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联苯情况简介.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536556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氯联苯情况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氯联苯情况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氯联苯情况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多氯联苯情况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多氯联苯情况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氯联苯情况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氯联苯情况简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氯联苯情况简介一、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及其危害多氯联苯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属半挥发或不挥发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多氯联苯是一种无色或浅黄色的油状物质,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脂肪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中。多氯联苯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低电导率,良好的抗热解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抗多种氧化剂。图1 藏匿在变压器中的多氯联苯多氯联苯作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备以下特性: 难降解性PCB结构稳定,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研究表明,PCB的半衰期在水中大于2个月,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大于6个月,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则从1年到10年。因此,即使是10年前使用过的PCB,在许多地方依然能够发现残留物。 生物毒性历史上,多

2、氯联苯曾经引起了三次重大的环境事件:1967年,日本米糠油事件,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患者一开始只是眼皮发肿、手心出汗、全身起红疙瘩,随后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严重时恶心呕吐、肝功能下降,有的医治无效而死亡。这种病来势凶猛,患者很快达到13000人(图2)。用这种米糠油中的黑油饲喂家禽,致使几十万只鸡死亡;1978-1979年间为期6个月的时间里,台湾油症地区约2000人食用了受多氯联苯和多氯联二苯并呋喃污染的食用油。多氯联苯从热交换器

3、漏入成品油中。一部分多氯联苯受热后降解产生了多氯二苯并呋喃和其他氯化物,造成了高达数万人的患者,病症有眼皮肿、手脚指甲发黑、身上有黑色皮疹。PCBs若由孕妇吸收,可透过胎盘,或乳汁导致早期流产、畸胎、婴儿中毒。一些受到影响的胎儿出生时,皮肤深棕色素沉着,全身黏膜黑色素沉着,发育较慢,很像一瓶可口可乐,被民间俗称为“可乐儿”。这样的后遗症还包括婴儿体重过轻,黄疸、眼球突出、头骨点状钙化,肝脾肿大,脚跟突出,皮肤脱落,眼部奶酪状分泌,免疫功能低下,都是“可乐儿”的畸型表现;1986年,加拿大一辆卡车载着一台有高浓度多氯联苯液体的变压器去废物储存场,途中在经过安大略省北部的凯拉城附近时,有400多升

4、PCBs从变压器中泄漏,污染了1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其它车辆,对当地的居民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归纳起来,其生物毒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致癌性:国际癌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多氯联苯列为人体致癌物质, “致癌性影响”代表了多氯联苯存在于人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的主要毒性影响。2、 生殖毒性:PCB能使人类精子数量减少、精子畸型的人数增加;人类女性的不孕现象明显上升;有的动物生育能力减弱。3、 神经毒性:PCB能对人体造成脑损伤、抑制脑细胞合成、发育迟缓、降低智商。4、 干扰内分泌系统:比如使得儿童的行为怪异,使水生动物雌性化。图2 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受害者的惨状 生物蓄积性由于PCB具有

5、亲脂憎水性,可通过生物富集过程在生物体内聚集。当PCB被食物链底端的生物吸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一级一级传递,鱼类、猛禽、哺乳动物以及人类等由于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所以会大量吸收PCB,引起中毒。见图3。图3 PCB在人体富集过程 远距离迁移性PCB物质具有半挥发性,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汽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被大气颗粒物吸附,通过大气环流远距离迁移。在较冷的地方或者受到海拔高度影响时会重新沉降到地球上。而后在温度升高时,它们会再次挥发进入大气,进行迁移。这也就是所谓的“全球蒸馏效应”或“蚱蜢跳效应”。这种过程可以不断发生,使得PCB可沉积到地球偏远的极地地区,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如今在地

6、球两极以及珠穆朗玛峰都已监测到PCB,见图4。PCB的远距离迁移性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通过食物链扩大,直接或间接的进入人体,见图5。图4 PCB向两极转移的示意图图5 “PCB环境人” 示意图 二、中国多氯联苯的生产、使用与贮存情况(一) 中国PCBs(原料)的生产情况中国多氯联苯的生产年限为19651974年,总产量为10,000吨,其中三氯联苯9000吨,五氯联苯1000吨。中国生产三氯联苯的主要厂家有西安化工厂、上海电化厂和苏州溶剂厂。中国生产五氯联苯的主要厂家是上海三灶化工厂。(二)中国PCBs(制成品)的生产情况三氯联苯主要用于电力电容器的浸渍剂。使用三氯联苯制造电力电容器的企业主

