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53154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观察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实验内容:教科子第23页。实验目的: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实验器材: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10厘米)、小尺、钟表、 温度计。实验过程: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2、 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3、请同学们注意: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4、观察记录纸上的记录;思考以下的问题: (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3)温度

2、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然后把结论写出来。实验结论:1、 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相反。2、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温度高;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温度低。第二个实验实验名称: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114页。实验目的:通过调查身边动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植物会 产生影响。实验器材:笔记本、笔。实验过程:1、调查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2、放上一些好吃的;可以吸引小动物过来(别忘记洒上石灰)学生在调查时;必须要遵守以下几点:(1) 不要伤害小动物(2) 不要随意惊动小动物(3) 要想办法留下小动物活动后的痕迹(4) 要注意收集小动物

3、留下的东西(5) 调查结束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6) 不要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实验小结:昼夜的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第三个实验实验名称: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7页实验目的:知道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实验过程: 1、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上面的三幅图:车灯、森林里的阳光、傍晚里的彩霞;你怎样解释这些光的现象? 提示学生:可以从光的行进路线来考虑。2、 提问:如果有物体把光挡住;光还能照过去吗?你认为光是怎样行进的?(直线传播)3、 用一只手电筒和三张小纸板做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解释。实验结论: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第四个实验实验名称:认

4、识光的反射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实验器材:镜子、白纸、笔。实验过程:1、 照一面镜子;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2、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3、 借助镜子读下面的文字。4、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实验结论:镜子中的物体和本身是上下一至;左右相反的。第五个实验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作用实验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实验目的: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的作用:能放大物体;能聚光;成倒立的像。 3、凹透镜的作用:能缩小物体;可以使光发散。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实验过程:1、透过不同的透镜

5、观察物体;看发生了什么变化。2、 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纸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试一试凹透镜能否聚光。3、 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情况。把凸透镜对謓窗户;调节凸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使窗户的影像最清晰。再用凹透镜试试。实验结论:凸透镜的作用:能放大物体;能聚光;成倒立的像。 凹透镜的作用:能缩小物体;可以使光发散。第六个实验实验名称:连接简单电路实验内容:教科书第3032页实验目的: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实验器材:电流实验盒。实验过程:1、用电池、导线、灯泡、想办法让一只小灯泡亮起来

6、;并画出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2、想让灯泡灭;我们应该怎么办?在我们的电路中加入一个开关就可以啦。实验结论: 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池、导线、小电珠和开关组成。开关的作用是方便地控制小电珠的亮与灭。第七个实验实验名称:检测区分垂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实验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实验目的:知道哪些物体是导体制;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掌握一种实验室检验垂体导电性能的方法。实验器材:、电池、开关、小电珠、导线、剪刀、钥匙、石子、夹子、回形针、铁钉、木头、橡皮擦;塑料。实验过程:1、利用小灯泡;电线和电池;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2、 电流能通过时;小电珠会亮。3、 同学们把

7、检测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实验结论: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第八个实验实验名称:探测暗盒里的电路。实验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实验目的:学会判断未知电路的方法。实验器材:导线、电池、小电珠;暗盒。实验过程:1、 连接电池灯泡;导线组成检验器2、 用检验器检验电路里的连接方式;(注意:检验时不能打开暗盒)3、把每次检测的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里4、 根据记录;你认为盒子里面的线路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先猜测:5、 打开盒子验证自己猜想实验结论:亮:连接一根导线不亮:不连接导线变亮:连接一节电池变暗:连接一个灯泡第九个实验实验名称:研究磁

8、铁的性质。实验内容:教科书3839页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实验器材:磁铁性质实验盒;回形针实验过程:1、 让吸起来的铁钉排成队;这说明了什么?2、 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铁;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蛤了什么?3、 看磁铁怎样指示方向4、 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按以上的步骤操作;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活动实验结论:总结磁铁的基本性质1、 能吸铁2、 砂铁磁性可以传递3、 不同部位的样力有大有小4、 能指示方向5、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第十个实验实验名称:制作一个指南针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0页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指南针实验器材:锋衣针、磁铁、水槽实验过程:1、 用磁铁的一端在鏠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

