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预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52928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预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阳镇第一小学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方案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人和动物危害极为严重。它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有广泛的储存宿主。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或人兽共患病,常称疯狗病,人类狂犬病又称恐水病。狂犬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人类狂犬病多因被感染狂犬病的犬咬伤而发病。潜伏期多为半个月至3个月,可长达数年至10余年之久。人一旦发病,无救治药品和方法,病死率100%。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危害,保障全市各族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依据梅州市发电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狂犬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特制定本应急工作方案。 一、疫情判定(一)人间

2、疫情判定标准1、流行病学史:有被犬、猫或其它宿主动物舔、咬伤史。2、临床特征(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延、多汗、心率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率不齐)。(二)动物疫情判定标准1、典型的动物狂犬病特征:病犬精神不振,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呼唤,强迫牵拉就咬主人;口水多,后肢软弱无力,喜吃异物,吞咽时脖子伸长;稍有触动就乱叫、乱咬;喜舔自己或其它犬的性器官;高度狂躁不安、常攻击人畜;疲劳后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站起,夹着尾巴,眼睛

3、斜视,有惊恐、害怕的表现;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出现一次新的发作,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巴、阴部等;随着病情发展,狂咬,显著消瘦,声音嘶哑,眼球凹陷,下嘴唇下垂,舌头伸出嘴外,不停地流口水,后肢或四肢瘫痪,昏迷,爬地不起直至死亡。“恐水”症状不明显,多在短期兴奋之后出现忧郁症和麻痹。可分为狂躁型狂犬病和忧郁型狂犬病。2、非典型的动物狂犬病特征:病程极短,轻微症状迅速消失,但体内仍可保存病毒,病犬咬伤人和动物仍可造成流行。(三)动物对狂犬病毒的敏感性最敏感:狐狸、猎狗、狼、豺、袋鼠、棉鼠;敏感:地鼠、臭鼬、浣熊、猫、蝙蝠、猫鼬、豚鼠、兔、啮齿类动物;中度敏感:狗、猪、牛、马、绵羊、灵长类动物。

4、二、疫情上报及要求狂犬病疫情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广东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按疫情报告程序逐级上报。医生、兽医、警察、护林员、农民等公民都是义务报告人。三、疫区划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地区、重点防治的原则划定各类疫区。(一)疫点:狂犬病病人发病后所居留的地点和病动物活动区域划为狂犬病疫点。一般指村、镇或更大范围。(二)疫区:疫点周围可能受威胁的地区划为狂犬病疫区。一般指以疫点为半径的25公里范围内。四、疫情处理政府重视,多部门团结协作是搞好狂犬病防治工作

5、的关键,消灭传染源是控制疫情的根本措施,宣传教育工作是开展好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伤口处理、疫苗接种和应用抗血清是防止人群发病的重要措施(一)成立临时疫情处理领导小组组 长: 邹远廉副组长: 古育根 古立山成 员 :学校行政人员及班主任(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证实后,尽快划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做好病例个案调查、伤人动物调查,查清疯动物的分布、数量,疫区内的养犬数。狂犬病发病数、病死数、犬伤人数及人用狂犬疫苗使用量。(三)宣传教育在疫区和邻近地区广泛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克服恐慌情绪,稳定人心。发动群众积极支持参与防治工作。(四)管理和消灭传染源1.疫点:对犬、猫等伤人疫源动物必

6、须全部捕杀、深埋,不得转移、外卖、剥皮食用。在一周内净化,对狂犬病人和病兽污染环境进行全面消毒。一年内禁止养犬。2.采取“灭、管、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病犬、可疑犬、流浪犬、没有接受过免疫的有主犬、以及被疯动物咬伤或与其接触过而没有接种狂犬疫苗的家畜和其它动物都应该捕杀。加强特殊用途犬的管理和免疫,停止犬类交易市场。3.灭犬方法:可采用枪击、棒打、毒杀、勒死等方法,但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对人和其它动物造成危害,如流弹误伤,食毒死的狗肉而造成中毒等。对杀灭的动物应加消毒剂深埋。(五)暴露后的处理程序人被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者,均应按暴露或疑似暴露处理。暴露后处理也叫暴露后

