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答案必背.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58388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答案必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答案必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答案必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答案必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答案必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答案必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答案必背.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论知识基础心理学一、 生理基础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 、条件反射的抑制 (1)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叫外抑制;(2)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使条件反射受到的抑制;如,麻木(3)消退抑制: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从而产生的抑制称为消退抑制;如,帮忙多次没有表示(4)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叫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如,一朝被蛇咬(5)分化抑制:在泛化的背景下,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如此,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这叫分化抑制;如,只讨厌男上司 2、扩

2、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的基本形式就是扩散和集中。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引起其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叫扩散;条件反射的泛化就是由神经过程的扩散引起的;当条件反射反复进行,形成了分化,即只对条件刺激物做出反应,这就是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集中。 3 、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1)负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的时候,在它的周围会引起抑制过程,这叫负诱导;(2)正诱导:在大脑皮层的一个部位发生抑制时引起其周围发生兴奋叫正诱导。4 动力定型u 定义: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作动力定型。 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

3、生理基础。v 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动作或活动的顺畅完成。 消极作用,习惯的惰性,陋习改变的艰难。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治疗诊断一、心理问题分类: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不正常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按感觉器官:幻听、内脏性幻觉等;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假性幻觉;按产生条件: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听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4、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关系、被害、特殊意义、物理影响、夸大、自罪、疑病、嫉妒、钟情、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强迫观念(强迫性回忆、穷思竭虑、计数、怀疑、对立观念)超价观念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错构、虚构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以性质改变为主: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脑器质性损害: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

5、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常见精神障碍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神经症典型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恐惧、强迫性、疑病;非典型神经症:抑郁、人格解体、其他类型、无法分型应激相关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适应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贪食、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夜惊、梦魇)人格障碍(偏执型、分裂样、反社会、冲动型、表演型、强迫型、焦虑型、依赖型)癔症/歇斯底里症(分离性障碍

6、/癔症性精神障碍、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一)神经衰弱症状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精神易兴奋:(1)联想和回忆增多并杂乱,感到分心和控制不住(不伴有言语增多,这点不同于轻躁狂),思想倾向于兜圈子和重复,杂乱无意义(不同于轻躁狂的思想新奇性和创造性),联想内容不愉快使人苦恼(不同于轻躁狂的情绪愉快)。(2)感觉过敏。精神易疲劳:(1)弥散性,干什么都累(2)情绪性(3)不伴有欲望和动机的减退,苦于“力不从心”,有抱负。2、情绪症状: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并且具备以下条件:(1)感到痛苦并常常诉苦和寻求帮助(2)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3)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

7、不相称烦恼:不同于焦虑,总有现实的内容。易激惹:区别精神性易激惹和神经症性易激惹,精神性易激惹特点:(1)没有难受和痛苦的内心体验(2)不感到失控(3)否认发脾气的事实(4)事后不觉得不对或不好(5)大怒之后变得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3、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二)焦虑神经症1、特点:焦虑的情绪体验、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2、类型:(1)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惊恐发作):无明显诱因和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害怕再发作;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人格、现实解体、濒死恐惧、失控等痛苦体验;突然开始,迅速

8、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鉴别诊断:排查疾病史;特定场所,可能是恐惧神经症;同时心境悲伤低落,可能是抑郁症(2)广泛性焦虑:经常或持续的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的焦虑症。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因难以忍受的担心紧张而无法摆脱感到痛苦。鉴别诊断:突然的非诱发性的焦虑发作,可能是急性焦虑发作;存在恐惧并回避特定场所,可能是恐惧神经症;心境低落或悲伤占优势,可能是抑郁症。(三)恐惧神经症1、特点:害怕与处境不相符;感到痛苦并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所怕处境的害怕直接造成社会功能的损害2、类型: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殊恐惧症鉴别诊断:害怕

9、得病,可能是疑病症;出现强迫观念(如怕脏不停洗手),可能是强迫性神经症;出现抑郁症状,可能是抑郁症。(四)强迫性神经症1、特点: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有自知力,渴望消除却无法摆脱2、种类:原发性强迫:强迫观念、表象、恐惧、意向;继发性强迫动作(五)疑病神经症特点: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多合并焦虑和抑郁。(六)抑郁神经症1、轻度抑郁症: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的心情低落、持续两周以上表现:(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对前途悲观失望(3)无助感(4)感到精神疲惫(5)自我评价下降(6)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2、抑郁神经症:心情低落并伴随

10、着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大多有人格缺陷,慢性病程,至少持续两年(七)重点概念解释1、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2、内脏性幻觉: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3、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和客观事物一样,与相应的感觉器官相联系 假性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和客观事物不一样,产生于主观空间内,非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的4、功能性幻觉: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存在和消失,互不融合5、思维鸣响:听到自己思考的内容6、思维迟缓:思维活动缓慢,语速慢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虚、语速不减慢;思维松弛:联想松弛、内

11、容散漫,回答不中肯不切题、答非所问7、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情况下思维内容没有意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情况下语词杂拌8、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过程荒诞,无前提也无逻辑根据,患者还坚持己见不可说服9、妄想特点:(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2)对这种结论深信不疑,无法纠正(3)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10、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虽然有一定事实基础,但是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11、注意减弱:主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注意狭窄:主动注意减弱、注意范围缩小12、顺行性遗忘:忘记得病到现在发生的事逆行性遗忘:忘记得病以前

12、发生的事1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 (2)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3)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4)多起病于青壮年。 (5)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9)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青春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 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 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 单纯型: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

13、后不良。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1、 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个性的相对稳定性。)2、 典型症状及行为。3、 是否有自知力。(包括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三、心理不健康中的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刺激的性质现实因素(一般事件)现实因素(相对强烈)内心冲突常形常形持续时间两个月以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反应的强度不良情绪、理智控制;痛苦情绪、短暂失去控制;社会功能工作生活效率下降对工作生活有一定影响情绪是否泛化未泛化,仅限于最初事件泛化到与最初事件相关联事件四、神

14、经症的判定:1分2分3分三项得分相加后计算总分:3分,不是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6分及以上,神经症。病程短程(小于3个月)中程(3个月到1年)长程(1年以上)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可自己摆脱)中度(须别人帮助才能摆脱)重度(几乎完全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工作学习交往轻微妨碍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明显下降,部分工作和避免某些社交不能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完全回避注: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治疗技能一、 认知行为疗法基本原理: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

15、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一)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步骤: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集中注意于具体的问题和可观察到的事实);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边缘性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灾病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主要针对错误的自我概念,这种自我概念主要是主谓表结构,主语位置上的“我”换成与“我”有关的具体事件或行为、表语位置上的词必须能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设计特殊的行为模式或情境帮助来访者产生通常被他忽略的情绪体验、在行为矫正的特定情境中不仅体验到积极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