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调考理综试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59153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调考理综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3届高三调考理综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3届高三调考理综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3届高三调考理综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3届高三调考理综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调考理综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调考理综试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第四中学2013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第卷(选择题: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合理的选项)1、下列关于

2、田野里的棉花植株在单侧光照射下体内物质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内,ADP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向基质移动B顶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直接透过一系列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向侧芽扩散C根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土壤和土壤中的K+进入细胞液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一定不同D根尖分生区细胞内的ATP不断由线粒体移向核糖体,葡萄糖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2、以人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A.探究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外界条件 B.诊断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比较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 D.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3. 图甲表示某种蔬菜种植的密闭塑料大棚内CO2浓度的动态变化,图乙

3、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丙图表示该植物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丙CO2吸收量和释放量乙密闭大棚中的CO2浓度甲光照强度A 甲图曲线中B-C段的光合作用强度逐渐下降 B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将温度由25提 高到30,则a点下移,b点右移,d点下移C丙图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是在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且无光前提下测得并绘制的D甲图曲线中B-C段叶肉细胞内C3的含量先减后增4、已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5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50%表现为阔叶。随机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

4、自交,发现约有3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阔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B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等于窄叶基因的频率C对该种群进行调查时最适合采用样方法 D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50%5、下列对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B、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不是作为层析液分离色素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应选择有丝分裂各期细胞以观察其分裂特点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6. 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

5、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单位为103 kJ/(m2a)。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最小B流入该系统的总能量为110103 kJ/(m2a)C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3%D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自己的粪便流给了分解者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钠、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应该在水中密封保存 B某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CAl(OH)3、NaHCO3和CaCO3均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为了延长钢闸门的使用寿命,可将其与电源正极相连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冰糖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分别是

6、蔗糖和甘油 B纤维素和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苯与液溴反应、苯与氢气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D鉴别甲烷和乙烯,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含碳24 g的CO2和CO混合气体中,分子总数为02NA B1 L01 molL1NH4Cl溶液中,阴离子的个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336 L N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D350 g CH2CH2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为5NA10分子式为C4H8且含一个支链的链状有机物的二氯代物可能有(不考虑顺反异构) A4种 B5种 C6种 D7种11已知01 mol

7、L1CH3COOH溶液的pH3,溶液中存在CH3COOHCH3CO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溶液中将减小 B加水稀释100倍时,溶液的pH5 C升温或加入少量NaOH(s)均促进电离,其电离常数不变 D加NaOH溶液,当混合液的pH=7时,溶液中c(Na)c(CH3COO)12下图为CO2电催化还原为碳氢化合物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用一种钾盐水溶液作电解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作时,铜片作阴极 B工作时,K向铜片电极移动 C工作时,铂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D若CxHy为C2H4,则生成1 mol C2H4的同时生成2 molO21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

8、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和Z处于同一主族,且Z的单质可与冷水反应生成X的单质。Y元素可分别与X、Z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和1 :2的化合物,而W最外层电子比Y最外层电子多1个。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Y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 B由X、Y和W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有2种 C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W2反应,产物是盐和水 D在Y与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人四个选项中,14、16、17、18、21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5、19、20题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有关物理学

9、史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论段B库仑得出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C开普勒在研究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得出电磁感应定律15如右图所示,I,II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A甲、乙两小球作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B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C两球在t2s时刻速率相等 D两球在t8s时相遇16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的A点以速度v平抛一小球,经t1时间落到斜面上B点处,若在A点将

10、此小球以速度0.5v水平抛出,经t2时间落到斜面上的C点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B :AC = 2 :1 BAB :AC = 4 :1Ct1 :t2 = 4 :1 Dt1 : t2 = :117矩形导线框abcd放在匀强磁场中静止不动,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设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在04s时间内,图乙中能正确反映线框ab边所受的安培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规定ab边所受的安培力向左为正) 是18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0,接线柱a、b接在电压为u22sin(100t)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R1为定值电阻,其阻值

11、为100,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 s 时,a、b两点间电压的瞬时值为11VBt s 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0VC当R2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D在1分钟内电阻R1上产生的热量为2904J19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研究。如图所示,嫦娥二号卫星的工作轨道是100公里环月圆轨道,为对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地区(图中B点正下方)进行精细成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制,嫦娥二

12、号在A点将轨道变为椭圆轨道,使其近月点在虹湾地区正上方B点,距月面大约15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二号卫星在A点的势能大于在B点的势能B嫦娥二号卫星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相等 C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上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上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上的加速度2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传送带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机多做的功为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C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 D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1如图

13、,在匀强电场中有一,该三角形平面与电场线平行,O为三条中线AE、BF、CD的交点。将一电荷量为2010-8 C的正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为6.010-7J;将该点电荷从C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4.010-7 J,设C点电势为零。由上述信息通过计算或作图不能确定的是A匀强电场的方向BO点的电势C将该点电荷沿折线AOD由A点移到D点动能的变化量D过A点的等势线第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1题,共129分)22(6分)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

14、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摆好实验装置如图。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在质量为10g、30g、50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挂在拉线P上释放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较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 J。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说出两种可能): 。23(9分)在“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实验中,需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的内阻,步骤如下:接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