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状况分析.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581713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污染状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状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状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状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状况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体污染状况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污染状况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题目: 水体污染状况分析 及治理措施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 物管111姓名: 袁雪娇完成时间:2012年10月30日水体污染状况分析及治理措施水资源的匮乏与污染也日益成为严峻的问题。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很多城市更是严重缺水。城市化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楼大厦的增加,代之以过量的地下水开采,使得水资源的稀缺更是雪上加霜。过量开采的直接后果是有的城市出现了沉降,如2003年媒体曾报道西安市地面下沉,出现很大裂缝的新闻。这些现状的存在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灾难隐患。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类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这和人类对水资源或其他自然资源

2、的不当开采不能说是没有关联的。除此之外,中国城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相当突出,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尤其是各种洗涤剂、洗衣粉等化学产品的大量使用,使城市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比例上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污水挟带着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以及很多难降解的有机物倾倒入江河湖海,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据有关部门统计,有70%以上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虽经处理,也未达标就直接排放了,有些污水未经处理,渗入地下,不仅影响地下水资源,还对土壤、植被造成了二次污染。最近腾讯新闻网报道,中国产的包括“红塔山”、“红双喜”等十三种品牌的香烟被检测出重金属超标,原

3、因可能就是来自受污染的土壤。近年来水污染事件也不断发生,2007年震惊全国的无锡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造成无锡市整个城市市民的饮水危机。号称“高原明珠”的云南滇池水质因污染,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治理,截至目前,滇池水污染治理累计投资已达115.18亿元!大量事实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不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和谐发展之路。水体污染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废水、各种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从而导致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我国水污染的现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我国

4、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据水利部统计:目前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并且由于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仍呈快速增长趋势,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还没有明显下降。全国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形成影响未来中国发展和安全的多种危机,其中水污染的威胁尤为

5、突出。地表水: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类标准的占28.9%,属于、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

6、污染非常严重地下水: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金传良等,1996)。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

7、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 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和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其中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带来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1)死亡有机质。如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造纸污水,农业污水,都市垃圾。危害: 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危及鱼类的生存。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

8、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因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河流和溪流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2)有机和无机化学药品。如化工,药厂排放,造纸、制革废水,建筑装修,干洗行业,化学洗剂,农用杀虫剂,除草剂。危害: 绝大部分有机化学药品有毒性,它们进入江河湖泊会毒害或毒死水中生物,引起生态破坏。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致使人食用后中毒。被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得到净化,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3)磷。如含磷洗衣粉,磷氮化肥的大量施用。危害: 引起水中藻类疯长 (称为水体富营养化),湖底的细菌以死亡藻类作为营养,迅速增殖。致使鱼

9、类死亡,湖泊死亡。大量增殖的细菌消耗了水中的氧气,使湖水变得缺氧,依赖氧气生存的鱼类死亡,随后细菌也会因缺氧而死亡,最终是湖泊老化、死亡。 4)石油化工洗涤剂。如家庭和餐馆大量使用的餐具洗涤剂。危害: 大多数洗涤灵都是石油化工的产品,难以降解,排入河中不仅会严重污染水体,而且会积累在水产物中,人吃后会出现中毒现象。 5)重金属(汞,铅,镉,镍,硒,砷,铬,铊,铋,钒,金,铂,银等)。如采矿和冶炼过程,工业废弃物,制革废水,纺织厂废水,生活垃圾(如电池,化状品) 。危害:对人、畜有直接的生理毒性。 用含有重金属的水来灌溉庄稼,可使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致使农产品有毒性。 沉积在河底,海湾,通过水生

10、植物进入食物链,经鱼类等水产品进入人体。 6)酸类:(比如,硫酸)。如煤矿,其它金属(铜,铅,锌等)矿山废弃物,向河流中排放酸的工厂。危害:毒害水中植物。引起鱼类和其它水中生物死亡。严重破坏溪流,池塘和湖泊的生态系统。 7)悬浮物。如土壤流失,向河流倾倒垃圾。降低水质,增加净化水的难度和成本;现代生活垃圾有许多难以降解的成分,如塑料类包装材料;它们进入河流之后,不仅对水中生物十分有害(误食后致死),而且会阻塞河道。 8)油类物质,如水上机动交通运输工具,油船泄漏。具有的危害: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使渔业减产污染水产食品,危及人的健康。海洋上油船的泄漏会造成大批海洋动物(从鱼虾,海鸟至海豹,海

11、狮等)死亡。水体污染的水体污染的水体污染的水体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主要防治措施主要防治措施主要防治措施 1、减少耗水量 1.1 减少消耗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2 循环利用 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

12、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3、产业结构调整 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

13、行控制。 5、开发新水源 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不小,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 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 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化,促进污水管理及其资源化。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参考文献 1 王宝贞,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2 顾夏声等,水处理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年。 3 王景华,水体污染,科学出版社,1979年。 4王研,我国水污染状况依然严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5丁忠浩.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