7、的预防性治疗,包括局部伤口处理,疫苗免疫和抗狂犬病血清应用,三者同等重要。1.伤口处理 被犬咬后,立即用力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或用火罐拔毒。 先用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清洗20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净和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 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擦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如伤口大而且深,伤及大血管或头面部确实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消毒为前提,应保证先在伤口深部用抗血清处理后再缝合。必要时采取扩创手术。 可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它抗感染处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它感染,但注射部位与抗狂犬病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错开。被动物撕破的衣服

8、和污染物应及时煮沸消毒、日光照射或用消毒剂消毒。这些措施适用于所有的咬伤,包括那些可能与狂犬病暴露无关的动物咬伤、抓伤。2.疫苗接种目前我国应用的人用狂犬疫苗主要为地鼠肾细胞纯化狂犬病疫苗和Aero细胞纯化狂犬病疫苗。我国对暴露后接种的方案为:一般的咬伤按5针法免疫,及0、3、7、14、28(30)天各接种1剂,对严重咬伤者应于0、3天时加倍量注射。合并注射抗血清者应于全程免疫后再加强注射23剂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天、75天或第10天、20天、90天各加强注射1针,成年人疫苗注射的部位,必须注射于上臂三角肌,不应注射臀部。小儿则应注射于大腿前外侧区肌内,这里肌肉丰厚,容易注射。3.抗血清

9、和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凡已知确系狂犬和其它疯动物舔、咬伤者,必须在注射疫苗的同时注射狂犬病抗血清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狂犬病毒抗血清使用剂量:马源狂犬病毒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为每千克体重40个国际单位(40IU),人源狂犬病毒抗血清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为每千克20个国际单位(20IU)。使用剂量不应再增大。使用狂犬病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时,应将计算出的用量多注射于伤口深部和伤口周围,剩余的做肌内注射。抗血清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反复注射。应用马源抗血清要做皮试,即用1:100倍稀释的马源抗血清0.020.05ml皮内注射,30分钟后皮丘小于1cm且无红晕者为阴性,可注射抗血清。皮试阳性者,可用逐渐加量的脱敏

10、注射处理。(六)暴露前免疫主要针对职业性暴露高危者,如畜牧部门的检疫员、兽医;从事狂犬病毒工作的实验室人员;从事狂犬病防治工作者;动物管理和饲养人员;野外工作人员,如护林员、猎人、野外科考人员;乡邮员、以及前往狂犬病地方性流行区的游人;养犬户家人;发生流行时的当地人群等。在自愿的前体下,提倡暴露前免疫,但不做强制性免疫。接种方法为:0、7、28天,初免三针后一年再加强接种1针。(八)人狂犬病的治疗临床狂犬病治疗基本手段是将病人置于重症病例监护室,密切观察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等生命体征,避免不必要的声音、强光、吹风和频繁的触动刺激。必须努力使用每一种防止和治疗并发症及支持治疗的措施,即使不能取得效果

11、,也要尽量鼓励病人住院,通过严密监护,使其镇静以减少对周围人员的威胁,并通过医疗手段减轻病痛,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1.加强医疗护理,将病人严格隔离于较安静、光线较暗的单人病房,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特派专护,严密观察。医护人员必须带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和带胶皮手套,以防止呼吸道感染及皮肤破损处被病人唾液污染而造成院内感染。床边设置护拦,防止病人狂躁而坠床,预先插好鼻饲管和静脉输液留置针,以保证热量、营养液和药物的随时输注。2.严格消毒处理病人分泌物、排泄物。3.加强对呼吸、循环等系统并发症的监护,预防治疗并发症。并发症是狂犬病人的死亡原因之一,最常见的是低氧血症、心律紊乱、脑水肿、水电解质失衡

12、、低血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以及采用一些生命支持措施时发生的并发症。在监护治疗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一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重要环节。补充水电解质及热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对烦躁不安、痉挛者交替使用各种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及冬眠药物等。五、疫情控制效果评估疫情控制后,要认真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疫区内的暴露人群是否全部进行了免疫、污染环境是否全部进行了消毒、犬类是否全部杀灭、外围地区的犬类是否都落实了灭、管、免的综合防治措施、宣传教育工作是否到位;收集和统计工作数据,并写出疫区处理工作总结,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下步工作建议,分报各有关部门。华阳镇第一小学预防狂犬病应急工作方案(2012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