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52723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解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 爱:宠爱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贵重。 君:你。 一叶舟:像漂移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假设隐假设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宠爱鲈鱼的美味。 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 2、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

2、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受。觉察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江上渔者,请同学们解释“渔者”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打鱼的人。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检查自读状况。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

3、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依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明确:鲈鱼:鱼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出产。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宠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3学生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自学其次句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明确: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危急啊!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 五总结 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江上渔者教学反思 江上渔者是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

4、品鱼、赏识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欺侮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急,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在教学江上渔者时,我先让学生读诗句,观看插图,联系注解想象诗意。本课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使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展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育学生感知、想象力气及独立思考与创力气。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运用了信息技术可以刺激学生的表现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可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准时的反响,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兴趣被激发并得到满

5、足,而学习内容所自然形成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得到更充分、更精彩的表现。有人说,在网络上最重要的是抓住别人的眼球,那么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只有更的资源、明媚的颜色、丰富的动画,更有意的观点,才能有效的吸引别人的眼球,因此,网络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的感知、想象力气。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猎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现代训练技术,将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进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

6、量表现出来。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看、觉察、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图像,培育学生的感知力气。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查看网络资料,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古诗一类的课文,内容距今日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生疏。教学时,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解释、介绍、图片、影视资料,制成资源库,让学生调用,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消逝的“断层”现象,增加了学生的感知力气。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思维力气。 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实时交互的功能,实时干预、引导、学生思维过程,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力气。学生通过网络的交互性获得个别化指导,就能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独立思考力气也得到了较好的培育。学生特别宠爱网络,一进入网络环境就布满生气,遇到困难,也不行怕,从而在学习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问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确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的。教学时,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资料和查阅资源库中的资料,经过分析、思考、归纳后在电脑上完成练习。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也就各异。但这正表达了学生的才智火花和创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