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行安全.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59902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人机飞行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无人机飞行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无人机飞行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无人机飞行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无人机飞行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人机飞行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人机飞行安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人机飞行安全篇一:无人机安全飞行注意事项 无人机安全飞行注意事项 安全飞行的定义 飞行安全是指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由于运行失当或外来原因而造成航空器上的人员或者航空器损坏的事件。事实上,由于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难免有缺陷,其运行环境包括起降场地,运行空域,助航系统,气象情况等又复杂多变,机组人员操纵也难免出现失误等原因。 飞行前,注意气象观察 影响无人机飞行的气象环境主要包括:风速,雨雪,大雾,空气密度,大气温度等。 风速:建议飞行风速在4级(5.5-7.9米/秒)以下,遇到楼层或者峡谷等注意突风现象。通常起飞重量越大,抗风性越好。 雨雪:市面上多数无人机设备无防水功能,故雨雪行程

2、的水滴会影响飞行器电子电路部分短路或漏电的情况,其次机械结构部分零件为铁或钢等金属材料,进水后会腐蚀或生锈,影响机械运动正常运行。 大雾:主要影响操纵人员的视线和镜头画面,难以判断实际安全距离。 空气密度:大气层空气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在空气密度较低的环境中飞行,飞行器的转速增加,电流增大,进而减少续航时间。 大气温度:飞行环境温度非常重要,主要不利于电机/电池/电调等散热,大多数无人机采用风冷自然散热。温度环境与飞行器运行温度温差越小,散热越慢。 飞行前,注意观察飞行区域周边电磁干扰源情况 现在主流的飞行器无线电遥控设备采用2.4G频段,现在家用的无线路由均采用2.4G模段

3、,发射功率虽然不高,城市区的数量大,难免会干扰遥控器的无线操控,导致失控。 其次,为是保证手机信号的覆盖率,所以国内三大(电信,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公司,在城中或乡镇地区密集性建设地面基站网络。虽然次无线发射信号的频率和无人机遥控设备的频率相差较大,但由于地面基站发射功率较大,无人机靠近时,直接影响飞控的正常工作。 最后,部分较大型无线电设备直接影响飞行。例如:雷达,广播电视信号塔,高压线(电弧区)等。 另外,尽量避免在人群稠密或闹市区飞行,例如:公园,树多,空间狭小的地方。注意地面相对环境的变化,起飞和降落时,注意小孩,宠物的位置。 飞行前注意事项 1)飞行前进行全面的设备检查 2)确保设备

4、电量充足 3)飞行前应从谷歌图上对飞行区地形地势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选择一个开阔无遮挡的场地进行飞行。请勿超过安全飞行高度(相对高度120米) 4)飞机要在视线范围内飞行,时刻保持对飞机的控制 5)在GPS信号良好的情况下飞行 6)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不要在禁飞区飞行,如机场附近、军事基地周边等) 无人机的飞行前检查 对飞机的检查:部件的衔接是否牢靠(检查螺旋桨和电机是否安装正确和稳固,并确认正旋和反旋螺旋桨安装位置正确。检测时切勿贴近或接触旋转中的电机或螺旋桨,避免被螺旋桨割伤),布线是否安全,机载设备是否工作正常(遥控器、电池以及所有部件供电量充足); 对遥控器的检查:检查遥控器操控模式(美

5、国手、日本手、中国手等)、信号连接情况、电量是否充足、各键位是否复位、天线位置等;对地面的检查:地面通讯、操作系统(地面站)工作是否正常; 对环境的检查:周围环境是否适合作业(恶劣天气下请勿飞行,如大风(风速五级及以上)、下雪、下雨、有雾天气等)及起降场地是否合理(选择开阔、周围无高大建筑物的场所作为飞行场地。大量使用钢筋的建筑物会影响指南针工作,而且会遮挡GPS信号,导致飞行器定位效果变差甚至无法定位),空域有无申报。 无人机的开关机顺序 开机顺序:先开启遥控器,后开启飞机 关机顺序:先关闭飞机,后关闭遥控器 以上顺序非常重要,一定不要搞反了,不然会失控! 飞行时注意事项 飞行时,保持良好心

6、态。请保持在视线内控制,远离障碍物、人群密集区、水面等;且请勿在有高压线、通讯基站或发射塔等区域飞行,以免遥控器受到干扰。 飞行时碰撞障碍物怎么办? 当飞机的机翼打到障碍物卡住时,请立刻关闭油门,关闭动力,否则因为堵转电机造成大电流会烧坏电池、线路板、电机等设备。再次提醒,望谨记! 飞机失联怎么办? 在飞机失去信号时,等待航拍飞机返航或重新获得信号,信号丢失5分钟后,飞机还未返回,则根据手机录的视频确定航拍飞机失联位置,将开启的遥控器及手机至失联附近,看是否能连接上坠毁失事的航拍飞机。若能连上,可通过手机屏幕的定位及飞机摄像头的内容确定飞机的坠落地点。篇二:无人机航拍安全基本要求 无人机航拍安

7、全作业基本要求 一、无人机飞行高度和总航程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指标,技术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设计飞行高度应高于摄区和航路上最高点100m以上; 2、设计航线总航程应小于无人机能到达的最远航程。 二、实地采集信息 工作人员需对摄区或摄区周围进行实地踏勘,采集地形地貌、地表植被以及周边的机场、重要设施、城镇布局、道路交通、人口密度等信息,为起降场地的选取、航线规划、应急预案制订等提供资料。 三、起降场地坐标 实地踏勘时,应携带手持或车载GPS设备,记录起降场地和重要目标的坐标位置,结合已有的地图或影像资料,计算起降场地的高程,确定相对于起降场地的航摄飞行高度。 四、场地选取: 1、常规航摄作

