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580849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课本的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这节课是整个西方专业音乐发展脉络的一部分。上堂课学习 “民族乐派”知道了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这节课继续秉承这一精神,开拓学生的欣赏视野。因为作品都是器乐曲相对比较抽象,整体盲目去听会使学生摸不清头脑,所以我打算用情境创设法来让学生描述画面与音乐结合分段欣赏作品。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

2、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荒山之夜分段欣赏,并根据音乐内容创设情境画面,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难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过程一、 导入俄罗斯民歌欣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二、 新课 简介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

3、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

4、。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 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

5、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 5、荒山之夜欣赏: 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以下五段分别配以情境画面,编写一个神话故事。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 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 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升华作品含义。表达了对沙皇黑暗统治的不满,和相信光明一定会来临的希冀。三、 总结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扎根于民族音乐的作品会日久弥香。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

6、国际影响,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有世界影响力的俄罗斯作品野蜂飞舞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等。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和活动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丰富多彩。生动有活力。这节课有两个特点:教学中巧妙的将欣赏俄罗斯民间音乐探索俄罗斯民间音乐表现俄罗斯民间音乐融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使整个过程连贯自然。第二个特点是教学创造,通过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作品创设情境画面,使作品更加形象丰富,最终的升华也体现了感性上升的理性认识的深度层次。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课本的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这节课是整个西方专业音乐发展脉络的一部分

7、。上堂课学习 “民族乐派”知道了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这节课继续秉承这一精神,开拓学生的欣赏视野。因为作品都是器乐曲相对比较抽象,整体盲目去听会使学生摸不清头脑,所以我打算用情境创设法来让学生描述画面与音乐结合分段欣赏作品。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荒山之夜分段欣赏,并根据音乐内容创设情境画面,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难点视

8、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教学过程一、 导入俄罗斯民歌欣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二、 新课 1、简介俄罗斯概况。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作者介绍: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格林卡的生平介绍。 3、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品欣赏。 作品风格特征简介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创设情境) 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个主题。作品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4、 “强力集团”成员简介。 5、荒山之夜欣赏: 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先大体理解这个作品分成五段分别配以情境画面,让学生编写一个神话故事预设情境。 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加深音乐感受。 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升华作品含义。表达了对沙皇黑暗统治的不满,和相信光明一定会来临的希冀。三、 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