的主题是:渴望、成功和绝望的生命循环。画面的前景是由四个人构成,且这四个人在画面上的布局是严格对称的。左边穿浅色衣服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姑娘,“花一般”纯真的稚气,正在期待恋爱的发生,感受着幸福的遐想。画中央是一对拥抱起舞的情侣,衣服的鲜红颜色象征着燃烧着的爱情、激情和情欲。与穿浅色衣服的年轻姑娘相对称,有意识的是作家地画了一位穿深色衣服的年岁较大的妇人孤单单地独立于画的右侧,面部呈现着绝望的表情。在画上的海滩上,可以看到画中后景有另外几对情侣

6、在拥抱跳舞,右边有一张脸满怀热情地凑近女伴的头,对方却很勉强。在海滩上还有一位穿浅色衣服正在观望的少女。跳舞把许多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各种关系的人结合在一起。画中人的每一特定姿态都暗示出她/他现在的情绪和生活的状态。爱情总是你侬我侬的,于是蒙克让中间的那对情侣互相对视着甜蜜的跳着舞,红色,代表着他们的爱情甜蜜炙热。左边穿着淡雅裙子的年轻女性,面带着微笑,旁边的地上还有一束粉红的花树,象征着希望和渴望,她的生命充满渴望和希望,人只要有希望,人生就是美好的,这从女孩的姿势和表情中就可体现出来。右边的那女人,衣服颜色深沉,脸色也深沉,象征着失望与绝望。这幅画象征性地表明充满渴望、成功和绝望的生命循环

7、,以陆地、海洋、天空和午夜太阳为恋爱象征作背景更加强了这幅画的自然性质与所描绘的人物间命中注定的制约关系。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起与伏。我可以把这幅画中前景的三女子,看着是女人一生中的爱情经历:没恋爱时,渴望遇到自己的王子,对爱情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幻想,此时的生命就如那株粉红的花,美好而单纯:恋爱了,眼中就只有对方了,情人眼里出西施,无论是谁站在她面前,她都看不见,她只看得到她的爱情,她的情郎,管别人流泪还是心伤还是别的:失恋了,女人看什么都是一样,没有好只有丑,希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失恋的打击让她堕落,身上是深色的衣服,脸上也是深色的颜色,看不到一点喜色和希望,有的只是无穷的怨恨和黑暗。我开始

8、有点佩服蒙克了,他是否要告诫女性,无论什么时候,女性都应爱护自己,不要因为爱情而丧失了自己。看来女性无论是处于热恋还是失恋之中,都应爱护自己。因为人生永远是一个人的人生,没有谁注定会陪谁过一辈子,爱情只是一时的感觉,山盟海誓都不过是曾经,能陪自己走到最后的还是自己,所以无论在何时,都不要流出失望和绝望的神色,爱情不是全部,我们要好好活,否则生命就如画中的三女子,最后的结局就是从左边变为中间的再停留在右边。人生就如这场舞,需要好好把握,才能活出精彩。(三)呐喊生命的呐喊 蒙克一生都不幸,幼年就丧失了母亲。在1877年,蒙克的一个兄弟和他最喜欢的姐姐苏菲去世了,蒙克与姐姐关系十分相好,感情极深,她

9、的死再次刺激了蒙克的神经。接下来他的妹妹也患了精神分裂症。这一系列的打击所引发的伤痛,深深地印在了蒙克的内心里。特别在1889年父亲去世后,他的精神更是无法寄托,性格变得忧郁而孤僻。这段时间,无穷的孤独、绝望、死亡等感觉深深地困扰着年轻的蒙克,这种感觉已经到了非表达不可的程度。于是他一生最最杰出和闻名世界的作品呐喊出世。整幅画上,扭曲的人扭曲的线,夸张的红和黑色,让人窒息。不过从色彩上看,红与黑强烈的对比让人头晕目眩,但画中扭曲的造型和夸张的色彩是画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黄昏中,天空的云彩像流淌的血一样,波浪起伏,让人从视觉到内心都生出一种毛骨悚然的恐怖感和血腥感。尤其是头顶上流动着的鲜血般的红

