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丙烷可行性研究报告1修改稿.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54268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氧丙烷可行性研究报告1修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环氧丙烷可行性研究报告1修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环氧丙烷可行性研究报告1修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环氧丙烷可行性研究报告1修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环氧丙烷可行性研究报告1修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氧丙烷可行性研究报告1修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氧丙烷可行性研究报告1修改稿.doc(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要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 项目区简介及建设单位概况21.4 可研报告研究内容51.5 可研报告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2.1 建设背景8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4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53.1 项目建设内容153.2 建设规模15第四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174.1 场址现状174.2 建设条件17第五章 工程方案235.1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235.2 建筑设计235.3 结构设计285.4 给排水设计325.5 暖通设计355.6 电气及弱电设计385.7 消

2、防设计41第六章 能源和资源节约措施446.1 能源节约措施446.2 建筑节能具体措施456.3 给排水资源节约措施456.4 电气节能具体措施456.5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46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477.1 环境影响477.2 保护措施497.3 安全保护措施507.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第八章 组织机构528.1 管理机构528.2 项目组织管理52第九章 工程管理及实施计划539.1 项目建设管理原则539.2 工程管理539.3 项目实施步骤549.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4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710.1 劳动安全与卫生5710.2 消防安全58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

3、措6011.1 估算依据及内容6011.2 投资估算6211.3 资金筹措63第十二章 项目招投标管理6412.1 招标依据6412.2 工程招标64第十三章 社会影响分析及评价6713.1 项目社会评价的依据6713.2 建设地区基本的社会环境情况6713.3 社会影响分析6713.4 项目在建设、运营中的社会风险分析6813.5 社会评价结论69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7014.1 研究结论7014.2项目建议70第十五章 附表、附图、附件7215.1 附表7215.2 附图7215.3 附件72 目录第一章 总论81.1 设计依据、原则及标准81.1.1 设计依据81.1.2 设计原则81.

4、1.3 设计标准91.2 项目概述91.2.1 项目名称91.2.2 项目概况91.3 研究的范围和过程91.3.1 研究范围91.3.2 研究过程101.3.3 项目规模101.3.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1.4 结论与建议12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142.1 市场分析142.1.1 产品品种和用途142.1.2 国外市场供需分析与预测142.1.3 国内市场供需分析与预测182.2 原料的供需现状及预测262.2.1 丙烯性质及用途262.2.2 国内外丙烯供需现状282.2.3 丙烯价格分析与预测30第三章 工艺方案的选择333.1 总工艺流程333.1.1 主要化学反应333.2 产品

5、方案选择333.2.1 产品方案333.2.2 产品规格333.3 工艺技术选择333.3.1 国内外技术状况及进展概述333.3.2 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分类343.3.3 环氧丙烷生产技术简述343.4 环氧丙烷(PO)生产技术的比较383.4.1 PO/TBA法工艺路线的比较383.4.2 PO/SM法工艺路线的比较383.4.3 PO/SM法、PO/TBA法和CHP法工艺路线的比较393.4.4 HP-PO法工艺路线的比较403.4.5 HP-PO法和PO/SM法工艺路线的比较403.4.6 丙烯直接氧化法、HP-PO法和PO/SM法工艺路线的比较413.5 环氧丙烷(PO)生产工艺技术路

6、线的确定413.5.1 工艺流程说明423.5.2 工艺流程简图443.5.3 总物料平衡表45第四章 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474.1 原料来源474.2 原料数量474.3 原料、辅助材料的规格474.3.1 聚合级丙烯474.3.2 双氧水474.3.3 甲醇484.3.4 催化剂、化学品的规格、数量、来源484.4 原料来源及供应分析494.4.1 主要原料来源及供应分析494.4.2 辅助材料来源及供应分析49第五章 仪器设备及自动化515.1 自动化与信息控制系统515.1.1 自动化控制系统515.1.3 安全仪表系统(SIS)515.1.4 设备包控制系统(PLC)525.1.5

