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1.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574360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内容 摘要:经过20多年的 发展 ,我国民营 经济 取得了飞速发展,充分显示了制度事实上是一种经济要素。我国的制度创新空间和改革空间还很大,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种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和创新体系的建设,并充分调动民营 企业 家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业精神。关键词:民营经济 制度创新 比较优势 企业家精神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96年民营企业只有82万户,从业人员只有1171万人,注册资金只有3752亿元,而到2002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达到2

2、21万户,注册资金增加到21042亿万,从业人员已有上亿人。1995年与2001年相比,国有经济投资占全 社会 总投资的比重从%下降到%,而国内民营投资的比重由%上升到%。从民营经济的总产值来看,从1987年的5088亿元增家到1998年的57543亿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民营 科技 企业出口拉动作用明显,2001年深圳市民营科技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从1996年到2001年民营科技企业出口额年均增长75%。民营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日增,2001年,深圳市民营企业共上缴税收155多亿元,占全市税收的47%,税收的贡献约占半壁江山,民营科技企业从1996年至2001

3、年纳税年均增长73%。民营企业除了数量快速发展,实力大大增强以外,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还具有民营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域不断发展,民营企业经营形式日益多元化,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等特点。民营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2002年 中国 GDP增长率依然保持在8%的速度,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票市场却一直低迷,人们可能对这一反差很难理解。事实上,这是因为中国的GDP增长率的主要贡献者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根据有关统计,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产值占到GDP的65%,而我国 目前 股票市场的主要成分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0%以上,民营企业只占5%,而这两种

4、经济实体的业绩情况和发展趋势是不同的。可以看出民营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优于其他国有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也大大高于其他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所经营的行业也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十分密切的重要产业,如 电子 ,制药、化工、机电、软件、饲料、农业等。另外据统计,民营企业的资本收益效率是18%左右,而占有资本41%的国有资本收益率为5%左右。民营上市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理解中国股票市场与GDP的不同表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的民营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发展,充分显示了民营经济的巨大威力和对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作用,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生产关

5、系对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更使我们认识到制度事实上也是一种经济要素,在商品价值的创造中同样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而制度创新体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互动关系。我们一定要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的建设,因为我们的制度创新空间和改革的空间还很大,一旦这一生产要素被充分挖掘出来,我国的民营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我们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不仅在于劳动力价格,生产成本和内需市场、人口等有形东西,更在于制度方面的改革或创新空间所带来的新的推动力。这些制度包括私有财产的保护,企业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面我们展开讨论:私有财产的保护我国民法典草案中的物权法中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

6、条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物权法的内容, 法律 不仅保护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也同样保护私人所有权。在保护国家、集体、私人财产方面,物权法草案一视同仁。国家、集体、私人财产在法律上具有同等地位,侵犯哪一种财产都是违法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果不能形成一整套对财产予以确认和保护的规则,人们对财产权权利的实现和利益的享受不能确定,就很难产生投资的信心、置产的愿望和创业的动力,“民有恒产,始有恒心”。物权法草案提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无疑给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民间资本的“平等待遇” 问题 一直是民营投资者心中难言的痛。即将出台的物权法无疑是及时雨,为民营投资疏通了法制渠道。民营企业的发展

7、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企业产权制度是关于企业所拥有的产权如何界定、划分、保护的一系列规则。简单地说是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产权问题是民营企业最核心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控制关系,也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的治理模式,是企业其他制度的基础,所以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安排。我国现阶段的民营企业的产权由于 历史 、文化传统等原因,形成单一的封闭性的产权结构,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合一,这种产权模式在民营企业的创业时期有很大的优势,曾经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由于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这种单一、封闭的产权结构制约了企业的进一

8、步规模化发展,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使企业的决策缺乏合理的约束,不能形成 科学 和民主的决策机制。所以民营企业必须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建立开放式的产权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克服家族制的藩篱,摈斥家族管理的模式,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使企业能够科学决策和民主化管理,消除对个人的依赖性,降低企业的决策和经营风险,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规模化的发展。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竞争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因素,在完全没有竞争或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中,企业产品无替代性,经营者可以通过垄断的方式来增加利润收益,就不会刺激经营者增加努力与投入。所以除了关系到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必须彻底打