9、擦20次以上。2、 把磁化后的鏠衣针插在小块塑料泡沫中央;放在水面上;观察它的指向。学生实验后汇报;如有不成功的老师给予指导。实验结论:磁化后的鏠诱针;具有磁性;这能指示方向 第十一个实验实验名称:做一个电磁铁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2页实验目的:学会制作电磁铁实验器材:铁钉、导线、电池、回形针实验过程:1、 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锜上2、 接通电路后;用铁钉去吸回形针3、 看看它是否具有磁性;是否能吸铁4、 注意事项:通电时间不能太长实验结论:这样的装置叫做电磁铁;它 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能指示方向;都有南北极。第十二个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电样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3

10、页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实验重点:在实验过程中大胆的假设;大胆的实验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电磁铁;电池;电流实验盒;回形针实验过程:1、 用大小电磁铁分别去吸铁;看看哪个吸的回形针多把观察实验后的结果;记录起来;想想;这说明了什么?2、 用同一个电磁铁;电池节多与少分别吸回形针;看看比比回形针的个数;想想这又说明了什么 ?3、 用铁钉粗和铁钉细的两个电磁铁分别吸回形针;数数它们的个数;这说明了什么?4、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老师小线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电流大;磁力大;电流小;磁力小。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11、。第十三个实验实验名称: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实验目的:知道运动加快心跳的次数实验器材:听诊器实验过程:1、 学会测量心跳的方法2、 测量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心跳的次数3、 原地高抬腿1分钟过后;马上测量一分钟的心跳次数4、 休息3分钟后;测量一分钟的心跳次数。5、 记录上面三种状态下心跳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论:运动会加快心跳的次数;休息后心跳又恢复到平常的状态。第十四个实验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实验内容:教科书第4951页实验目的:知道肺活大对健康有好处实验器材:气客;气球、塑料瓶、水槽实验过程:1、 讲解肺活量的概念一次有力吸气挵;用尽力呼出气体的总量;

12、就是你的肺活量2、 测量肺活量(1) 吸一口气;然后尽你所能吸大一个气球;气球的末端用线绑紧;使它不漏气。(2) 请一位同学测量气球最宽处的周长(3) 周长越大表示呼出的气体量就越多3、 方法二:(1) 将兼瓶装满水并做好刻度(2) 插好弯头吸管后;倒置在水槽里(3) 明一口气后;尽你所能向水里吹气(4) 标出排出的水量4、 讲肺活量大的 好处实验结论:一个的肺活量由体力、呼吸肌强弱;肺组织和胸廊弹性;呼吸道畅通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第十五个实验实验名称: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实验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实验目的:知道心跳的目的是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实验器材:塑料瓶、水槽、水实验过程:

13、1、 讲述怎样才算一次心跳2、 在水中 反揽挤压和放松塑料瓶观察发生的现象。3、 讲述;我们的心脏像这样不停的跳动推动血液流动实验结论: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停地循环流动。第十六个实验实验名称:色彩水点实验做出解释实验内容:教科书第5658页实验目的:知道一些颜色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形成的实验器材:彩色水笔、纸、水槽、水实验过程:1、 用水笔在吸水纸上画出不颜色的圆点2、 固定纸条;使水能浸到纸条的底部;而碰不到彩色水点3、 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圆点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4、 对上述现象:你能做出什么解释?实验结论:一些颜色其实原来并不是你所看到的那样;它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

14、第十七个实验实验名称:认识模型的各类及作用;归纳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实验内容:教科书第5961实验目的:能对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实验器材:纸筒、线实验过程:1、 制作一个纸筒模型2、 介绍纸筒及操作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在A、B、C、D4个位置露出4个线头;拉到动露纸筒外面的 任意一根线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把纸筒里线绳连接的情况画下来。3、 按照你画的模型;用这些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 筒;验证自己的解释;如不行该怎样修改。4、 把自己的解释画在活动记录上。实验结论: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A、 分析问题 B、收集数据C、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 D、确定条件 E、规定材料 F、建立初步模型G、评价模型 H、修改模型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