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启源(易水派张元素).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531785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启源(易水派张元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医学启源(易水派张元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医学启源(易水派张元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医学启源(易水派张元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医学启源(易水派张元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启源(易水派张元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启源(易水派张元素).doc(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启源张序属性:先生张元素,字洁古,易水人也。八岁试童经,二十七经义登科,犯章庙讳 出落,于是怠仕进,遂潜心于医学,二十余年虽记诵广博书,(然)治人之术,不出 人右。其夜梦人柯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见其题曰内经主治 备要,骇然惊悟,觉心痛,只为凶事也,不敢语人。自是心目洞彻,便为传道轩岐, 指挥秦越也。河间刘守真医名贯世,视之蔑如也。异日守真病伤寒八日误下证,头 疼脉紧,呕恶不食,门人侍病,未知所为,请洁古诊之,至则守真面壁罔顾也。洁 古曰何视我直如此卑也?诊其脉,(谓)之曰脉病乃尔,初服 某药犯某味药乎?曰然。洁古曰差之甚也。守真遽然起曰何谓也?曰某药味 寒,下降,走太阴,阳亡

2、,汗不彻故也。今脉如此,当以某药服之。守真首恳 大服其能,一服而愈,自是名满天下。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 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每自从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 如攫,当时目之曰神医。暇日辑(集)素问五运六气,内经治要,本草药性, 名曰医学启源,以教门生,及有医方三十卷传于世。壬辰遗失,存者惟医学 启源。真定李明之,门下高弟也,请余为序,故书之。兰泉老人张吉甫序。 卷之上一、天地六位脏象图属性:天地六位脏象图 卷之上二、手足阴阳(一)手足三阴三阳属性:注云肝、心、脾、肺、肾,皆属阴,五脏也。胆、胃、三焦、膀胱、大肠、小 肠,皆属阳,六腑也。分而言之,手足皆有三阴三阳是也。 卷之上二、手足

3、阴阳(二)手三阴三阳属性:肺寅燥金手太阴,大肠卯燥金手阳明;心午君心手少阴,小肠未君火手太 阳;包络戌相火手厥阴,三焦亥相火手少阳。 卷之上二、手足阴阳(三)足三阴三阳属性:胃辰湿土足阳明,脾巳湿土足太阴;膀胱申寒水足太阳,肾酉寒 水足少阴;胆子风木足少阳,肝丑风木足厥阴。 歌曰 手经太阳属小肠,膀胱经属足太阳; 肝足厥阴手包络,胃足阳明手大肠; 胆属少阳足经寻,三焦手内少阳临; 脾足太阴手经肺,肾足少阴手是心。 卷之上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属性:夫人有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皆见形证脉气,若非诊(切),无由识 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

4、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卷之上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一)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属性:经曰肝与胆为表里,足厥阴(少阳)也。其经旺于春,乃万物之始生也。其 气软而弱,软则不可汗,弱则不可下。其脉弦长曰平,反此曰病。脉实而弦,此为 太过,病在外,令人忘忽眩运;虚而微,则为不及,病在内,令人胸胁胀满。凡肝 实则两胁下引痛,喜怒,虚则如人将捕之。其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赤,其脉沉而急,浮之 亦然,主胁支满,小便难,头痛眼眩。脉急甚主恶言,微急气在胸胁下。缓甚则呕逆, 微缓水痹。大甚内痈吐血,微大筋痹。小甚多饮,微小痹。滑甚 疝,微滑遗尿。涩甚流饮, 微涩 挛。肝之积气在左胁

5、 下,久而不去,发为咳逆,或为 疟也。虚梦花草茸茸,实梦山林茂盛。肝病旦 慧、晚甚、夜静。肝病头痛目眩,胁满囊缩,小便不通,十日死。又身热 恶寒,四肢不举,其脉当弦而急;反短涩者,乃金克木也,死不治。又肝中寒,则 两臂不举,舌燥,多太息,胸中痛,不能转侧,其脉左关上迟而涩者是也。肝中热, 则喘满多嗔,目痛,腹胀不嗜食,所作不定,梦中惊悸,眼赤,视物不明,其 脉左关阳实者是也。肝虚冷,则胁下坚痛,目盲臂痛,发寒热如疟状,不 欲食,妇人则月水不来,气急,其脉左关上沉而弱者是也。此寒热虚实,生 死逆顺之法也。 主治备要云是动则病腰痛,甚则不可俯仰,丈夫 疝,妇人小腹肿,甚 则嗌干,面尘脱色,主肝所生

