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科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546871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科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学科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学科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让学科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让学科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科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科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1 让数学学科教育也成为立德树人的基石 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新宅小学:王茂【内容摘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德准则,但是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做到,要用良好的品德来树立人的良好行为就更为重要了 ;学科教育就能很好地发挥其优势,让立德树人在学科教育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关键字】 数学学科 教育 立德树人【正文】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们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未来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

2、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教育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了最前面、最重要的位置。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育,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搏击教育之长空,培育社会之幼苗。“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知识与智慧需要他们来继承与发展。培养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作他们的良师益友;言传身教,使他们将来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十八大将“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

3、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要想让每位学生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从不同的途径来获得,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科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良好途径”如何激发学科知识的魅力呢?让书本知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就需要教师来操作了,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唤醒知识固有的生命力:唤醒学生本质的天然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美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脱离了基础学科这个载体,德育就会日益形式化,学科教育也就成为纯粹的知识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很容易被忽视,一些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考出高分,而忽视了对学生品格的教育,使得

4、学生成为了“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长久下去学校教育就失去了固有的本能。德育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落实学科教育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经本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了。如何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呢?我将从“激发教师的教学生命力,让知识成为生命之本”、 “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主动力, 唤醒学生的天然学科的热情”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滋生学习自在的的美好道德”三个方面来阐述。一、 激发教师的教学生命力,让知识成为生命之本。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

5、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6、。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是其重要的一条是依靠教师来完成的,一个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固有知识的生命,让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学得起劲,学科知识和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人是对象,传授知识并用知识培养人这是铁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教学的关键,当我们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传授给学生后,他们为什么没有表现出获取知识的智慧呢?对知识的精讲多练是否就意味着教学的完成,是否就已发挥出知识的所有价值呢? 总所周知,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每一种知识都是要让学习者领悟并运用的,而每一知识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思想方法的运用,都寄托了情感,态度和对价值的追求;也包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因

7、此,对于学科知识来讲,并不能表述单纯的含义,而要更多地发挥其深刻含义,把智慧和精神给融入进来。这就是教师要如何激发教学生命力,让知识成为生命之本的首要条件。 知识点生命活力是不是自己就能显现出来,知识在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之前,表现为一堆无生命形式的文字和符号,只有被智者充分利用,知识才会变得丰满起来、才能呈现出其固有的光芒,吸引着学生的参与其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展现了知识的丰富内涵,创造学生与知识全面提升的情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知识教学时形成自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唤发学科固有生命力的条件下,立德树人的本质意愿才能实现。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主动力,唤醒学生的天然学科的热情。每一位学生如

8、果只为了考试成绩而进入课堂,那么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教师的失败。一个学生如果只为了考入重点学校而进入学校,那么就是校长的失职。当今我们的教育正在失去原有的魅力,长期下去国家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国民们已经失去了本能的道德底线。 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都有发展的人,就是将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向美、向善本质给激发出来,加以培养和升华。一个好教师,应该能是大多数学生持久地喜欢他的学科,这种吸引力来之教学的深度魅力。在当今浮躁与功利之风包围之中,用教师的热爱点燃学生,唤起学生内心的热爱,唤起人长久的热爱,一旦终身兴趣得到了培养,认得创造性将具有无穷的动力。如果让学生从

9、内心对你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引领学生走上探索的之路,为他小小的进步而喝彩,直至他越走越远,这样才愧为人师。有些学生在进校时,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老师认为他们基础差,不好教,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更是冷潮热风。这种消极态度,会使这些各方面原本差的学生心理上再一次受挫,变得沮丧,放弃努力,甚至自暴自弃。那么优秀的教师应如何做呢? 即使学生有了不良行为,他们首先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而这种不良行为不能有下次了!那种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才临时抱佛脚教育,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关注于怎样惩罚学生的消极做法只能使学生

10、虽然表面上服帖,但内心仍不知悔改。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有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使其改善,而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是这种学生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落后,找到其良好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辅导方法。来鼓舞其学习的情趣,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有了满足感,才会对所做事情有兴趣。当我们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主动力,唤醒学生的天然学科的热情,并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向美、向善、求真“的好品德。三、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滋生学习自在的的美

11、好道德。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的因素之一是课堂生活的教学,应为学生在学校内的时间70在课堂中渡过,课堂的影响力只有靠有效地结合学生的整个生长过程才能起到事

12、半功倍的效果。德育的主体才能从游离的生活之外的东西变成“有根之木“。同样要让学生心灵无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影响他的心灵。学生不喜欢学校,不喜欢上课,不惜花老师,教育有何能存在呢?美德都是在不经意地形成和发展,他们爱学习、爱学校、爱世界,悦纳自己、也悦纳别人,就是美德的所在,即使学生提回来为善的快乐,通常也不是教出来的结果,而是生活自身的教诲,是生活中自身形成了道德感。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的”纯真、向上、美好、友善“。学生学习的葱粉发挥和学习情感的充分满足,使得儿童在人格方向回归自然生命的规定性,课堂教学功力退后,学生不在是分数的奴隶,教师也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充满了友谊,才能更好形成美德。只有让学生心灵打开,用心灵的情感和智慧去感受生活,学生才会开始沐浴阳光,开始自然成长,开始滋生美德,立德的根本才会运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