10、色,铺天盖地,让人呼吸困难。天空下的群山被涂抹成黑色,仿佛死亡的幽灵即将来临。在一座看不到尽头的桥上,一个惊恐万分的小孩双手抱住脑袋,张着嘴歇斯底里的喊叫着,整个人呈现出一种孤独无助的状态。由于他的恐慌面部都已经严重扭曲,双眼空洞而苍白,且弱小的身体正在往下坠。歇斯底里的呼喊都无法引来画面远处正在散步的俩人的关注,这俩人的无动于衷与小孩的惊恐万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呐喊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幅表现主义画作,也是蒙克灵魂作画这一概念最极端的体现。表现情绪的途径更多依赖了绘画时的力度,颜色与线条大胆的运用令人震撼。画中强烈失真变形的人物形象,血红的背景、动荡的线条是不可能取自于现实世界的它来自于蒙克自己的

11、心里的地狱,表达的是人类心灵深处那种无可救赎的绝望和不安,主题的深刻永恒强烈刺激着观众的视觉神经。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幅作品似乎是对当今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信仰状况的一种预言性的描述。结合蒙克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情感,我想画中那男孩的恐怖和无助,就是蒙克的心里写照。作品中的人物是忧郁、惊恐、彷徨状态下丧魂失魄的幽灵,蒙克此段时间过的生活就是忧郁、惊恐和彷徨。呐喊是蒙克以自身体验为前提来画这幅画,这让观众很容易进入画中的世界,因为无助和恐怖的心情人人都有,这种感觉相信人人都不会忘记,特别是看了呐喊后。心中的苦闷和压抑太多了,呐喊出来,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于是蒙克通过这幅画把心中的苦闷和对死

12、亡的恐惧及寂寞无助的心情宣泄出来了,是对生命另种方式的呐喊。(四)接吻爱情的呐喊 接吻共有2幅,是绘画手法不同而姿势相同的两组恋人的拥抱图。总感觉这2幅画怪怪的,按理说,恋爱中的男女是最幸福和火热的,基调应该是暖色调,并且画面应该很火热和阳光的。但在蒙克的这两幅画上看不到爱情的甜蜜,反而是痛苦和不安,总感觉他们不是处于爱情的天堂而是地狱。从这两幅画中可以看出蒙克的感情并不顺利,因为蒙克总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绘画基础的。蒙克终身未婚,孤独以终老。蒙克的爱情是他生命中难以成全的美,它们永远停留在爱情开始的时候,只能收藏在生命里,不能触碰,一碰即毁灭。因为他对爱的理解太复杂,总是停留在心口而难以向喜

13、欢的人表白。我透过蒙克的画,去看那些时光碎片中的故事,去想像蒙克痛苦生命中出现的爱情,带给他或安慰、或忧伤、或愉悦、或嫉妒、或温暖的情绪。死亡,是蒙克一生中永远无法摆脱的痛,因为对家庭肺结核病和精神错乱症史的恐惧,而离开了即将结婚的初恋情人。但爱情,注定是在蒙克生命中间歇性发作的阵痛;相对死亡这种尖锐的疼痛而言,爱情则是蒙克内心温柔的忧伤。因为爱,去憧憬;因为爱,去受伤;因为爱,去煎熬;因为爱,去嫉妒。真实的蒙克,才会在接吻运用这种色调和手法去描绘处于爱情中的男女。他在他们的相互拥抱中寓意着一种恐怖感,把日后别离的悲剧寓意在二人的情感之中 出于对末来的恐惧,美好的爱情在蒙克那里也变得可怕起来。

14、一次次爱情事件的破灭,使蒙克在渴望被爱的同时又抗拒着爱情,也使他表达爱情的作品中,交织着甜蜜、温情、狂乱、阴郁和阵痛的复杂情绪。接吻就是蒙克这种对爱情的复杂情绪的最好表现,是他对爱情的呐喊,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蒙克艺术中含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但他却深刻揭示出自己和同时代人隐蔽而又扭曲的心灵,他将人类的美和丑、痛苦和欢乐尽情倾诉于绘画中,充分发挥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为西方绘画向写意、象征的方向发展开辟了道路。参考文献:1、西方油画100讲 刘淳 百花文艺出版社 2、走进大师 刘剑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蒙克与(呐喊) 段守虹 人民美术出版社4、西洋名画故事 山田邦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影响西方绘画进程的100位画家 孙江宁 海南出版社第 1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