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51988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议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议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议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议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税收的概述1二、我国目前企业逃税的现状2三、企业逃税的成因2(一)纳税观念淡薄2(二)税费负担较重2(三)管理稽查乏力3四、企业逃税的主要手段3五、企业逃税对经济的影响5(一)企业逃税对GDP的影响5(二)企业逃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5(三)企业逃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6六、防范和治理企业逃税的相关对策6(一)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收法治7(二)稳步推进税制改革,认真实施各项税收政策7(三)加强税收宣传,提升企业纳税意识7(四)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7(五)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素质能力8(六)管好账簿凭证,优化计税依据8(七)规范企业的社会承担行为8(八)加大

2、纳税人的逃税成本8(九)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制度9(十)加大涉外税收征管的力度9七、总结9参考文献10致 谢11浅议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自古以来,税收是在国家产生的过程中育蕴的重要财政职能。从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贡”,到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再演变到我们今天的税收,它的本质与内涵也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更新与丰富。一、税收的概述在当今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开放型的社会中,我们赋予税收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对社会产品进行的一种分配行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它具体表现在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凭借政治

3、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保证税收收入的实现。作为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范畴,它把一部分社会产品强制地、无偿地转为国家所有,归国家支配使用;从征税的结果来看,这种分配行为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当年的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只是改变了原有的分配结构,形成一种新的分配结构。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是由社会费用补偿的性质决定的。并且,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等征纳行为规则,征纳双方都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其在社会资源

4、的合理分配及维护社会安稳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性。税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工具。税收在保证和实现财政收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因而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同时,税收的征收十分广泛,能从多方筹集财政收入;第二,它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 。国家通过税种的设置以及在税目、税率、加成征收或减免税等方面的规定,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三,它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国家政权的存在又依赖于税收的存在。没有税收,国家机制就不可能有效地运转。同时,税收分配不是按照等

5、价原则和所有权原则分配的,而是凭借政治权利,对物质利益进行调节,体现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从而达到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目的;第四,它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通过征收税款,国家税收机关能正确计算并征收税额,监督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或是在缴纳税款过程中行为,对征税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二、我国目前企业逃税的现状从近几年来看,我国部分企业通过各种弄虚作假和“钻空子”的手段避逃税收的现象相当普遍。目前,全国各地为了发展经济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招商引资、鼓励创业等方案使一大批的企业应运而生。然而,在国有、集体、股份和私营企业利润都在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外商投资

6、企业的利润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据有关统计,2005年以前,全国有接近55%的外商投资企业出现年报亏损的现象。但这些企业在高呼亏损的同时,一边却看到大量外资仍不断地涌入国内市场。近两年来中,我国的外商投资额已超过50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之一。这说明,许多企业在操纵着假亏损真逃税的阴谋。这些企业通过转让定价等手段避税的税款损失达300亿元之多,使我国税收流失严重。三、企业逃税的成因企业逃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较大的普遍性,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纳税观念淡薄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个人的经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企业的纳税意识较薄弱,有些人甚至

7、认为“能偷税者就是能人”,这种不良的观念一步一步地侵袭了企业纳税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对于偷逃税者的不光彩记录,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也尚未构成对其社会地位和信誉的质变的影响。在这种社会“怂恿”式的畸形背景下,很多企业纳税人就心安理得地偷起税来。企业的逃税行为说到底就是私字当头,目无法纪。 (二)税费负担较重从我国的税收情况来看,存在着税费比例严重失调、税收所占比重小、税外收费所占比重较大、税费错位、结构倒挂的现象,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的税费总支出、个体工商户缴纳的税外费用,其包括工商行政管理费、个体劳动者协会会员费、治安费、卫生费、计生费以及各种证照费、年检费等,这些费用中有的单项就与应纳税额不相上下

8、,而且有的费用收取数额还远远超过税收收入。面对明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企业难以分辨清楚,在整体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对税收的抵触情绪较大。 (三)管理稽查乏力依法治税尽管正在全面推进,但由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复杂性与艰难性,法治效果还不尽人意,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也给纳税人以可乘之机,税务机关对个体业户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加强日常巡查清理、催报催缴等,缺乏必要的稽查职能。另外,由于企业的经营变化较大,税务机关对他们的增减变动情况难以及时掌握清楚,对其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动不能实时有效地掌控,使他们有可乘之机。 目前,逃税问题已经对我国的财政收支平衡、企业平等竞争、社会分配公平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

