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聪聪.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55354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聪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聪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聪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聪聪.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聪聪.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聪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聪聪.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写作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终究会成为落后的民族。民族的振兴靠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创新精神产品的独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写作能力,尤为重要。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作文指导时讲究虚,作文评点时注重粗,并适当增加自命题和半命题的练习力度,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

2、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但切不可多讲理论,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 一、 创设写作情境,诱发创新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激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诱

3、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爱心激趣。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喜欢他(她)所教的学科,不喜欢某位教师,就不喜欢他(她)所教的学科。学习效果就差。由此可见,只要教师真正发自内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达到情感的沟通,就会感情交融,为求知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用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体态、一句表扬的话语。调动学习写作兴趣,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走向写作的成功之路。 美学激趣。艺术精品都是作者灵感的结晶,都具有独创性,又展示了作者的个性风采。艺术欣赏的教育可与音乐、美术教师联手,还应专门开设文

4、学作品欣赏课,让学生多接触优秀中外诗文和科幻作品,以张扬学生对末来的幻想般的追求之心。美学知识的传授及熏陶,能陶治学生情操、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学生的人格。音乐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它的本身就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写作课上,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曲回家或一曲献给爱丽丝,使学生沉浸在用心的倾听和欣赏中,体会到音乐中美的感染力,调动了自己全部激情与心智,激发了无穷的想象力,达到写作创新的最佳情境。活动激趣。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写作的能力。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观察、多角度审题、构思、讨论、评论等机会。努力创设活动情境

5、,为学生写作灵感的迸发创造条件。还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观察生活,不断寻求作文的源头活水,取得作文的第一手素材,如:校内组织元旦联欢、中秋赏月、讲演比赛、知识竞赛;校外参观历史陈列室、访问英雄人物、老垦荒队员,到社会上搞调查,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联想、边体验生活,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学生也就能写出具有新意的习作。 二、 回味美妙瞬间,点燃创新之火。 瞬间的美妙往往源于我们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入微感觉的调动,只有通过想象,让自己进入那一瞬间的情境中,指出回味真实情感,感受到其中的滋味。影子的习作就抓住了一个漆黑的夜晚,“耳边传来阵阵沙沙

6、的声音,怪吓人的,“我”的心怦怦直跳。渐渐地,我看到了前边晃动一个黑乎乎的女人影子。”这时,小作者通过想象,写出来极美妙的瞬间。考试之后一文作者捕捉了“我”考试失利后的瞬间,用被书本知识弄昏了头的大脑去感知教室内外同学们的表现,导致一个个“错觉”的诞生。教材中我们学过的名家范文更是我们学习、品味的典范。如口技中忽而群声响起、忽而万籁俱寂的写声之美,社戏中春夜出航的嗅觉之妙,春中百花争春的色彩之艳,背景中买桔子的真挚之情的精彩片断,其真实细腻的感觉技巧令人怦然心动,促人揣摩借鉴。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绪,天马行空;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选材精当、行文简

7、洁等;扬弃作文的“八股遗风”和必须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席勒化倾向”;集体评点时不过于注重“细枝末叶”,给作文评价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 三、 培养创新思维,教给创新方法。 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表明学生的创造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疑,能使思维不断深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在教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名家名篇开头或结尾文章的结构,或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删改,让学生进行比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散文化的构思,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结局的出人意料,文体的匠心独运,科技成果的形象描述,时代发展的超前预测,社会生活

8、的夸张介绍,广告艺术的嫁接,文学意识的引进,文学话语的运用,特殊句式的点化等,均能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作文中有令人鼓舞的表现,如1999年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构思就特别,采用了“广告”的形式;学生作文还可学用如下文学话语;拖住青春的尾巴、抖落一地人眼珠来、她脸上噼哩啪啦盛开出一片粉嫩的桃花来、高蝉正用一枝鸣、说不出哪一处伤口在轻轻轻轻的痛、“只见山、在左、在右、在前、在后、在脚下,在额顶。” 逆向思维是一种突破习惯性,常规性思维的反向思维方法。创新的火花,大多是从逆向思维中迸发的。发散思维能够提高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去酿造创新

9、的“美酒”。 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这最不利于创新。如杨振宁博士在一次学术报告上的发问“?”,在座的专家、教授和大学生们竟无人敢答。 要引导学生走出狭小天地,放眼世界和未来:举办读书报告会、时事讲座;选写如下文题:我主张的中美关系、俄罗斯衰落了吗?21世纪世界的格局、月球村漫想、与火星人的对话 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材料,进行多观点提炼:如利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可提炼如下观点:愚公不愚、守旧的愚公、“根”的魅力、愚公,后继有人、愚公与战争。 同时, 教会学生利用物象或文字进行有意想象和再生性想象的训练。夏丐尊就能从“落叶”一词中“认”出“无常、寂寞”等意蕴和情味。

10、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时空转换:小说减去十岁;角色错位;散文我儿子一家;借助神力:现代神话故事,作文我是玉皇大帝;梦幻设计:作文2050年的中国。 四、 多给学生鼓励,帮助树立信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这种情趣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联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是有信心。教师在批阅、评改、学生互评作文时,要多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多肯定写作中的创新之处,多提优点,少指缺点,多给一点鼓励,少给一点斥责。哪怕是精湛的一个词、精妙的一句话、精彩的一个段,独具匠心的开头,画龙点睛的结尾,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增强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