8、业 根据无人机的起降方式,寻找并选取适合的起降场地,非应急性质的航摄作业,起降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距离军用、商用机场须在10km以上; b) 起降场地相对平坦、通视良好; c) 远离人口密集区,半径200m范围内不能有高压线、高大建筑物、重要设施等; d) 起降场地地面应无明显凸起的岩石块、土坎、树桩,也无水塘、大沟渠等; e) 附近应无正在使用的雷达站、微波中继、无限通信等干扰源,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应 测试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如对系统设备有干扰,须改变起降场地; f) 无人机采用滑跑起飞、滑行降落的,滑跑路面条件应满足其性能指标要求。 2、应急航摄作业 灾害调查与监测等应急性质的航摄

9、作业,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起降场地要求可适当放宽。 五、飞行检查与操控 (一)飞行前检查 每次飞行前,须仔细检查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检查工作应按照检查内容逐项进行,对直接影响飞行安全的无人机的动力系统、电气系统、执行机构以及航路点数据等应重点检查。每项内容须两名操作员同时检查或交叉检查。 1、 设备使用记录 记录使用设备的型号和编号(见表1),用于设备使用时间的统计、故障的查找和分析。2、 地面监控站设备检查 检查地面监控站设备并记录检查结果(见表2),存在问题的应注明。 表2地面监控站设备检查项目 3、 任务设备检查 检查任务设备并记录检查结果(见表3),存在问题的须注明。此处任务设备为

10、单反数码相机,其他类别任务设备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内容参照执行,表中未列项目应根据需要按照任务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检查。4、 飞行平台检查 检查无人机飞行平台并记录检查结果(见表4),存在问题的须注明。此处飞行平台指正常布局、机翼和尾翼可拆卸的固定翼无人机,其他气动布局的无人机飞行平台检查项目和检查内容参照执行。 5、 燃油和电池检查 检查燃油和机载电池(见表5)。 表5燃油、电池检查项目 6、 弹射架检查 采用弹射起飞为发射方式的无人机系统,应检查弹射架(见表6)。此处弹射架特指使用轨道滑车、橡皮筋的弹射机构。 表6弹射架检查项目 7、设备通电检查 打开地面监控站、遥控器以及所有机载设备的电源,运行

11、地面站监控软件,检查设计数据,向机载飞控系统发送设计数据并检查上传数据的正确性,检查地面监控站、机载设备的工作状态,检查飞控系统的设置参数(见表7)。 表7 通电检查项目8、发动机启动后检查 启动发动机,检查无人机和机载设备着车后的工作状态(表8)。9、 附设设备检查 根据系统配置,对相关的附设设备进行检查。检查项目按照其组成、配置、技术指标进行设置。 10、关联性检查 设备检查时,任何一项内容发现问题并调整正常后,要对与其相关内容进行追溯性检查。 (二)飞行操控 1、起飞阶段操控 起飞阶段操控应注意事项: a) 起飞前,根据地形、风向决定起飞航线,无人机须迎风起飞; b) 飞行操作员须询问机

12、务、监控、地勤等岗位操作员能否起飞,在得到肯定答复后, 方能操控无人机起飞; c) 机务、监控操作员应同时记录起飞时间; d) 监控操作员应每隔510s想飞行操作员通报飞行高度、速度等数据。 2、飞行模式切换 遥控模式何时切换到自主飞行模式,由监控操作员向飞行操作员下达指令。 3、视距内飞行操控 视距内飞行操控应注意事项: a) 在自主飞行模式下,无人机应在视距范围内按照预先设置的检查航线(或制式航线)飞行25min,以观察无人机及机载设备的工作状态; b) 飞行操作员须手持遥控器,密切观察无人机的工作状态,做好应急干预的准备; c) 监控操作员应密切监视无人机是否按照预设的航线和高度飞行,观

13、察飞行姿态、传 感器数据是否正常; d) 监控操作员在判断无人机及机载设备工作正常情况下,还应用过口语或手语询问飞 行、机务、地勤等岗位操作员,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方能引导无人机飞往航摄作业区。篇三:民用无人机投入使用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分析 民用无人机投入使用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无人机在民用(包括商用和通用)领域的应用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民用无人机开始投入使用,美、英等国还开始了大型商用货运甚至客运无人机的验证试飞。相关的研究测试和使用经验表明,民用飞机实现无人驾驶后,不仅会带来飞机综合性能改善、研发采购使用成本降低、任务效能和工作效率提高等一系列优势,在进一步降低飞行事故

14、率、提高民机安全性的方面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关于民用无人机大量使用后对航空安全影响的问题,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多年,其部分技术成果已开始投入实际应用。 1、无人机技术在提高民机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航空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系统安全性,机械故障等因素在民机飞行事故诱因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低,而人为(尤其是飞行员)因素的比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7080%),今后随着更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民机,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这种状况表明,靠继续提高系统可靠性来改善民机安全性的空间已经很小,今后要进一步降低民机事故率,更关键的是要从消除飞行员人为因素入手。在这方面,无人机具有传统有人机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这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各种与飞行员直接相关的人为事故诱因将被彻底消除 民用无人机上由于取消了飞行员,大量与飞行员直接相关的人为事故诱因将不复存在,尤其是以下一些民机飞行员时有发生、并且难以通过技术或训练手段解决的问题,将会从源头上被根除。 长途飞行给飞行员带来的身心疲劳和倒时差问题 在民机长途飞行(尤其是需连续飞行十几个小时的国际航班)过程中,飞行员的体能和脑力消耗很大,同时还得承受时差反应所带来的身体不适,由此很容易疲劳,从而增加犯错机率。而对于无人机来说,地面控制站操作员不存在倒时差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换班次数或者每班人数的方式来降低单个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因此疲劳驾驶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