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资料.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57019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说明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设计说明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设计说明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设计说明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设计说明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说明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说明资料.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说明资料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临海市博物馆设计说明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2) 3) 4) 及附图5) 临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临文广新 51号)文件6) 二、总体布局1 项目概况临海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南接台州市,西邻仙居县,北接天台县及三门县。临海市是经济、旅游、文化综合发展的中等城市,是以文化环境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本项目基地处于临海市新区灵湖湖畔,北靠临海入城主干道临海大道,东与曹家肆水街(规划商住小区)相邻,西侧为湖滨公园,南侧为灵湖湖面,博物馆规划选址在提供的用地范围内布置,基地位于灵

2、湖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2 选址确立本命题是在30亩的范围内由设计者自由选定10亩,用来设计博物馆建筑体量。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构思都首先需要一个合理的选址作为保证。2.1周边控制性因素分析当前周边对选址结论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临海大道、灵湖、曹家肆水街、沿湖广场景观带和周边现有建筑,包括宾馆、居住建筑和体育馆等。临海大道决定了建筑北立面将被作为一个城市形象立面,地块南面的灵湖决定建筑南立面和沿湖的外部空间必须开放和亲切,东部的曹家肆水街是博物馆需要呼应的建筑群体,西面的广场群会带来很多步行的人流,而周边建筑体量和色彩又是博物馆必须融合的因素。另外对选址结论有影响的其它因素还有

3、整个临海市的城市轴线和灵江的走势等。临海的轴线收头于灵湖,博物馆选址在这条轴线一侧作为点缀,因此建筑的脉络和走势需要和它发生联系;灵江作为临海城市的母亲河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也是建立临海江南水乡格局的前提,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反映这种城市和河流的关系。2.2选址总体思路和原则从设计的全局出发,把选址工作置于临海古城和灵湖这一景区的大背景下,同时考虑到博览建筑发展的世界性趋势,有以下原则在选址中需要有所体现:选址应考虑节能节地的原则。在满足建筑自身使用需求的同时,最好能兼顾到为城市贡献更多的环境和活动场所,达到各方面效益的最佳优化。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则要考虑绿色生态,尽可能使用较少的能源

4、就能满足日常的需要,营造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选址应有助于在灵湖边形成场所。选址不应简单放下建筑即可,而是要努力和周边各建筑和环境要素一起,或界定、或围合、或占据,把外部领域变成对城市具有空间意义的场所,形成公共记忆而最终达到公共建筑应有的可识别性。选址应考虑城市大的交通系统运作。当前临海大道担负了城市交通这一重要角色,博物馆的选址应有利于城市整体的交通,合理安排出入口和停车等。选址应有利于施工过程中一期和二期部分的分离和连接。考虑到分期建设,在将来施工二期的时候要尽可能少地触动现有的建筑物,而且从形象上也不宜影响主体建筑的整体感。2.3多方案的比较和取舍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列举了各种可能性并做了对

5、比分析。选址占据基地北部的情况。方案优点在于临湖区域会形成大量的沿湖环境,室外活动场所因为建筑对城市喧闹的阻隔而相对安静;建筑因为离主要道路近而形象突出。缺点在于入口序列短,无法形成观展的心理转换,同时交通疏散因为距离道路过近而不佳,对城市道路形成压力。选址占据基地南部(对绿化路)的情况。方案优点在于博物馆的入口形成序列,从绿化路过来的角度看形成建筑实体对景。缺点在于和曹家肆水街建筑群以及城市广场群之间缺乏关系,场地和建筑都成为线性的形态。选址占据基地东部的情况。方案优点在于把尽可能多的用地归还给城市,扩大了现有的城市广场群,博物馆建筑成为曹家肆水街在城市肌理上的延续。缺点在于建筑自身用地过于

