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3).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5600148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老师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老师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老师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老师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老师 (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岳阳楼 编号: 编写人: 审核人:刘慧珍 审批人: 时间: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学习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习重点】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知识链接】 1、知识构建

2、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3、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3、”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课前自主学习】 一、说出诗句大意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

4、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课堂交流展示】 一、置身诗境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

5、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二、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3、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6、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7、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当堂训练检测】 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课后反思】 李丹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