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缠身被人遗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56642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病缠身被人遗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病缠身被人遗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病缠身被人遗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病缠身被人遗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病缠身被人遗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病缠身被人遗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病缠身被人遗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病”缠身被人遗忘 陕西工人文化宫路在何方?鄢山宇 阎冬 2011/1/4来源: 陕西工人报临渭区工人俱乐部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运作机制的更替,以及人们娱乐方式的多元 化,曾承载了几代人幸福业余生活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在不知不觉间淡出了职 工群众的生活。作为工会所属的社团所有制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是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工会组织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重要载体,也是工 会组织贯彻工作方针,维护职工群众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在计划经济时代, 工人文化宫以其先进而丰富的文体活动充实着职工群众的业余生活,满足了职工 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而成为最具活力和最有吸引力

2、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 时代的变迁,职工群众文化娱乐形式的多元化,工人文化宫已失去了往日的优势。 是什么让文化宫走入冷清之中?是什么阻碍了文化宫的发展?围绕工人文化宫 遭遇的难题和困惑,记者从今年 9 月起,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全省十几 个县区,广泛接触工会干部、文化宫从业人员和一线职工,就工人文化宫俱乐部 的现状、发展方向、改革创新等问题展开详尽的调查。工人文化宫:渐成“被遗忘的角落”现在走在大街上,如果询问 10个人,你去文化宫吗?其中就会有 9 个回答 是否定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文化娱乐多元化作用 的渗透下,KTV、歌厅、咖啡屋、影剧院这些文化娱乐新贵已

3、走进寻常百姓家, 成为普通大众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曾经承载着职工文化娱乐的工人文化宫俱乐 部,却因自身功能的弱化渐渐地走入冷清之中,成为被当代职工群众遗忘的角落。渭南市临渭区工人俱乐部(原渭南市文化宫),位于临渭区南塘路 38 号。 在南塘路不远处就是渭南市比较繁华的东风大街。从地理位置上看,临渭区工人 俱乐部可以说是处在城市的“黄金”地段,但它的招牌却过于“低调”。在南塘 路沿街众多商铺让人眼花缭乱的招牌中,如果不是挨家挨户地找,记者很难找到 工人俱乐部的牌子。在一位附近居民的引导下,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首先映入 眼帘的竟是“临渭区招待所”的牌子,而“工人俱乐部”的牌子,却半遮半掩地 藏在一扇

4、旧铁门的里面。正值深秋,踩着飘零的落叶,一走进俱乐部活动楼,打着补丁的大门已经泛 黄,窗户上的玻璃没有一块是完整的,写着“舞厅”二字的招牌孤零零地挂在大 门上,一把生锈的大锁告诉人们这儿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使用了。在俱乐部附近居 住的刘大爷说:“这儿原来是舞厅,以前晚上来跳舞的摩托车都把院子停得满满 的。”在记者眼前,这栋曾经无比热闹的舞厅已与废墟相差无几!“俱乐部早已 不存在,除了一个招待所,里面啥都没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临渭区工人俱乐部的尴尬遭遇,基本是我省大多数县(区)工人文化宫俱乐 部现状的一个缩影。追寻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由盛到衰、由辉煌到冷清的变化轨迹, 罩在工人文化宫头上绚丽的

5、光环,仍闪耀在历史的进程中,在向我们昭示着什么, 诉说什么。1950年 5 月1 日,由毛泽东主席命名并亲笔题写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 宫”正式对外开放,从此全国各地掀起了工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的一个高潮。各 地政府把城市最好的位置和地段,用来建设工人文化活动阵地,一座座崭新的工 人文化宫俱乐部在大江南北拔地而起,成为当时中国城市最亮丽的风景。我省的 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大都建立于 50年代末期。上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社会上 娱乐活动场所有限,工人文化宫一直是我省职工群众的文化活动的中心。作为全 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人文化宫由政府财政和主管工会拨款建立,并保持常年的 经费维持,有力地保证

