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56469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城关一中 刘黎安物理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地,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两者如何融洽地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教

2、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己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上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一切参与活动,肯定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积极实践得出的一切结论,肯定赞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创新、发现的行为和活动。有魅力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动性,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获。一、教学中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成

3、功与否,学生是否有兴趣积极参与学习,很大程度取决于一节课的开头。开头要设置情境,引人入胜,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后面的进程就较易展开。在设置情境时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吸引学生,利用实物、图片、媒体、实验、生活常识等创设良好学习氛围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记得以往在教杠杆一节课时,教师讲学生听,一节课下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是省力杠杆那些是费力杠杆,几乎一多半回答不上来。今年再教这节课时,一开始我就从袋子一一拿出从家中带来的钳子、剪刀、筷子、核桃夹子、镊子等这些工具,询问他们见过没有用过没有。从学生热情的回答中,已经看出他们迫切想学习今天的新课。趁热打铁告

4、诉他们这些工具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杠杆。学生交流这些工具的使用,教师进一步引导出关于杠杆的五个要素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寻找支点在哪?动力、阻力分别加在什么地方?二、教学中学会质疑,鼓励创新精神,使学生亲历亲为。课堂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同时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并积极引导学生从实验、实践活动出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乐于质疑,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教师既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也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题的方法:一是从旧知

5、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提出问题;二是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三是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学生掌握了这些质疑问题的方法后,就会提出许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问题,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兴趣,进一步吸收和消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能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敢想、善思、敢于标新立异,增强创新能力。还是以杠杆为例,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这一实验,我先要求学生讨论关于这一探究课题有没有不理解的,学生之间自问自答,首先联系已有的知识对不理解的问题做一解决。然后我进一步抛出为什么书中提到要在水平位置平衡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动手实践,寻找突破口。找到

6、我想要的答案当学生探究完平衡条件后,我再一次拿出这些工具,要求他们重新认识并使用这些工具,提示他们这些工具的使用场合不同,为什么?并以课后题各种剪刀为例,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提问、学生的辩论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通过一节课的努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认识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再让举例说明那些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就不会没有什么可说了。三、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创设宽松氛围,是学生愿学、乐学。“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透彻,融会

7、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在近一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按照渭南市教育研究所郭九胜老师指导的三个“不讲”原则: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学会的,不讲;凡是学生自己会说的,通过思考学会的,不讲;凡是老师讲了学生也听不懂的,不讲。通过实践我发现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学生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会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求知欲、挑战

8、性、想象力等。教师要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中,要对学生活动的结果适时地加以积极评价,对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思维的闪光点和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要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生自主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思维在创造精神的鼓舞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力争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理念,扎实地体现出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究设置的意义,开放学生的行为空间,着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城关一中 刘 黎 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