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说课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55524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数的认识》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倒数的认识说课稿忻城县实验小学 陈秀凤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P28-29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倒数这局部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观察乘积是1的几组数的特点引导同学认识倒数,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这局部内容是分数除法计算的关键,它沟通了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让同学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让同学主动参与观察、猜想、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 3. 通过自主探索、

2、合作交流,培养同学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 四 ) 教学重点和难点 倒数的引入是为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熟练掌握求一个数(包括分数、小数、自然数等)的倒数的法,教学的难点是协助同学理解倒数的意义,尤其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同学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同学自身组织学习资料,给同学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同学的自主性,允许同学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胜利,特别是注重情境的创设,如创设 “找朋友”、 “我来当名医”、“火眼金睛”等情境,以平等宽容

3、的态度激起同学的探究热情。 三、说学法 (一)观察、比较的方法。 倒数的意义是从几组乘积是1的算式引入的,因此,指导同学进行有效的观察比较这几组算式的一起点和不同点可以进一步培养同学的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倒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识记。 (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本课的局部教学环节的实施采用放手让同学自由讨论、相互交流的方式,这样就提高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同学间的互补作用,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自学尝试的方法。 在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的学习中,指导同学自学和尝试性的解答,最后再引导同学对照课本,进行比较,促使同学仔细认真阅读课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同

4、学的创新精神和发明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一) 复习引入 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教师口头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是根据我的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设计的,这就是对学生倾听的培养。也省时高效的进行了复习就知。也为突出本课重点 和难点做准备。上课就揭示课题,开门见山,有利于在一节课的最佳时域直奔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只有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疑难症结,把握学生跳动的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地下功夫。这样直奔主题,一是可节省教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二是对本节课的旧知识学生几乎不存在什么计算上的问题。我想降低课始的起点,使学生产生安全的心理,全身心投入学习 (二)

5、 探究发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为了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上让学生以生问生答的形式进行,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开始是提出整数、真分数、假分数,接着想到带分数、小数,进一步想到两个特例1和0, 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并且在说明理

6、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都得0,不可能得到1”这两个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本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学生自己进行了充分的辩论,让我惊喜万分,感到十分高兴,我觉的是本课最大的收获,在学生的辩论在,连我都充满了激情。我想,在教学中需要我充分预设,放开手脚,这样定能让我的课堂焕发精彩。(三) 理解应用我之所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在练习中提高。这些洗头都是紧紧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而设计的。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对实际应用能力。(四) 归纳总结该环节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