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577680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论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践论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践论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践论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践论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论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论读后感.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行结合 开拓未来 读实践论有感 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实践论 通过查阅文章写作背景我了解到: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指导着中国社会革命和改革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内却有一部分人否认“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坚持教条主义。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去吓唬迷惑人们。同时,还有一部分经验主义,抛弃了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性,看不到革命的全局,沉浸在自身的片段经验。这些片面的思想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毛泽东着眼于全局在一九三七年七月通过实践论一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并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

2、证统一为中心,系统的论述了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去观察认识问题,所以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无论是在无阶级的社会中还是有阶级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只是局限于物质的生产活动。而实际上人的社会实践还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马克思曾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所以实践是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此要正确地把握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

3、一,正确把握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才能正确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认识的深入和发展。认识来源于实践,原始社会从自燃火到钻木取火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认识到两物体相互摩擦,产生热从而能够生火。他们也是从社会实践中认识到,火可以将食物煮熟,而熟食更好吃,对身体更好。直到人们从居无定所的捕猎生活认识到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能更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再到工具的使用更省力这些认识,都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在实践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然后,在实践中人们抓住事物的本质、全体及事物内部联系的东西,对事物有了个人的认识和了解。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由感性认

4、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达于思维。认识在低级阶段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表现为理论的。感性和理性的性质不同,但是不可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生活中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马上理解它,但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深刻地感觉它。例如,当我们背诵一些东西的时候,死记硬背之后我们记住了内容达到了感性的认识,但我们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往往在一段时间后就忘记了我们原来背过的东西。相反,如果我们理解了所要背诵的内容,即达到一种理性的认识,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这样背起来容易多了,而且也不容易忘记。同时,如果我们记不住又很难去理解。这就是毛泽东所

5、说的: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由感性到理性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对于任何认识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认识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的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需要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我们认识自然,抓住世界的规律,必须把它再运用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认识的不断深化,都必须基于实践这个基础。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电视、网络等信息传播渠道比比皆是,“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似乎

6、已经不在话下。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取得了“知”,经过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渠道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只有实践了的人才有更清楚更深刻的认识才有更大的能力,才是行动的巨人,而那些“秀才”或许永远只能是思想的巨人却只是行动的矮子。他们是经不起真正的考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常在学习,在各种活动中培养着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认识。然而我们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平,还有什么缺陷呢?这就需要我们到生活的实践中去检验自我。而有时候,考试就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实践。在这个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有些同学在考试中的弄虚作假是

7、万万取不得的。当然,我们更多的还需要在社会这个多彩的实践舞台上去获得更多的认识。“进得虎穴,方得虎子”。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并不是所有。我们不可以“只顾埋头苦干,从不抬头看路”我们应在不断的是实践和探索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接受信息并学会观察分析,形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做到知行统一,从而更好的向前发展。实践现真理,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实践与真理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中国革命、建设、乃至改革过程中都起着重大的指引作用,我们在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经验中证明了实践的真理。生活中从书本、老师、同学那里我们得到了一些学习方法技巧,而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技巧。在过去,实践论指引了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道路。在现在,它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科学内涵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细小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