6、了文化宫的正常运行。文化宫里有图书阅览室、影剧厅和 体育场地,是职工下班后最好的去处,戏剧、棋牌、音乐、绘画等这些职工协会 应运而生,文体活动一个接一个红红火火的。工人文化宫理所当然地成为职工群 众学习、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各地和企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 地。然而,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这个职工群众的乐园, 已失去了往日耀眼的光环。据省总工会相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省各地共有 文化宫俱乐部 82 个,其中市级 8 个,这并不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人文化宫 俱乐部在内。据调查,西安、铜川等7 个中心城市的文化宫在经费紧张、设施陈 旧、人员不齐等客观条件下,充分利

7、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多种形式地开展职工文 体活动,在艰难中发挥着“职工乐园和学校”的作用。志丹、绥德、洛南等极少 一部分县(区)通过政府投资或者资产置换,盖起了新的俱乐部大楼,在强化职 工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活动,为推动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工 人文化阵地作用;勉县、潼关、临潼等县(区)俱乐部靠出租场地来弥补经费的 不足,勉强开展一些活动,在极其困难中保持着阵地不丢、活动不断;华县、周 至、平利等部分县(区)的工人俱乐部在城市改造和拆迁中被无情拆除,连阵地 都没有,还怎么发挥作用?凤县、洛川等县的工人俱乐部迫于本身现状和外部形 势,最终走上无奈关闭的悲惨结局。目前我省各地工人文化宫俱

8、乐部因各种原因 被占用,处于无场地、无资金、无人员的有近20 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宫”。谈起工人文化宫的变迁,今年已 60岁的宝鸡交通系统退休职工胡荣生感慨 万千。他说,他第一次到工人文化宫,还在读小学。那时候家在西关,基本上每 个周末,爸爸都会骑上自行车,带着他到工人文化宫玩。当年,宝鸡市工人文化 宫建起电影院,在宝鸡全市可是一大新闻,因为当时宝鸡市还没有电影院。周末 想到文化宫看场电影,如果没有单位发的团体票,在售票窗口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能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也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也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除了 电影院,文化宫里还有游乐场、游泳馆,都是大人小孩喜欢的活动。文化宫还经 常举行

9、篮球、排球以及摔跤比赛、象棋比赛。胡师傅说他喜欢下棋,就是在文化 宫学到的。当年宝鸡青年找对象的时候,到文化宫看场电影是必选节目。文化宫 旁边就是最繁荣的经二路,看完电影还会去逛逛街,也蛮浪漫。胡师傅说:“现 在退休了,空闲时间多了,反而不常来文化宫。我感觉文化宫好像也老了,跟不 上时代的节奏!”从胡师傅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在长达 30 多年的时间里,只要 一提起“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很多职工群众会露出一脸向往、无比幸福的表情。 因为对他们来说,那里是一座精神乐园,文化宫不仅带给他们的是业余生活的丰 富和快乐,而且有许多人的爱情就发生在那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人文化宫 是一个时代、几代人娱乐生

10、活的代名词。而如今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却呈现一 片冷清和无奈,甚至有的“堕落”为美容美发中心,在艰难度日中回味着昔日的 辉煌。这个“职工的乐园和学校”的公益场所,何以到了如此尴尬的地位?她生存 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从时代的发展变化来看,工人文化宫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广大职工群众 娱乐、学习需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工人文化宫在 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娱乐中已失去了自己的优势。曾几何时,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是职工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最集中、最红火的场 所,且多居城市的繁华地段。那时的工人文化宫既有文艺演出,也有职工夜校; 既有专业团体演出,也有群众性活动。为丰富职工群众业余生活,提高

11、职工素质, 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但如今的工人文化宫却遇到了发展的难题和困惑,是什么让文化宫走入冷清 之中?是什么阻碍了文化宫的发展?困扰工人文化宫发展的根本问题又是什 么?记者对此展开了相关调查。发展资金缺乏是困扰文化宫发展的根源之一从上世纪 80年代起,各地工人文化宫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政府在经济 上“断奶”,使文化宫从财政拨款“养”的事业单位到“找饭吃”的自负盈亏单 位。西安市边家村工人文化宫 2009年账面收入是 469万元,其中通过出租沿街 门面和院内部分办公场地收入约 200 万元,其他方面活动收入约 250 万元。在支 付职工工资、福利,场地维护、日常支出、开展活动、清理各种债务后,

