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53472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祖国处处风光无限,青山连绵起伏,大海碧波万顷,更有那些千姿百态的溶洞,它们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令人感到神秘奇妙。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叶圣陶爷爷去领略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奇景。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路线,谁来说一说? 师板书:3、一路上山花绚烂,流水淙淙,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洞口。二、感受外洞的大 1、点击图片,我们先来游览外洞。 2、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体会到了外洞的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外洞的特点写出来的?3、交流并板书:大(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双龙洞的洞口

2、和外洞宽、大的特点。作者主要是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来写。)幻灯片出示: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部分词语变色)(首先作者把洞口和宽大的桥洞作了比较,接着把外洞和大会堂作了比较,用上了“一千或是八百人”这样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外洞的宽和大。)4、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大约能够容纳多少人呢?你能不能也用上列数字的方法,并和我们的教室来作个比较,说明外洞很大?幻灯片出示:外洞可真大, 5、除了作比较、列数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外洞大,我们还可以通过朗读

3、来感受,谁来读一读,读出外洞的宽和大。再次出示这一段幻灯片6、小结:同学们,双龙洞是著名的地下景观,一路上作者伴着明艳的春光来到洞口,赫然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溶洞,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奇特啊!幻灯片:出示刚才的游览图,点击后,在外洞部分呈现一个“奇”字三、 感受孔隙的低、窄1、游完了外洞,我们现在迫不及待地想到内洞去游览一番,不过要进内洞必须要经过一个通道孔隙,同学们,请看这个词,你能说说“孔”是指什么吗?(小洞、窟窿),“隙”又指什么?(缝隙、裂缝),“孔隙”连起来就是指很小的缝隙。从这个名字中,你能感受到孔隙有着怎样的特点?(板书:窄)课文中又是如何来表现孔隙这个特征的

4、呢?幻灯片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圈画出让你感受到孔隙“窄小”特征的词语和句子。2、 交流。 A.(小船之小烘托出孔隙之小)幻灯片出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小船很小)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这一特征?(刚合适,再没法)(这样小的小船)你来读一读。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现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之小,表现出孔隙之窄小)。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叶老先生所看到的(图片:孔隙)引读句子:(点击文字出示在图片下方)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

5、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B.(小船进出洞的方式体现孔隙的低窄)对了,从进洞和出洞的方式需要靠两边的工人来拉,我们也能体会到这真是一个又低又窄的孔隙。出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C.(坐船感受衬托出孔隙之小)幻灯片: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集体交流体会。这段话主要

6、写作者乘小船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我再请一生读这段话,其他同学体会作者在孔隙中行进时有怎样的感觉。(紧张、惊险、刺激)哪些词语最能显示你所体会到的内容? 自由读背。同学们,下面你们自由地去读读作者描写感受的这段文字,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一下这种紧张又刺激的感觉。争取把这段文字记住。(学生自由读背文字)同学们,让我们也跟随着作者一起乘小船,过孔隙,感受一下这分别样的感觉。(检查背诵) 游客朋友们,咱们一起出发吧。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你们是怎么躺下的?引背句子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那好,小船移动啦!此刻你感受到什么?引背句子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

7、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师生对答:游客们,此刻,在这样的小船中,穿过这样的孔隙,此刻仰卧着的你会动吗?能动吗?敢动吗?为什么?引背句子我又感觉要是把头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终于过了孔隙啦!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若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 无论是外洞的宽大还是这种独特进洞方式的孔隙都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奇妙”。幻灯片: 再次出示游览图,在孔隙部分点击,呈现一个略大一点的“奇”字 4、探究写法:同学们,作者在描写外洞时主要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写的,那么在这一

8、段中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的呢? 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是通过描述自己的感觉来突出孔隙低窄的特点和进洞时的奇妙。这告诉我们,我们写游记不仅要写所见、所闻,还要写上自己的所感,这样文章会更加生动传神。 5、过渡:经过这一段奇妙的水程,我们便来到了内洞。四、感受内洞的黑、大、奇1、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内洞的什么特点?2、集体交流:读了这段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内洞的三个特点。板书:黑、大、奇。3、我们重点来欣赏一下内洞的奇。幻灯片出示: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

9、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内洞的奇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 洞顶的双龙 (这大概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石钟乳、石笋 (哪两个词语写出了 石钟乳、石笋的特点?) 同学们,读书不光要能读懂意思,还要能从语言文字中读出画面来,这样你就会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一段文字来张开想象的彩翼。我们先来读读这段文字介绍: 幻灯片:内洞奇观内洞的景物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人们因此而想象了许多有趣的名字,如“黄龙吐水”、“青蛙盗仙草”、“单峰骆驼”、“寿

10、星仙桃”、“倒挂蝙蝠”、“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金鸡展翅”、“五百罗汉” 由这些名字你想到了什么情景呢,大家可以任选一个景点张开想象的翅膀来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你还想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呢?(想象情境,说一说)听了同学们精彩的交流,我们仿佛乘着想象的彩翼,一下子就飞到了双龙洞,享受了一顿丰盛的视觉盛宴。想看看这样的画面吗?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几幅图片 小结:同学们,双龙洞的钟乳石、石笋,似人似物,各具风采。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一个奇异的天地啊!幻灯片:再次出示游览图,在内洞部分点击,呈现一个更大一点的“奇”字四、 总结提升 1、同学们,金

11、华的双龙洞以其神奇独特的溶洞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那么,你们今天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呢?(用自己的话赞一赞)2、总结:今天老师和大家随着叶圣陶老爷爷的脚步去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了一番,不仅领略双龙洞的独特绮丽的迷人风光,而且学到了作者许多写作的方法。幻灯片:1、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 2、多法结合,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如列数字、作比较、描述感觉等) 3、情景交融,景物和心情融合写。学会这些写法,对于我们写出精彩的游记是大有裨益的。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奇特美妙,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课文的第5自然段通过叙述自己的感觉让我们体会到了孔隙的特点,写得很精彩,请同学们课后背诵这段文字。2、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面另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大家可以去课课通上读一读。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