6、局促,二期无法合理展开。选址占据基地中心的情况。方案优点在于建筑占据了基地的中心位置,形象非常突出从而很好体现了公共建筑的标志性。缺点在于室外空间被分割的散碎无法很好使用,同时纪念性过强的位置又使得博物馆和周边城市环境要素无法和谐与合作。2.4选址的最终定案最终本方案在大局观上做出取舍,并选择在基地的西面展开。理由如下:经过合理的体量安排,博物馆和曹家肆水街的建筑群面正确格局,能够使二者中间让出的大片空地被围合成大城市环境中的“城市客厅”,符合博物馆建筑建筑发展的趋势。从绿化路的角度看,能够避免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对冲,在临海大道和湖面之间留出一条宽阔的视觉通廊。从一二期的关系上看,能够把二期建

7、筑安排在地块的西侧边缘,同时把二期对着湖面的面宽收窄,这样从各个角度看无论建不建二期对于建筑形象影响都很小,且利于分期施工。唯一有较大改变的是建筑西立面,在建设二期后建筑形象二层及以下部分会改变。3 基地交通组织整个基地人车的主入口采取和绿化路对位处安排,引入基地后车辆就近在停车场安排停放,人流则按照前来目的不同开始分流:来游玩的人群从东侧和湖岸建筑的斜面处经过台阶上至建筑的侧面和顶部,体验爬城墙的趣味,并在三层顶部有屋顶草坪和灰空间作为室外休息的场所;来观展的人群则经过角部的入口广场进入博物馆开始参观。另外一处人流是从西部广场群方向来,这里基本都是步行人群,有一部分顺着西侧的斜面爬上城墙,另

8、外一些则经过博物馆南侧预留的沿湖道路穿过基地。4一二期分布一期部分呈L形,城市界面方而实,自然界面曲而虚,展览功能的休息空间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辅助空间则安排在封闭的体量中;二期部分从形体上和一期脱开而自成体系并经过错开的通廊联系一期,一期和二期相对独立又在形式上强烈呼应,符合一二期和谐和独立建设的设计要求。三、建筑构思与设计1 功能分区:博物馆建筑分为三层,底层部分包括门厅、服务空间、办公、设备、学术交流中心和临时展厅,二层是临海发展史馆、文物精品陈列馆、会议图书和贵宾接待,三层是各种库房和休闲娱乐部分。楼顶和侧面大台阶为观景平台。二期有两层,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书画展馆,经过通廊和一

9、期部分相连。2 形体空间构思:2.1 双城记从临海博物馆这一建筑的定性来看,它同时具有现代和古代的双重特性:博物馆是城市居民集体记忆的载体,从而带有浓厚的文化传承性和古代的痕迹;而作为现代社会人们活动交流的场所,博物馆又不能被视为单纯静态的古董来欣赏,而更应该体现时代的精神。这种看上去内在的矛盾成为我们构思的主旨而出现这种“双城”:2.1.1造型上,需要一个古代的城市来体现临海古城的沧桑和历史凝重感,因此倾斜而露出地面一角的古城墙就成为最显眼的建筑语言,并在设计中多处重复;还需要一个现代的城市体现临海人现代取得的成就和日常的城市生活气息,因此端正的钢和玻璃的现代之城就和倾斜的石头古城穿插在一起

10、。反过来的球体壳面顶盖是融合二者的重要过渡:从形象上它是古代大屋顶的抽象符号,从它是球壳一部分和金属材料而言又是非常现代的建筑语言。2.1.2流线上,“古城”的流线是登临城墙的过程,从西侧广场方向和临湖方向都能够开始登临,同时综合美观和便利两方面的考虑在其东侧开一狭缝内置楼梯,这样就能够从大草坪方向方便登临;“现代城”的流线是从“古城”角部45度断裂处进入,经过内部垂直交通上下,贯穿这个垂直体系的是圆形的中庭。2.1.3 双城之间并非简单的并置,在两个城的任何一个中行走,都会看到另一个城上人的活动,人的行走和活动也作为展品被展示了出来。这两个城,一虚一实,一柔一刚,并分别对应湖面水景和城市环境