9、破政府和国家的垄断经营,对民营资本开放,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让它们与国有资本、外国资本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不仅是推动以前那些行政垄断或 自然 垄断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民营 经济 制度创新的比较优势面对我国民营经济 发展 的成就和发展的制度性要素,笔者想起了诺斯一句意味深重的话:技术的进步, 教育 投资的增长和资本的积累都不过是增长而不是增长的原因,对于经济增长,惟有制度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我国的制度创新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是因为我们的制度还很不完善,制度创新的空间还很大。我们清楚,所有的制度也不过是在规制着一部分或大部分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全部

10、的活动,剩下的经济活动肯定是在体制外进行的,而往往是这种体制外即民间的经济活动更能推动经济的增长,因为它们不在体制内,不受规范的制度约束,从而更真实、更有活力、更有效率。在当制度越来越完善的时候,经济活动主体开始逐步失去了活力,因为它们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现有的制度而生存,不再开拓生存空间,守成,短见,专家综合症开始成为它们的共同症状。中国 还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的经济体,特别是在过去20年处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时期。在转轨时期,许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更谈不上进一步规范化,特别是在西方发达经济的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框架和执行系统下的反差下,我国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似乎更为突出。对于发达经济来说,

11、它们的经济结构已是高度稳定了,所以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一个稳定的经济结构的维持和经济的增加。而对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的经济来说,经济结构是十分不稳定的,并且经济结构的变迁本身甚至就是经济增长所要实现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开发性和制度的创新空间更为重要,制度上的落后可能同时又是一种机会和优势,因为它恰恰有助于民间力量的增长和创新活动的增长。因此落后有落后的优势,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可以少付代价来 学习 别人现成的制度,而且因为我们不必承受制度的规范对高度变化的经济活动的负面 影响 ,从而在经济结构高度变化的阶段保持经济活力。所以在当前的经济转轨和发展过程中,制度的不规范会使我们的民间创新活动空间更宽

12、广。制度要创新,就要调动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当他们发现了现有体制的漏洞或者不完善的地方时,应当允许甚至鼓励他们充分捕捉由这种漏洞提供的获利机会。技术和制度上的突破与创新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民营 企业 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民营企业所主导的创业型经济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克服国有企业的种种不利影响并依然磅礴发展的基础。这显示了中国人摆脱传统体制后所爆发出来的制度创新空间、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企业家精神私有财产的保护,企业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制度要素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在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中发挥主

13、导作用,即使有再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也不能使民营经济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对我国民营企业家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做一下 总结 。企业家在很多方面与众不同,除了经验、专业、技巧、教育程度等客观人力资源外,还具有较强的主观人力资源,即企业家的精神,包括性格、心理素质和行为倾向上的各种特征。企业家通常拥有强烈的梦想和理想,有很强的自信心,更有一种冒险精神和不辞辛苦、日复一日工作的吃苦精神。企业家表现出客观的人际态度和处事 方法 ,十分注重 社会 关系 网络 ,对外通过各种关系整合必要的创业资源,对内通过精神感染和物质利益吸引员工。企业家必须有一种资源整合能力,没有资金不要紧,关键是要独具慧眼,能在

14、激烈的竞争中发现可以利用的资源,并加以优化组合。企业家对新东西十分敏感,经常能拿出有创意的产品和服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有紧迫感,注重实效。企业家不一定有高学历和许多专业知识,但他们具有学习的天赋和思考能力,能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有一流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企业家精神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各种比较优势中最大的一块优势资源,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新的经济体制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中所激发出来的企业创新活力,将是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发展的动力,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全世界企业家资源最多的国家,未来10年会是中国创业活动最活跃的10年,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发而不可收了,全球范围内的资金、人才和资源将向中国的民营企业聚集。参考 资料:1.中国全国工商联等联合编辑,中国私营经济年鉴M,香港经济导报社1996年版,中国私营经济年鉴M,中华工商联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私营经济年鉴M,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2.深圳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3.汪丁丁,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4.张宗和等,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 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