7、气体监测报警系统(GDS)525.1.6 压缩机控制系统(CCS)525.1.7 机组监视系统(MMS)525.1.8 在线分析仪系统(PAS)525.2 仪表选型原则535.3 主要的检测和控制方案535.4 控制室及机柜室545.4.1 控制室545.4.2 机柜室545.5 主要安全技术设施545.6 仪表电源、气源及伴热555.6.1 仪表电源555.6.2 仪表气源565.6.3 伴热565.7 随设备成套供货的仪表范围575.8 主要控制系统和仪表清单575.9 设计采用的标准和规范595.9.1中国标准595.9.2 国外标准60第六章 厂址选择646.1 厂址地理条件646.1

8、.1 厂址自然地理概况646.2 公用工程736.3 厂址选择74第七章 总图运输及土建767.1 总图运输767.1.1 布置原则767.1.2 装置布置767.1.3 总平面布置777.1.4 竖向布置777.1.5 主要工程量777.1.6 道路787.1.7运输787.1.8 绿化787.1.9 设计中采用的标准规范797.2 土建797.2.1 设计依据797.2.2 设计原则797.2.3 建筑结构形式807.3 建筑设计80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818.1 劳动安全卫生危害因素及后果分析818.1.1 自然危害因素及后果分析818.1.2 生产性危害因素及后果分析818.1.

9、3 主要物料及化学品的特性、危险性848.2 劳动安全卫生危害因素的防范与治理方案868.2.1 总图布置868.2.2 工艺技术868.2.3 设备选型868.2.4 报警设施878.2.5 人身防护工具,洗眼器和救护工具878.2.6 防噪设施878.2.7 通风、降尘、降温878.2.8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888.3 劳动安全卫生专用投资估算888.3.1 预期效果888.3.2 消防88第九章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919.1 工厂体制919.2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919.2.1 组织机构919.2.2 人力资源配置919.3 人员来源929.4 人员培训92第十章 能源利用分析及节能措

10、施9410.1 编制依据9410.2 能耗构成分析9410.2.1 燃料、公用工程消耗9410.2.2 能量消耗9410.2.3 辅助材料消耗9510.3 工艺装置节能方案研究9610.3.1 节能措施综述9610.3.2 工艺流程中采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96第十一章 经济分析与资金筹措9811.1 工程概况9811.2 编制依据9811.3 编制方法9811.4 项目总投资估算9911.4.1 固定资产投资9911.4.2 流动资金11211.4.3 建设期利息11211.4.4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1311.5 资金筹措11611.5.1 资金来源11611.5.2 还贷方式1171

11、1.5.3 资金运筹措施11711.5.4 投资规模117第十二章 财务与经济评价11812.1 产品成本估算说明和依据11812.1.1 编制说明11812.1.2 编制依据11812.2 产品成本估算11811.2.1 直接材料费及燃料动力费11912.2.2 直接工资和其他支出12212.2.3 制造费12412.3 管理费12512.4 财务费12512.5 销售费12612.6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612.7 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12612.7.1 销售收入12612.7.2 税金估算12712.7.3 现金流量表12812.8 财务评价13012.8.1 静态指标13012.8.2

12、动态指标13112.9 不确定性分析13212.9.1 盈亏平衡分析13212.9.2 敏感性分析133第十三章 风险与竞争力分析13513.1 风险分析13513.1.1 资源风险分析13513.1.2 风险程度分析13513.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137第一章 总论1.1 设计依据、原则及标准1.1.1 设计依据(1) 2013年“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参赛指导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安全法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3)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2005年版)及有关专业国家标准。(4) 化工、机械、环保的等方面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 1

13、.1.2 设计原则(1)项目建设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贯彻有关部门的颁发标准和规范合理安排建设周期,严格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和投资;(2)采用成熟而先进可靠的工艺生产技术,确保操作运行稳定、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3)在保证工艺生产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国产化的设备、材料,并控制投资在合理范围内;(4)重视环境保护、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中选用清洁生产工艺,三废治理、消防、安全、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运,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规定的指标,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不受损害;(5)产品生产和质量指标符合国家及地方颁发的各项相关标准;(6)坚持“社会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行业、地区的发展规划,在项目调查、选择中对项目进行详细全面的论证;(7)充分依托宁夏银川市现有条件和发展形势,有效地控制工程总投资,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