12、账上实 际上已经没有剩余的钱了。边家村工人文化宫主任高永军说:“支出当中还不包 括水电、税收和折旧。”还有由于物价上涨、劳动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实际是 在亏损中。”临潼区工人俱乐部成立于 1976年,自 1994 年俱乐部被区上列为自收自支事 业单位后,俱乐部一直靠出租 23 间门面房支撑职工工资。自从工会给其“断奶” 后,俱乐部就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从 1991 年到 2007年,俱乐部共欠职工工资 80 余万元。“财政一断奶,我们只能采用以商养文的办法,把一部分 场地租赁出去,通过租金来解决各项开支。虽然不太情愿,但大家也都觉得是没 有办法的办法。”临潼区工人俱乐部主任李养明告诉记者。“工

13、人文化宫既面临 生存压力,又要搞好社会公益活动,可是我们连职工工资都发不了,还怎么搞公 益活动呢?”李养明有苦难言。财政拨款“断奶”后,我省多数工人文化宫俱乐部都像临潼区一样,选择 “以商养人”、“以商养文”的办法来解决开展公益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破墙 开店、出租场地,再到后来的文化宫整体转让,一些地方文化宫变成了商品市场, 或改成娱乐中心。尽管文化宫有一部分有偿收入,但还是不能改变工人文化宫经 济拮据的局面。再加上要维持日常运营,工人文化宫基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放 开手脚组织活动。记者通过调查得知,长期以来,工人文化宫一直被定位为城市公共公益性文 化事业单位,其大多数场馆基本上免费向市民开放

14、。各地工人文化宫一方面既要 自负盈亏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又要承担公益性服务项目。文化宫是公益性 文化事业单位,却无法取得与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 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属性,文化宫不能像企业一样进行贷款融资,资 金短缺问题导致了工人文化宫事业的日渐衰败。TmiJ时代改变了 文化宫还是老三样西安市边家村工人文化宫地处城区,曾是西安最红火的文化宫之一。近年来, 开展活动不外乎是放电影、搞小型活动,电影放映队还搞得有声有色。富平县俱 乐部、西安市土门俱乐部文化娱乐活动一年搞不了几次,办学校、幼儿园却口碑 不错。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之所以不吸引人,一个原因就是活动越来越少,

15、就是搞 活动也是“老三样”。在西安某国企上班的杨先生告诉记者,近 20年来,他几乎再没走进过工人 文化宫。每次,路过的时候会忍不住看一看:“样子没怎么变,不过萧条了很多。” 如今社会上的娱乐活动这么丰富,而文化宫几乎没变,活动项目还是老三样:电 影、图书、羽毛球和乒乓球,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会愿意去呢?工人文化宫是计划 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文化宫原有的运作模式在新的 经济体制下显得难以适应,再加上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日益提高,社会上娱乐形 式丰富多彩,工人文化宫却游离在过去的服务形式中,对日益追求新形式的文娱 活动的职工而言,文化宫无疑已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和亲活力。当年的“吹

16、拉弹唱,打球照相”,工人文化宫几乎包揽了职工的文化娱乐活 动的全部。职工群众在这里娱乐玩耍,体会乐园的乐趣;在这里参加培训,进行 技能“充电”,接受特殊教育。如今,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提高,群众日益增长 的文化娱乐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各种社会文化事业的 空前发展,使得步履蹒跚的文化宫赶不上趟儿了。人才流失也是文化宫衰落重要原因前几年,西安市纺织城文化宫曾招收过一批大学生,但因为待遇、个人发展 等原因,最终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来。有二十多年文化宫工作经历的西安纺织城 工人文化宫主任杨敏建深有感触地说:“迫于用人上的经济压力,大部分工人文 化宫根本不敢聘用专业人才,而一些愿意到工人文化宫工作、年纪比较大的人, 又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这道门槛而被挡在门外,致使工人文化宫专业人才长期青 黄不接。”由于经费问题,面对职工不断提高的需求,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的硬件 却不能及时更新,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职工文化事业面临设施落后,人才断层、 后继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