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573015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何开均 主体性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对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的要求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教师的教要落在学生的学上,要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一、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受教育的客体;对于解决教学任务的一

2、系列认识活动来说,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教育教学任务获得一定知识,能力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器。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因为再适宜的温度也不会把石头孵出小鸡来。 教师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能起多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如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学习时的一

3、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它包括知、情、意、行等多种心理成份。主要表现为浓厚的认知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意志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在于这些积极因素的参与学习。如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充耳不闻,这讲就等于零;教师布置阅读,学生置之不理;这阅读方法也就失灵。另外,很多操作性的练习、思考,都需要学生的实践,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环节都是不能完成的。总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学生的“学”是核心,只有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体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才有可能。而让学生很好发挥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发挥好真正的主导作用。二、实现教的方式

4、的转变对教师来说,进行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中提倡主体性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而主体性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则必须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主要体现在教师观念更新和教师角色转变两个方面。 1、要进行主体性教学,就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第一,要树立主体性学生观,确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主体性教学思想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的主体,这个主体就应百分之百被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必须突出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展示。第三,要进行主体性教学

5、,就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课本,对教师讲的内容,都要通过“思考、质疑、消化、吸收”这个过程,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2、要进行主体性教学,就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第一,教师是主体性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制订好教学目标,提高对教育对象的认识,认真钻研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程序。第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教学活动的开始到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师总是要充分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必须把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

6、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讲授、示范、指导,促使学生内化和运用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回答和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向着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3、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反对过于强调

7、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的进行都离不开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自由,是指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民主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谐是指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之间关系,师生达到交流、互动,安全是指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误。教师要担负起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责任。从教学一开始导入就借助于现代化视听手段,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精心的设计,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变得宽松、

8、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这就为继之而后主体能动性良好表现创造了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个观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4、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师生互动和交流,实现了对学生多元性、多元化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与有效的反馈,判断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给与明确、积极的评价。教师的这个评价要有鼓励性,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也要很好的保存学生的自信心。三、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主体性教学一个主旨,是一个主要目

9、标。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体性教学也要求转变学习方式,而要转变学习方式,主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解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教师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包括我们教师,学习是学生的自我建构过程,那就要求学生要参与课堂教学,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有效参与,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的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参与。积极参与主要有几个表现:情绪饱满。学生主要

10、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交往互动。学生的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参与面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而不是少数学生。有效参与有五种表现:学社为能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获得学习策略。机会充分。创新素质得到培养。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主体参与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和谐统一。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了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或者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纲的问

11、题,阅读教材,归纳总结,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增强,学习品质才能得到培养。 3、恰当的选择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主体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实际和内容,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设计必须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上。这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如果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很难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探讨,很容易就将其归纳概括出来。 4、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获得知识。传统教育把知识看作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它关心的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现代教育则把知识看作一种过程,它除关心所传授的知识数量外,更关心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几个核心问题,学生都不能一下子得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交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归纳、概括、总结出问题结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的是指导、引导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