9、构成了直接或潜在的威胁。四、企业逃税的主要手段在对纳税人的纳税检查中发现,企业逃税的手段五花八门,高招迭出。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具体概括起来,目前企业逃税有如下手段:第一,制造亏损假象,延长享受优惠政策的年度。按照目前有关规定,对于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即从获利年度起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成立之初,往往利润微薄。因此,为了利用这一优惠政策尽可能减少纳税,一些企业在前几年的经营中常常通过制造账面亏损来达到延长减、免税年度的目的。第二,减收增支,缩减利润避税。在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中,“两免三减”的政策只适用于外资生产型企业,房

10、地产企业则需按规定正常缴税。但是,目前有些房地产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一方面通过提供假的售房合同减少营业额,即和购房者签订写有真实价格的交易合同,然后再制作一份售价较低的假合同应付税务部门的检查,以达到避税目的;另一方面,采用扩大成本支出、缩减利润的方式避税。第三,隐瞒收入,虚报成本避税。部分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报成本费用等非法手段,欺诈性地逃避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一是采取收入不入账,在账上只列“其它应付款、暂存款”等会计科目,留待以后支付没有发票的开支或费用;二是扩大本期成本,将本应列入固定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的机器设备、工具、开办费等均列入当期损益,扩大了本期成本。 第四,一些企业利用关

11、联企业的业务往来避缴税款。例如:关联之间转移资金、集团内部购房优惠价交易等,一些企业以超低价向关联企业出售不动产来偷逃税。第五,制造财务和会计核算混乱,使成本和企业所得税无法准确核算。例如,以房地产企业为例,一些房地产企业将建筑成本中的“利息”和“管理费”项目一直挂账在“在建工程”科目,没有按工程项目和完工进度及时分配结转到“固定资产”科目,通过少计房产原值的办法,从而达到少计税款的目的。第六,转移价格。企业往往通过抬高进口设备作价和技术专利费用的途径,提高进口原料、配件等价格和压低包销产品价格的方法,转移企业的利润,制造企业微利或亏损。例如,一些外资企业采购和外销全由外商一手控制,外商一方面

12、提高购进设备,工具和原辅料件的货价;另一方面压低产品出厂价格,造成产品成本提高,利润极微,营造亏损现象,从而达到逃税的目的。他们主要通过随便开立信用证、发票、自填货品数量金额、重复报销、造假帐等手段,达到逃税目的。第七,虚报销售额。这里的虚报是指少报。我们都知道,在销售过程中,流转税的征收额是以企业的销售额成正比的。企业的销售量越多,所纳的税额越多。对于销售型的企业来说,一些企业通过少报销售额,从而减少了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增值税的征收额,以达到逃税的目的。第八,行贿逃税。这一手段的主要犯案者是外商企业,他们行贿对象主要是向合资、合作企业中方管理人员行贿,求得中方人员“合作”。受贿财务

13、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外商逃漏税款。第九,倒填日期。这一逃税手段是期货市场中高管逃税的主要手段 。所谓“倒填日期”,是指期权的执行价格并非期权授予时的市场价格,而是之前股价处于较低水平时的价格。通过这种做法,持有期权回报的高管人员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非法的“倒填日期”将严重损害投资者的信心,而且这种做法在法律中上已经构成了欺诈罪。眼下,各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大都热衷于招商引资,一大批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应运而生。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逃税对经济的影响也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五、企业逃税对经济的影响从逃税对GDP的影响、逃税的资源配置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三个方面,可以分析分析企业逃税对我

14、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一)企业逃税对GDP的影响从表面上看,企业的逃税现象增大,企业的利润增加,社会的经济规模也将增大。这将将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一方面,企业逃税将使得企业税负减少,从而企业可以有更多的资金增加投资,另一方面,个人逃税将会使个人所持有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将因为税收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但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企业逃税对GDP的增长存在不利的影响,主要是企业逃税所获收益并没有全部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投资和消费,而是存在很大一部分的资本外逃。另外,即使在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也有大部分是非法投资和非法消费支出,没能计算到公开经济的GDP中。另外,企业逃税对以后各期的GDP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该影响程度十分有限,甚至在更远的将来,逃税仍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的作用。因此,总的来说,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不管是从当期还是从更长远来看,我国企业逃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都是负面的,政府应对此经济现象予以积极的宏观调控,坚决把打击各种逃税行为放在税收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上。(二)企业逃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企业逃税行为扭曲了市场信号,导致了效率损失,造成了资源浪费。首先,纳税人为了利用各种税收漏洞,必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