6、病者,胸中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病。肝苦急,急食 甘以缓之,甘草。肝欲散者,急食辛以散之,川芎。补以细辛之辛,泻以白芍药之 酸。肝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水乃 肝之母也。苦以补肾,熟地黄、黄柏是也。如无他证,惟不足,钱氏地黄丸补之。实则 芍药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泻青丸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之。 卷之上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二)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属性:经曰胆者,中清之腑也,号曰将军,决断出焉。能喜怒刚柔,与肝为表里 也,足少阳是其经也。虚则伤寒,恐畏头眩,不能独卧;实则伤热,惊悸,精神 不守,卧起不定,玄水发,其根在胆。又肝咳不

7、已,则传邪入胆,呕青汁也。又胆有 水,则从头肿至足也。胆病则善太息,口苦,吐宿汁,心中戚戚恐,如人将捕之, 咽仲介介然数唾。又睡卧则胁下痛,口苦,多太息。邪气客于胆,则梦斗 讼,脉在左关上浮而得之者,是其部也。胆实热,则精神不守。胆热则多肿, 胆冷则多眠。又左关上脉阳微者,胆虚;阳数者,胆实;阳虚者胆绝也。以上皆虚 实寒热,生死脉证之法也。 主治备要云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胸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 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胆所生病者,头痛颔肿,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 下肿,马刀挟瘿,汗出振寒,疟,胸、肋、胁、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 皆痛。脉诀云左关,肝与胆脉之所

8、生也。先以轻手得之,是胆,属表;后以重 手取之,是肝,属里也。肝合筋,肝脉循经而行。持脉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 平,脉道如筝弦者,为弦;脉道迢迢者,为长。此弦长,乃肝家不病之状也。肝脉本部 在筋,若出筋上,见于皮肤血脉之间者,是其浮也;入于筋下,见于骨上,是其沉也。 临病细推之,举一知十之道也。 卷之上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三)心之经,心脉本部在于血,手少阴君,丁火也。属性:经曰心者,五脏之尊也,号帝王之称也。与小肠通为表里,神之所舍,又 主于血,属火,旺于夏,手少阴(太阳)是其经也。凡夏脉钩,来盛去衰, 故曰钩,反此者病。来盛去亦盛,为太过,病在外;来衰去亦衰,为不足,病在

9、内。太 过,令人身热而骨痛,口疮而舌焦引水;不及,令人躁烦,上为咳唾,下为 气泄。其脉如循琅 ,如连珠,曰平;来而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脉来 前曲后倨,如操带钩,曰死。思虑过多则怵惕,怵惕则伤心,心伤则 神失,神失则恐惧。又真心痛,手足寒而过节,则旦占夕死。又心有水气,身 肿不得卧,烦躁。心中风,则吸吸发热,不能行立,饥而不能食,食则 呕吐。夏心脉旺,左手寸口浮大而散,曰平;反此则病。若沉而滑者, 水来克火,十死不治。长而弦者,木来归子,不治自愈。缓而大者,土来 入火,为微邪相干,无所害。心病则胸中痛,胁满胀,肩背臂膊皆 痛;虚则多惊悸惕惕然无眠,胸腹及腰背引痛,喜悲。心积气久 不去,则苦

10、烦,心中痛。实则笑不休,梦火发;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畏。邪气客 于心,则梦烟火,心胀气短,夜卧不宁,懊 ,气逆往来,腹中热,喜 水涎出。心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又左手脉大,手热腋肿;大甚,胸中满而 烦,澹澹大动,面赤目黄也。心病,先心痛,时刻不止,关格不通,身重不已, 三日死。心虚甚,则畏人,瞑目欲眠,精神不守,魂魄妄行。心脉沉之小而 紧,浮之不喘,苦心下气坚,食不下,喜咽唾,手热烦满,多忘,太息,此得 之思虑太过也。其脉急甚,螈 ;微急则心中痛,引前后胸背,不下食。缓甚则痛引 背,善泪。小甚则哕,微小则消瘅。滑甚则为渴,微滑则心疝,引脐 腹鸣。涩甚谙不语。又心脉坚搏而长,主舌强不能言;软

