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大全兰陵王·柳.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52428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大全兰陵王·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宋词大全兰陵王·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宋词大全兰陵王·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宋词大全兰陵王·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宋词大全兰陵王·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大全兰陵王·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大全兰陵王·柳.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宋词大全: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积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深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解释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烟:薄雾。弄:漂动。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行色:行为动身时情状。京华:京师。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柔条: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旧踪迹:过去的情状。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离席:送别的筵

2、席。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迢递:遥远。驿:驿站。望人:送行人。凄恻:哀痛。渐:正值。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津:渡口。堠:哨所。岑寂:空安静谧。冉冉:渐渐移动的样子。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楼台。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译文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摇摆。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观察柳絮飘舞,把匆忙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家乡了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原来是为了查找旧日的行踪

3、,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射,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示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暖和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觉已经是一片蒙胧。我孤零零地非常凄惨,积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安静。春色一每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犹如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难以排遣的是那永久的隐痛。赏析自

4、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当然不是讲不通,但究竟不算非常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奇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固然不行信,但这样的理解唯恐是不差的。这首词的题目是“柳”

5、,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识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绽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瘦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有意漂动着以显

6、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模糊的美。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四周汴河的堤,由于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动身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非常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远眺家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

7、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唯恐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外表看来是疼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慨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上片借隋堤柳衬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简单忽视。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查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

8、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辞,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四周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阅历,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感动和喧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解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耀,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

9、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记啊!这里的“又”字告知读者,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忙之感。岁月匆忙,别期已至了。“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但细细体会,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快乐,词里却用

10、一“愁”字,这是由于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涯,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积累!”“恨”在这里是圆满的意思。船行愈远,圆满愈重,一层一层积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黄昏。“渐”字也说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盘旋。“津堠”是渡口四周的守望所。由于已是黄昏,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旷的背景更加衬出自身的孤独。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深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犹如梦境似的,一一出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单独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哀痛。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