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53558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普通中见奇特,平凡中显绝妙,以普通而又富有代表性的景物表达绝妙情感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解读作者文字中寄寓的独特情感;学习作者匠心独具的不寻秋而秋味隽永的高超写作技巧。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一片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不同的人,他们眼里的秋景不同,因为他们心中的情感有别。2、诵读第一段导入。3、清华园普通的荷塘在朱自清的笔下,静谧、优美,充满神韵,那北方的秋天在浙江的郁达夫的眼中会充满什么样的味道呢?4、(借鉴学习他人的)一缕清风,一片悠云,一份随意,感受梦里水乡的风姿绰绰;一杯香茗,一窗碎月,一份闲心,细读江南文化的古韵悠悠。 江南、水乡,

2、对我辈生活于北方的人来说是一种诱惑,是一种吸引。那北方、古都对于南方人呢?无庸置疑,同样是一种诱惑,同样是一种吸引。 一庭院落,一碗浓茶,几句闲聊,点画出故都的市井情韵;一树槐蕊,几声鸽鸣,数点秋凉,体味出故都秋天的特有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郁达夫走进故都的秋,感受那份“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故都的秋味。(二)中心问题: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作者选了哪些景,又是如何来表达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三)子问题:1、作者郁达夫“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作者都会想到故都哪些代表性的秋景?作者“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

3、来饱尝故都的秋味,却没有去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潭柘寺寻秋,为什么?作者这样写作意在突出什么?明确:“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因为“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在皇城人海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泡一碗浓茶”看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再看看从槐树叶缝中漏下的阳光,看看牵牛花,看看“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便可“感觉到十分的秋意”。突出不用去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潭柘寺刻意寻秋,在故都任一地方都可感受到十足的秋味,因为故都的任一地方都“浸”在秋中。2、作者还写了故都秋那些代表性的景物?写这些景物,作者切入的角度分别

4、是什么?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读一读你颇有感触的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明确:秋槐、落蕊、秋蝉、秋雨、秋风、秋果。写秋槐,突出其能使人联想起秋的点缀;写落蕊,突出无声音,无气味,脚踏上去感到微细柔软,并且感慨“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还写到了北国的特产秋蝉的衰弱的残声,突出不用刻意上郊外或山上去听,在任何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而作者更感慨“秋蝉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说明秋蝉悲啼,极具代表性,能够很好的体现故都秋的秋声;写秋雨,突出奇,有味,更像样。3、文章写到了人,写到了人的对话。写到了什么人,对话的内容是什么?明确:写到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

5、闲人。这些都市闲人用缓慢悠闲的声音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都市闲人属市井民众,对话又平平仄仄,极具京腔京韵,说的又都是民间俗语,这就在写秋景的基础上突出了文化的特色和地域的特色。小结:整合起来看,作者绘秋景,谱秋声,描秋色,让我们体味到的十足的故都秋味,并且作者高明就高明在并没有刻意去寻找秋,但又不露痕迹地将读者“浸”在了秋味之中,让读者感到不用寻秋,而秋味自隽永的惬意。这得益于郁达夫选择了极富代表性的景、人、话,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故都秋的特质。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本文通过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景语传达出

6、怎样的情语?明确:眷恋、落寞,悲凉。追问:眷恋之情不难理解,从题目就可看出。那落寞、悲凉之情是如何在文中流露的?明确:写秋槐落蕊时提到“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写秋果时提到“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天,本身就能引起一部分人的悲凉之感,再加上郁达夫本身的性格就属于忧郁型的。)5、文章开头与结尾两次提到南国的秋,目的在于?通过衬托突出故都秋的特点。6、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通过阅读大家知道故都指的就是北平,那么将题目改为北平的秋或北国的秋好不好,为什么?北平,虽是北方地标性的城市,但太具象。北国,又太宽泛。二者都缺乏想象空间。还是故都的秋好。“故”,使人能想到故人、故园、故交、故乡等,觉得亲切,有一种浓浓的眷恋情,深深的向往感寄寓其中。“都”,有一种历史沧桑感,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以故都的秋为题,将自然景物的描写附着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令人期待,容易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一见如故)(四)板书: 景语尝秋味 平凡人 信手拈来故都的秋 世俗话 妙笔生花 情语体秋情 眷恋 落寞 悲凉 (五)作业:熟读文章;写写自己眼中的秋(短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