11、而散,当慑怯不食也。又 急甚则心疝,脐下有病形,烦闷少气,大热上煎。又心病狂言,汗出如珠, 身厥冷,其脉当浮而大,反沉濡而滑,其色当赤,而反黑者,水克火,不治,十 死。又心积,沉之空空,上下往来无常处,病胸满悸,腹中热,面颊赤,咽干,躁烦掌 热,甚则吐血,夏瘥冬甚,宜急疗之,止于旬日也。又赤黑色入口必死也。面目赤色亦 死,赤如 血亦死。又忧恚思虑太过,心气内去,其色反和而盛者,不 出十日死。扁鹊云心绝一日死,色见凶多,人虽健敏,号曰行尸,一年之中, 祸必至矣。又其人语声前宽后急,后声不接前声,其声浊恶,其口不正,冒昧善笑,此 风入心也。又心伤则心损,手足不遂,骨节离解,舒缓不自由,利下无休,此

12、病急宜治 之,不过十日而亡矣。又笑不休,呻而复忧,此水乘火也,阴击于阳, 阴起阳伏,伏则热,热生狂冒,谵乱妄言,不可采问,心已损矣。扁鹊 云其人唇口赤色可治,青黑色即死。又心疟则先烦而后渴,翕翕发热也,其脉 浮紧而大是也。心气实而(大)便不利,腹满身热而重,温温欲吐,吐而不出,喘息 急,不安卧,其脉左寸口与人迎皆实大者是也。心虚则恐悸多惊,忧思不乐,胸腹中苦 痛,言语战栗,恶寒恍惚,面赤目黄,喜血衄,其脉左寸口虚而微者是也。 此心脏寒热虚实,生死逆顺脉证也。 主治备要云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主心所生病者,目黄, (心)胁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心苦缓,以五味子之酸收之。心

13、欲 软,软以芒硝之咸,补以泽泻之咸,泻以人参、甘草、黄 之甘。心虚则以炒盐补之。 虚则补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母生心火也。以生姜补肝,如无他证,钱氏安 神丸是也。实则甘草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方中,重则泻心汤,轻则导赤散是也。 卷之上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四)小肠经,手太阳,丙火。属性:小肠者,受盛之腑也,与心为表里,手太阳是其经也。小肠绝者,六日死,绝则发 直如麻,汗出不已,不能屈伸。又心病传小肠,小肠咳则气咳,(气咳)一齐出也。 小肠实则伤热,(伤)热则口疮生;虚则伤寒,伤寒则泄脓血,或泄黑水, 其根在小肠也。小肠寒则下,肿重有热久不出,则渐生痔;有积则夕 发热而旦止;

14、病气发则使人腰下重,食则窘迫而便难,是其候也。小肠胀则小腹 胀,引腰而痛厥;邪入小肠,则梦聚井邑中,或咽痛颔肿,不可回首,肩似拔, 似折也。又曰心者,主也,神之舍也,其脏(固)密,而不易伤,伤则 神去,神去则(心死)矣。故人心多不病,病即死不可治也,惟小肠受病 多也。又左寸口阳绝者,(则)无小肠脉也,六日死。有热邪则小便赤涩,实 则口生疮,身热往来,心中烦闷,身重。小肠主于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 利健,善别其味也。虚则左寸口脉浮而微,软弱不禁按,病惊惧狂无所守,心 下空空然不能言语者。此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也。 主治备要云是动气也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是 主液(

15、血)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 、肘、臂外后廉痛。脉 诀云左寸,小肠心脉之所出也,先以轻手得之,是小肠属表;后以重手得之, 是心属里。心合血脉,心脉循血脉而行,持脉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脉而 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粗大者为大;又稍稍加力,脉道润软者为散。 此乃浮大而散,心家不病脉之状也。心脉本部,在于血脉,若出于血脉之上,见于皮肤 之间,是其浮也;入于血脉之下,见于筋骨之分,是其沉也。 卷之上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五)脾之经,脾脉本在肌肉,足太阴,湿,己土。属性:经曰脾者,土也,谏议之官,主意与智,消磨五谷,寄在(胸)中,养于四 旁,旺于四季,正主长夏,与胃为表里,足太阴(阳明),是其经也。扁鹊 云脾病则面黄色痿,实则舌强直,不嗜食,呕逆,四肢缓;虚则多 喜吞,注 痢不已。又脾虚,则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