11、,赋予建筑复杂有趣的个性。2.2 墙和水临海的历史,概括起来是和墙与水两种元素分不开的,因水患而立城墙,竟然能够形成当地的文化要素,这一点非常可贵。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并重复运用墙和水的质感对比强化场所的特征,并和环境取得既对比又和谐的微妙关系。2.2.1 墙体被用来隔断城市道路的喧嚣,同时因为象征古城而做成大实面,呈现“L”形围合建筑空间;同时因为做成倾斜的古城遗址形态,对建筑实体的围合感更加强烈。2.2.2西侧和南侧立面因为面向景观而采用“S”形水体围合,一方面是护城河的再现,一方面暗示了临海因水生墙的特性。建筑的南立面为了和水取得最和谐的关系做成一个整体的三重波浪退台,不但能够形成多重观

12、景平台还酷似水的波浪,玻璃上的片板和玻璃轮廓上有微差,因此光影上更显水波的趣味。2.3 星空根据对国内外大量优秀博物馆的调研得知,现代博物馆已经从单纯的展览功能变成具备大量公共空间的令人流连的场所,博物馆自身的博览性质相对削弱,教育群众的功能也从单方面说教为主转变为休闲体验为主。来访者在体验建筑和亲自的模拟操作中了解一个博物馆,了解一个城市。因此,一个优秀的博物馆首先应该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即使不来看展览的人也能找到一个来玩的理由;存在于展品和建筑物自身之间的界限也消解掉了,建筑自身也成为最大的展品和城市名片。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结合自己的方案在设计中巧妙地引入“星空”这一浪漫而富有永恒感的主题。

13、从入口处进入建筑,在经过一层前厅之后来到圆形的中庭,抬头看去是反向的球面上密布的菱形洞口透过的点点日光,在白天的时候体验星空这一我们亘古不变都在追寻和幻想的景象。白天和黑夜,历史和现代,永恒和短暂之间的强烈对比产生了场所精神。2.4 缝合沿湖景观的纽扣当前的灵湖沿湖建筑包括外观酷似贝壳的体育馆、现代风格和高度色彩各异的宾馆和住宅构成。在现状中不能形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沿湖大的展开立面。博物馆得天独厚的选址正是赋予它这个重要的责任。在这么多建筑构成的群体中,无论从建筑质量、建筑类型的重要性美观程度和体量独立性等各方面说,最重要和突出的建筑无疑是体育馆。在当前周边邻居联系不够的现状中,博物馆的体量、

14、造型和色彩无法照顾到所有建筑,因此我们做出大手笔的取舍,抓住体育馆不放,让博物馆和体育馆成为沿湖景观的“两极”,而让大量性住宅和高层宾馆成为二者的背景。为了体现中国的阴阳和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我们截取了体育馆球面的一部分并维持投影面的矩形,反过来放在“星空”之上,在博物馆和体育馆之间形成正负形的呼应,至于由此引起的传统大屋顶或者风帆的联想,则是博物馆作为文化符号方面的价值了。四、环境规划与设计在建筑入口处,我们用模拟城墙倾斜的建筑片段和建筑主体一起围合出入口广场,从视觉上这个片段明显是建筑入口掏出来的体量淹没于地下,另一方面这样的处理又扩大了建筑自身的领域,给角部入口以限定和缓冲。从临海大背景

15、出发,环境设计中用人工溪流环绕建筑一期部分,在建筑临水一侧的水体采用灵江的抽象形式,而且在水岸一些局部的石头上做出文化符号和历史故事片段,这段水体我们称之为“小灵江”,象征临海的历史和灵江的密切关系。在一期的时候水体环绕建筑,有围城之感;二期修建的过程中它又能够隔开一二期的场地减少干扰;在二期建好的时候小灵江又从建筑内部贯穿,因此这样的处理巧妙运用水这种柔性的界面一举多得地处理了许多矛盾。其余场地的设计都做了简洁大方的处理,采用高度不等的片墙穿插不同植被,这样能够具有较强的几何性呼应主体,而且城墙片段也暗示临海悠远的历史。五、亮灯工程1 建筑亮化设计按照平时模式和节日模式分别处理、集中控制并单独计量内容。2 照明的安排充分突出博物馆的轮廓线,并根据博物馆的冷灰色调安排相近光色。3 建筑物以外的灯光会根据环境绿化和小品等要素显露或遮挡统一设计。结构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 本院有关工种提供的设计资料2 工程所在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55KN/基本雪压:0.35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