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工控机市场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58312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陆工控机市场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陆工控机市场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陆工控机市场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陆工控机市场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陆工控机市场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陆工控机市场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陆工控机市场调查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陆工控机(IPC)市场调查报告 导读:我国工业、制造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用工荒后,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力度在此显而易见。工控机作为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融合产品,近年已取得长足的技术进步,市场应用呈现的新局面。随着中国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国民社会经济生活现代化、自动化水平的大步前进,工控机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用武之地。工控机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至今已有20年余。期间工控机市场的发展,并不能算是一帆风顺,开拓、尝试、接受、认可、批评、前进等不同声音始终不绝于耳,“工控机系统不稳定”、“工控机只可作监控,不可作控制”等一些负面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始终盘旋在

2、许多工程师、技术员心目中,不曾散去。“工控机是工业自动化现场应用领域的早产儿”这一论断也被许多人接受和认可。但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整体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进程也正在加快。而作为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融合的一种产品,近年工控机自身已经取得长足的技术进步,在大陆市场的应用也呈现出了新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工控机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讲,“嵌入式系统”“无风扇结构”“机箱散热”“固态硬盘”“箱式”“平板式”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适应了自动化产品“小型化”“智能化”“低功耗”的发展趋势,已经大大提高了工控机的系统稳定性,也降低了制造和应用成本;第二、

3、从工控机产品的形态来讲,工控机产品的定义范畴日益扩大,甚至与商用PC、商用工作站等其它计算机产品之间的概念区隔逐渐模糊;工控机产品除了传统的4U机架式工控机之外,箱式、面板式、单板电脑、嵌入式、便携式、行业专用电脑等其它工控机产品形式也得到了许多客户的接受认可和大量市场应用;第三、从工控机产品的销售渠道模式来讲,一些供应商(如研祥)变更了原有的销售渠道及模式,调整了直销分销的销售策略侧重,也变革了原装整机、组装整机、板卡的出货配额。这些调整变革的背后,是各家供应商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提高客户满意度、抢占市场份额的深层考虑和市场反应行为;第四、从工控机下游应用行业来看,一些工控机传统的优势应

4、用行业(如石油炼化)正在遭遇商用PC、商用工作站的挑战,大有没落甚至被取代的趋势;而一些新兴的应用市场却不断涌现(如电子警察、金融、医疗),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工控机下游细分应用行业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大陆工控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最值得各家供应商重视和关注。基于此,北京捷孚联合咨询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份适时推出了2011年大陆工控机(IPC)市场调查报告,报告系统分析了大陆工控机整体市场规模、市场竞争、产业链、细分产品市场,以及OEM(数控机床、塑料机械、纺织机械、电梯)、Enduser(智能交通、电力、石油石化、钢铁冶金)、第三产业(军队、金融、医疗)等3个行业类别、11个细分应用市场状况

5、,并重点研究了研华、研祥、西门子等11家内外资主要供应商。现对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摘要如下,与业内人士分享:一、大陆工控机市场容量已达38.3亿元,且市场集中度高JFUnited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大陆市场共有工控机(整机 板卡)供应商50多家,其中传统机架式IPC供应商大约30家左右,共同创造了近40亿元的市场规模(整机 板卡)。其中,2010年工控机产品销售额过亿元的有8家企业,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63.9%,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其它中小规模企业与大型企业的销售规模差距明显,成为整体市场的补充角色或者少数细分领域的竞争者。二、2010年大陆工控机市场主要企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整体市场综合增

6、长率达到了35.2%,预计2011年整体市场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0%以上2010年,大陆不论是OEM机械、Enduser还是第三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与IPC产品相关的注塑机、数控机床等产品产量的增速均超过了60%,有力带动了IPC产品(特别是板卡类产品)的市场销售。JFUnited最新调查测算:2010年大陆工控机整体市场综合增长率达到了35.2%,其中年增长率超过40%的主要供应商已有7家。展望2011年,由于大陆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带来的市场影响已经逐渐减弱,加之2010年市场的销售基数比较高,IPC供应商要想保持住2010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已经比较有难度,JFUnited预测2011年大

7、陆工控机市场整体增长相比于2010年会有所减慢,但仍然不会低于20%的增长水平,其市场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大陆近年不断加速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进程,使得许多行业对IPC产品的应用比例有所提高,且几个新兴应用领域已经悄然形成。三、大陆工控机市场产业链复杂,原装整机、组装整机、板卡等细分产品市场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由于大陆市场工控机分为整机和板卡级产品两类,而整机又分为原装整机和组装整机两类,加上又有厂商直销和代理分销两种销售模式,且下游应用行业比较分散,这就使得大陆工控机产业链显得凌乱复杂。JFUnited最新的市场调查报告努力还原了这一市场的产业链原貌,发现:大陆工控机市场产业链的三个主要环节-

8、厂商原装整机、厂商板卡、代理商组装整机等细分产品市场已经了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产业链的三个环节分别对整体市场容量的贡献率为48.6%、27.1%和24.4%。并且,在此产业链的三个环节中,前4名供应商所占的市场集中度分别达到了54.2%、40.3%和96.0%,也即说明大陆工控机市场产业链的三个环节的主要市场竞争力量和竞争强度是不一致的。大陆工控机市场的这种客观特征值得各家供应商注意,因为它关乎企业营销政策的制定以及渠道模式的选择。四、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箱式、面板式工控机,单板电脑、行业电脑得到了新兴市场领域的青睐,而传统机架式IPC“一统天下”的原有市场局面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可以说,传统机

