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之旅教案合集6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52122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孤独之旅教案合集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孤独之旅教案合集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孤独之旅教案合集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孤独之旅教案合集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孤独之旅教案合集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孤独之旅教案合集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孤独之旅教案合集6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孤独之旅教案合集6篇孤独之旅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建议】、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要从少年的视角解读,不要过分成人化,着重点是成长。、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要让学

2、生仔细体会。【教学步骤】一、导入设计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板书文题、作者)二、整体感知、学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并谈谈你阅读课文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小说中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

3、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小说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人由幼稚到成熟,这是生命中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使人成熟、奋进。三、探究学习、主旨探究:题目孤独之旅有何深刻含义?情感世界的孤独。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概括杜小康的心路历程: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感到孤独不再恐惧坚强成熟、语言探究:学生默读文中有关杜小康的语段,体味有关的细节描写,思考: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

4、,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心理活动的发展:、想上学(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鸭的生活中,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

5、达芦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之后的感到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走过了“孤独之旅”。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

6、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概括为两点:、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

7、面”,感到一种恐惧。这样的恐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二是对前途的恐惧,情感的孤独,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品味语句:学生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请找出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学生发言,教师归结:“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

8、生机,将景物写活了。“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周到入微。“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系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