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595772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一生之计在于“青”。当教师一辈子能否获得较理想的成长发展,能否有所建树都赖于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时期,这一时期的播种决定着日后的收获。本文想就青年教师怎样成长发展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第一: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占3%的人25年来几乎没

2、有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那些占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上层。那些占60%的人生目标模糊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虽然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生活得都很不如意。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就确立好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对日后自己的成长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大致10年。前10年是打基础时期,青年教师要认真规划好这头十年,规划的目标内容主要有:一是品格修养

3、要达到什么目标:包括爱心、信心、进取心、恒心、耐心、自律心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为师者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底线。二是知识结构上要达到什么目标:(1)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2)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面临现有目的行为时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3)条件性知识,即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是一个教师所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的条件知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有关调研表明,条件性知识是广大教师,无论是职前教师,还是职后教师所普通缺乏的

4、。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对学科作出教育学的解释,这种解释要依据学生对该学科的掌握情况,考虑到学生对该学科已有的知识和错误的理解。正如杜威早就指出的那样,科学家的学科知识与教师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化”,以便学生能理解。因此,青年教师要把条件性知识的丰富与完善当作重点的内容规划发展。三是教育教学成效要达到什么目标:包括课堂教学取得什么成效、班级管理取得什么成效、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什么成效等。教育教学成效是教师不断成长发展的成就动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第二: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一个人如果经常处于积极的心态中,他在每一个困难与问题面前看到的将是机会和希望成功始于觉醒,心态

5、决定命运。有位教育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十多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一个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这位专家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盲目随意,四处乱坐,还有一些学生十分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十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位置的学生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的结论是:不是说一定要抢前排坐,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可贵。 “永远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它不断暗示学生“自己比别人行”,“能超越他人,能发展在他人前面,应该发展在他人前面”。这种积极的暗示心态有效地促进、促使了学生们

6、的成长发展。树立良好的心态: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并且在工作与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不断取得进展。二要不断改善镜像自我,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人的大脑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要你善于改变自我镜像,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叫“预言的自我实现”,就是说当你预言你会成功时,你就会有自信心,努力去实现它,它就会成功,预言就实现了;反之,亦然。因此,“目标确定,坚定信念!”“成功、胜利!”“我能行,我应该发展在他人前面”等鼓励性的话,对增强自信心、改变自我镜像会有很大的帮助。三要不断清除自身的消极想法。消极想法常常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拦路虎”,当你出现怀疑自己发展潜能的消极想法时,要驱逐它,最好

7、不要理会它,忽略它的存在,或用积极的想法战胜它。多看写励志书、名人传记及相关心理学书籍是一条有效的方法。第三:要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反思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反思能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在教育教学中有时候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通过反思、探究,常常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青年教师要从踏上工作岗位就尽早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们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像一种本能,一辈子受用无穷”。怎样反思?可以从以下七个视角进行

8、:第一,通过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期的经历来反思。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的一些事件、感受、任务,就可以让我们从“别人”的角色来反观我们自己。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经历成为了自己教学实践的“镜子”。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教学和现在学生的经历联系起来,考虑他们的感受、思维与行为。第二,通过榜样教师来反思。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常常会成为我们个人学习或讨厌的榜样,或者说正是这些老师的教学影响你形成了自己潜在的教学理念。这种反思将使你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清醒的认识。第三,通过自我教学回顾来反思。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反思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教学的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比如教学日记、一段时间的教

9、学回顾、角色模仿演练、教学录像等等。第四,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反映了“教”。孩子们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他们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加里宁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出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过这样严格的监督”。因此,青年教师 “要学会从下看上,即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反思自己教的行为、教的思想”。第五,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是排斥理论学习,相反通过阅读一些理论文献可以使我们对一些问题找到与自己不同的解释和见解。第六,通过邀请同事、

10、专家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来反思。第七,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反馈的意见来反思。第四:要学会合作学习,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沟通与交往,教师的成长发展是在合作的文化下进行的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提高过程。学习从本质上说是社会性的、合作性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心理(当然包括学习)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且首先是作为集体合作活动出现的,然后才是个体内部的思维活动。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是对话。教育与教学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社会性的认知。因此,教师的成长发展是在合作的文化下进行的,教师的学习成果,只有在合作文化

11、下才有可能收获。有学者在研究教师合作学习时说: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科学,产生“112”的效果。教师合作学习有两大类:一是教师之间的合作。包括指导性的教师合作学习(如邀请同事指导自己的教学、微格教学培训等)、观摩型的教师合作学习(如观摩教学、教学展示等)、研究型的教师合作学习(如问题讨论、课题研究等)。二是教师与教学研究者、专家之间的合作学习。青年教师在合作学习时要做到“二要”、“三不要”:“二要”:一是要“和而不同”,学会分享和容忍不同的观点和观念;二是要“悬挂假设”,先将自己的观点暂时放在一边,不急于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而是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三不要”是:一是不要“肤浅式合作”,即根本涉及不到教学实践的实质合作;二是不要“顺从式合作”,即盲从和服从,缺乏自身的个性的合作;三是不要“诱骗式”合作,即带着某些个人主义的阴谋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