9、架式工控机由于“采取了有风扇的散热机构而导致的系统不稳定性”“功耗大”“噪音大”等先天不足之处而饱受客户的诟病和质疑。好在当前随着无风扇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机架式工控机的这一弱势,箱式、面板式、单板电脑等形式的工控机产品已经逐渐兴旺起来,特别是在OEM、轻工业、电子半导体、电子警察、医疗等行业大有取代传统机架式工控机之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机架式工控机由于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仍然是一些大型工业现场通讯、监控用上位机的必然选择,而且传统机架式工控机自身的产品性能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它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推出历史的舞台,可以预料大陆工控机市场机架式IPC、箱式IPC、面板式

10、IPC以及其它形式的IPC产品将长期共存,只是他们的应用平台将进一步走向细分和专业。JFUnited最新的市场调查报告对大陆工控机四类细分产品的应用现状做了研究和探讨,报告显示:2010年大陆市场RackIPC、BoxIPC、PannelIPC、OtherIPC四类工控机的细分产品规模分别占整体市场容量的59.9%、7.4%、9.4%和23.4%,而且其相应的市场集中度和竞争格局也有较大差别。五、工控机的三类下游应用市场:OEM、Enduser和第三产业呈现出对工控机产品的不同应用需求,主要供应商在三类领域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JFUnited最近出版的2011年大陆工控机市场调查报告对工控机的下

11、游细分应用市场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包括:OEM(数控机床、塑料机械、纺织机械、电梯)、Enduser(智能交通、电力、石油石化、钢铁冶金)、第三产业(军队、金融、医疗)等3个行业类别、11个细分应用市场,主要回答了细分应用市场工控机的应用规律和特点、细分市场规模、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及主要供应商份额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报告指出:2010年大陆工控机下游应用市场OEM、Enduser、第三产业的细分市场容量分别占整体市场容量的13.7%、46.5%和39.7%。可以看出:Enduser依然是大陆工控机最大的应用领域,第三产业次之,OEM最小;其中又以Enduser中的智能交通、电子警察和第三产业中的

12、金融、医疗等细分领域的增长速度最快,近几年的发展潜力最大。工控机下游应用市场的新变化,是最值得各家供应商关注和重视的,毕竟谁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趋势、谁抓住了市场先机,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市场的领导者。总之,不论是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也好,还是最终的销售业绩令人欢欣鼓舞也罢,2010年都已成为过去,令人充满期待的2011年正在路上。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国民社会经济生活现代化、自动化水平的大步前进,工控机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用武之地。只是前路多坎坷:商用PC、商用工作站的挑战依然存在,PLC、PAC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下游客户的质疑和疑虑依然没有释去如何面对这些挑

13、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赢得市场?考验着工控机各家供应商的市场战略和智慧。试问在工控机行业里“冲浪的健儿们”,你们准备好了吗?2011年之后的市场又将怎样变化?JFUnited也将对此长期关注并拭目以待。国内工控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作者:友 日期:2004-7-27 下午 05:48:17 查看:01总体市场规模 1983年工业控制计算机被列入国家计算机系列型谱及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包括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分散型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工业控制功能模块系列、自动测试系统和数控、程控装置五大系列)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控机行业已经形成。 我国工控机系统的发展,大多是在

14、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也相继引进了各种工控机系统,并开始自己设计控制系统和装置,然后进行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也有的是引进技术与外商合作合资组装生产国外产品并逐步实现国产化。 目前我国工控机市场规模为95127亿元人民币,其中工业PC机及板卡2530亿元;嵌入式计算机(含控制器)1520亿元;PLC规模是1517亿元;DCS系统1520亿元;数控系统1520亿元;进口机电设备配套控制设备约20亿元。 本次调查中,生产PLC的厂家占30.43;生产工业PC机的占21.74;生产DCS的占17.39;FCS占8.7;其它(自动化仪表、模块)为21.74。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目前,我

15、国的PLC生产有一定的发展,小型PLC的有些品种已批量生产,中型PLC已有产品,大型PLC已开始研制,有的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还有出口。PLC主要用在各种炉窑、机床、机械、冶金、各种生产线、铁路、水处理设备等等。 国内PLC形成产品化生产的企业约30多家,年产量超过1000台的不到10家。主要生产单位有:苏州机床电器厂、上海香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江苏嘉华实业有限公司、苏州电子计算机厂、杭州机床电器厂、辽宁无线电二厂等。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 1996年销售约9万台套,其中进口8万台套(用汇1.2亿美元),总计约合人民币15亿元。 本次调查中,应用Siemens产品的用户占20.83,Modicon、AB、OMRON用户各占14.58;三菱公司用户占8.33;GE占6.25;富士占4.17;其它(日立、光洋、东芝、NEC、三星、BR、利玛(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电子工厂)和嘉华各占2.08。 从抽样调查结果看,用户选用PLC产品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并以SIEMENS、MODICON、AB公司、OMRON、GE公司和三菱等产品为多。 3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