7、要有西安电力电容器、无锡电力电容器厂、锦州电容器厂、浙江上虞电容器厂、桂林电容器厂。主要产品为YL、YLW系列移相电力电容器,CL系列串联电力电容器,RLS、RLST系列电热电力电容器。 五氯联苯主要用于油漆的添加剂。使用五氯联苯作油漆添加剂的主要企业有天津油漆总厂、上海振华造漆厂、西安油漆厂、上海油漆厂、广州油漆总厂、大连油漆厂、甘肃油漆厂、哈尔滨油漆厂。主要产品有氨基缝纫机专用漆、氨基自行车专用漆、氨基综合罩光漆、硝基电缆清漆,过氯乙烯防火清漆、过氯乙烯防腐漆等。目前已无法从上述单位的台帐中明确含PCBs油漆的销售去向,但可以确定这些开放性使用油漆已全部流失进入环境之中。中国其它多氯联苯制

8、成品的生产目前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三)中国PCBs的进口情况中国多氯联苯的原料及制成品进口情况的信息很少。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天津油漆总厂五十年代末就曾生产含多氯联苯的油漆,当时中国并不生产多氯联苯,因此其生产油漆所用的多氯联苯无疑是来自进口,这是我们所了解到的最早进口多氯联苯原料的案例。另外从中国化工进口公司了解到1965年有进口多氯联苯的记录。中国含多氯联苯设备的进口主要集中在七、八十年代,当时进口的多氯联苯主要集中在与大型进口设备配套的专用变压器和电力电容器上,也有少量多氯联苯以液压油或导热油的形式进口的。如辽阳化纤厂、武汉钢铁公司、上海宝山钢铁厂等,都有进口的多氯联苯变压器和电容器

9、,进口的国家主要为法国、德国、日本、比利时。虽然目前掌握的信息是零散的,但可以说明中国存在PCBs的进口,以及进口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关于中国PCBs进口的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开展工作。(四)中国PCBs的使用情况中国PCBs的使用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封闭式使用(应用于电力电容器和变压器)、半封闭式使用(如:导热油、液压油、真空泵、电器开关、稳压器、液体绝缘电缆等)和开放式使用(如:润滑油、表面涂料、增塑剂、添加剂等)。从中国PCBs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用作无功补偿的电力电容器的三氯联苯和用作油漆添加剂的五氯联苯的使用场所情况比较清楚,是中国PCBs的主要使用领域,国产的PCBs基本用于该方面。用

10、于变压器的多氯联苯均来自进口,目前对进口PCBs变压器的使用情况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情况还不清楚。其它场所使用的多氯联苯的信息非常少,如果有使用,那么其来源也可能主要为进口,但使用量不会很大,需今后详细核实调查。(五)中国PCBs的贮存情况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中国对下线废弃的PCBs电力电容器进行了贮存。从PCBs电容开始生产和使用的年限看,这正是中国PCBs电容器退出使用的高峰期,也正是中国PCBs贮存量最大的时间段。但由于当时的贮存是以区域或企业独自的行为进行的,未健全有效的上报制度,虽然后来开展了全国性的PCBs调查工作,但各地开展的情况相差很大,因此PCBs的贮存情况的调查将成为

11、今后PCBs履约活动的重点。目前根据已经调查了解到的PCBs贮存情况初步评估如下:根据对全国40个PCBs贮存点的调查发现,PCBs电力装置及其废物的贮存基本有以下几种形式:集中山洞封存。封存对象主要为电容器和PCBs污染物。此类封存场的选址、设计、建设、管理均较规范,封存年限设计为20年。但由于在设计时对岩体渗水问题考虑不足,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现象,存在着受PCBs污水溢漏的污染隐患。目前此类封存点基本已接近20年的封存年限。代表性封存点为北京延庆PCBs封存点(已处理)和甘肃天水PCBs封存点。图7 北京黄石磋PCBs山洞封存点图8 甘肃天水PCBs山洞封存点集中地下封存。封存对象主要

12、为PCBs电容器和PCBs污染物。此类封存一般是将PCBs电容器及污染物封在钢筋水泥混凝土槽内,然后埋入地下,并做好标识。此类封存的设计年限为20年。该封存方式同样存在着地下水渗入的问题,在几个贮存点我们均发现电容器及PCBs废物泡在水中的现象。这种封存方式的环境风险比山洞封存要大,并且由于土地规划的改变及所标识的损毁,PCBs地下封存点被盖在其它设施之下或封存点找不到的现象也可能出现。代表性的封存点有大连供电局PCBs封存点和浙江绍兴供电局封存点。图9 浙江绍兴PCBs地下封存点厂区内暂存。封存对象主要为PCBs电容器、PCBs变压器及PCBs油。PCBs电容器一般均用水泥墙封存在一个指定区域,按规定封存年限不超过三年,但很多封存时间均已超过三年。PCBs变压器一般在厂区内暂存,条件好的有防雨设施。PCBs油一般用钢制槽罐贮存。图9 库存中的退役含多氯联苯变压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